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19|评论: 1

[生活资讯] 儿时味道爆米花 点点乡愁入梦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6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到年关,年年此时,那种莫名的乡愁从心袭来。
最难忘的,还是爆米花的味道。爆米花,在川东地区叫“包谷籽”。儿时,每到年关,总有一两个爆米花的艺人(我们称他们为“炒包谷籽的”),挑着爆米花的机器走村串户,一路吆吼:“炒包谷籽啰!”只要听到这个叫声总是要缠着妈妈去炒一两锅。
那时候,一般农村的孩子吃爆米花就算是开“洋荤”了。很多家庭都是自己用铁锅炒,秋收时将糯包谷编成辨子状挂在屋檐下或屋前的树上,待“白露”过后就收回家中,到了腊月廿五就用柴灶大铁锅炒,有的还用红苕糖捏成一团团的“包谷团”。年成好时才用糯米炒米花来做米花糖,我们叫按“麻糖”。年过五旬,想起这些还直流口水。
还是来说说那“炒包谷籽的”吧。炒包谷籽也有讲究,一般都是用黄包谷,也叫“粘包谷”,一锅一小升。“升”是以前农村普遍用的容器,也是量器,小升三斤,大升五斤。“炒包谷籽的”艺人将我们拿去的包谷放进一个镔铁盒里,从摊上的铁筒里舀了两勺,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小玻璃瓶,放一点点糖精拌一下,然后将铁盒中的包谷倒入炒包谷籽的铁罐子,复上盖,将盖上的铁扣与铁罐搭上,再使劲拧紧盖上的螺旋把手,旋即将铁罐放倒在特制的火炉之上,转动铁罐,拉动风箱,火炉开展燎燃起来,炉膛里喷出强劲的火苗,小伙伴们激动的心情也随着那转动的黑铁罐翻滚着、期待着。一会儿,“炒包谷籽的”放慢了转动铁罐的速度,停止抽动风箱, 他打量了一下铁罐底部联着的一个压力表,再将铁罐翘离火炉,把铁罐旋过来放入专用布袋(有的是用竹子编的篓子),布袋上端是用轮胎皮特制的,还开了个小口,口子边缘用铁皮嵌实,让铁罐盖上的铁扣柄露出布袋口上端的小,一手把牢铁罐,另一只手执一铁管,对准布袋小口上露出的铁扣柄使劲搬开。这时小伙伴急忙用手使劲捂住双耳,只听“嘭……”一声闷响旁边升起一朵“蘑菇云”,熟悉的爆米花味道瞬间传了过来,记忆中的香甜一下子涌入脑海。一股气浪冲击着布袋的下端,让瘪瘪的布袋充实起来。“炒包谷籽的”将黑铁罐取出来,抖动了两下布袋,解开布袋底部的绳,将布袋里的包谷籽倒进簸箕用碳筛筛去包谷皮,这一锅包谷籽就炒完了。
这些年听说爆米花含铅,吃了身体有害,所以,人们吃爆米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炒包谷也就很少见了,而且大有被现代化的爆米花取代之势高级影城里赠送的米花是用特殊品种的小玉米加工的,带着巧克力的甜香味儿。但是我还是忘不了小时候那种爆米花和“炒包谷籽”的过程。
前天,宏帆小区看到一位师傅还在使用老式的爆米花机爆米花在老师傅的摊位前,有不少市民驻足围观,有的排队等到炒包谷籽,还有许多小朋友在看“西洋景”。一旁站着的一位老爷爷和我聊起来“这种爆米花在我们小时候都是奢侈品,只有过年的时候,爆米花师傅才走街串巷,才能到爆米花。现在的爆米花都没有以前的那个味道啦哟!今天,我也来炒一锅让小孙子尝尝以前的包谷籽

0Y1A1739.JPG
0Y1A1740.JPG
0Y1A1743.JPG
0Y1A1759.JPG
0Y1A1761.JPG
0Y1A1771.JPG
0Y1A1772.JPG
0Y1A1797.JPG
0Y1A1819.JPG
0Y1A1831.JPG
0Y1A1843.JPG
0Y1A1851.JPG
0Y1A1873.JPG
0Y1A1874.JPG
0Y1A1879.JPG
0Y1A1891.JPG
0Y1A1909.JPG
0Y1A1912.JPG
0Y1A1918.JPG
0Y1A1941.JPG
0Y1A1948.JPG
0Y1A196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2-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想起儿时的味道,感谢楼主精彩的贴文.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