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庸,又名朱联芬、朱榷,四川省岳池县先锋镇人,出生于上世纪初,早年曾在广安中学读书,与邓垦同志同学。1931年经陈伯村同志(原电力部副部长、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介绍,参加共青团。后至上海,在“左联” 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并转为中共党员。1937年7、8月份,因日寇侵占上海转入安徽,在中共皖东北特委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任盛子瑾部队中的特别党支部的联络员,公开身份为盛子瑾的专署秘书。 1939年8月,朱伯庸和江秘书上青等随盛子瑾去灵璧县长全坡,回来的路上,途经小湾子村时,遇到反动大地主武装的袭击,在江秘书中弹后,朱伯庸奋不顾身前去营救也中弹倒地,与江秘书牺牲在同一田坎上。 朱伯庸烈士的亲属提到:“朱伯庸同志是我们的表叔,他的父亲朱柄江,我们的祖父陈徙南烈士、陈伯村伯父的父亲石廉泉、我们的外祖父士英和邓小平、邓垦同志的父亲邓文明等都是1908年经熊克武先生发展加入国民党,参加保路同志军的革命前辈。我们有义务实现我们母亲生前的愿望,为他能得到公正的待遇而奔走。” 与江秘书上青同时遇袭身亡的朱伯庸烈士墓上世纪七十年代与江墓都在泗洪的孙园崔集,相距仅5米,江秘书墓乔迁之后,朱的墓至今还在乱坟岗上。 朱伯庸19岁离开故乡,很有才华,牺牲时20几岁,尚未结婚。其弟为安慰悲伤哭泣失明的母亲,曾将自己的儿子承继给朱伯庸,起名朱伯林。朱伯庸弟弟朱联峨已经去世,朱伯林一直在新疆等地打工。朱伯庸的侄孙女去年11月下旬千里迢迢赶到泗洪,经当地有关部门人员的多方查找,才找到杂树林里朱伯庸的坟地,在朱伯庸牺牲78年后才献上迟到的花篮,表达亲人的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