最近出了一个新闻,因为天气原因,中国一个旅行团滞留在日本成田机场。这架飞机有180位旅客,其中五位是日本人。日本人是本地人嘛,一看飞机不能起飞就回家去了。而中国的旅客则认为日方机场对日本人有特别的安排,让他们吃好喝好去了,而中国人没有这个待遇。于是中国游客感到受伤害了,觉得应该“要平等、要权利、要尊严”,聚集起来要机场方面给说法。日本人哪见过这阵势,一下子不知所措,于是双方产生了争执。据说还有肢体接触。
由于日本的治安非常好,日本的警察实际上很少有经验处理突发事件,估计比中国的物业保安还不如。从视频上来看,日本警察点头哈腰、畏畏缩缩,动作绵软,声音也是柔柔细细的,可以说一点气势都没有。这更加激起了中国游客的愤怒,中国旅客一看,你们肯定就是做贼心虚,于是更加起劲的折腾。搞出了一个国际新闻。
据说,最后中国旅客在日本机场合唱了国歌,气势如虹,唱出了内心的愤怒、悲伤和宁死不屈的勇气。估计也把日本人给震住了。
为什么中国游客会反应如此激烈呢?就是因为我们普遍具有一种受伤害的心理,很容易就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侮辱和伤害,必须要抗挣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否则就会很痛苦。
在这个事儿中,中国游客的痛苦其实是来自于内心体验而不是现实环境。因为天气不好而取消起飞是国际惯例,并不是航空公司的安排。当人内心预设了一种受伤害的情节,就会对外界的信息产生一个潜意识的“受伤害体验”。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人对外的情绪是内心体验的投射。
感觉到自己受伤害的人自然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这就导致了中国游客与日本警察的冲突。而且,他们现场唱国歌也是这种受伤害的情绪的反应。
很多人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个大国,中国人走出去要有大国的风范、要宽容大度。那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就必须摆脱“受伤害的心理”。大度宽容是健康人格的表现,而受伤害心里是病态人格的表。如果我们在文化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中,总是强调自己受伤害的经历,中国人就很难成为一个宽容大度的民族。以前,我们误以为这种受伤害的体验会导致一个人奋发图强,积极进取。而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个想法是不成立的。真正努力上进的人,一定是充满安全感和爱的体验的,积极的心理动力一定是来源于爱和信任。一个被受伤害心理所控制的人,他的表现是敏感、脆弱和绝望,而不是力量的。
比如这次日本机场中国游客的过激反应,就是受伤害心理所导致的。就这种情绪化的人,他们在任何行业从事任何工作,都可能是这种反应,对外界信息都会过度反应。很难充分的协作,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都很难沉着冷静的应对!在国外,他们就跟老外争执冲突,在国内,在自己的工作中,肯定也是相互冲突、相互斗争和牢骚满腹!情感模式是一种异常稳定的东西,它会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展现出来。
中国现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对外的关系中要大度宽容,更重要的是,在国内的人与人的关系上,也要宽容大度。中国现在也有很多企业,管理上也有很多深入的分工协作,会产生大量的人际沟通和冲突。由于中国人普遍具有受伤害的心理,工作的效率就很低,相互之间的协作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受伤害体验”,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
也就是说,“受伤害”的这种情感模式已经极大的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对外关系上。在中国人内部,这种情感模式也极大的阻碍了中国人的合作。比如在企业的管理和协作上,中国人的效率就很低。中国企业的管理效率,只有日本企业的五分之一。这绝对不是智商的差距,也不是技术的差距,而是。心理能力和情感模式的差距。可以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的教育理念已经远远的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与现代社会所需的充分协作、充分信任、充分开放的心态背道而驰。不但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升,也给个人带来了的痛苦。中国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感觉到痛苦和压抑。比如说,在日本机场冲突的那些中国游客,他们的心里难道不难受吗?他们不仅仅闹出国际笑话,他自己内心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历程。所以,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给所有人都带来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