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邹家庄园印象记
玉龙 张禾
说起玉龙邹家庄园,若在解放前,盐亭方圆百里,哪个不知?谁人不晓?解放后,很多人只知道,它是玉龙镇中心小学所在地。现在三四十岁的人,也许听说过;至于它的位置,大概模样,恐怕说不出个一二三。因为它早已淡出世人的视线,湮没在历史的时空中。
往事如烟,五十年前,我有幸在那里度过少年时代。虽然现在年过花甲,庄园的大致模样还残留在我脑海,挥之不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扩建,拆迁于麒麟山脚,今玉龙初中是矣。五十年看光阴荏苒,再回首已人是物非,每思及于此,感慨良多。恐他年访古探幽、寻根问亲之人无迹可寻,于是搜索枯肠,勾勒大概,以飨来者。
还是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吧。据乾隆(1786年)《盐亭县志》记载:县城东南方向玉龙镇有一大碑垭,其山峰高600余米,当地人称之为“大碑山”。因其山形如葫芦托尾,故而古人在此筑寨,抵御盗匪与外来侵扰,尊之为大碑寨。
相传,白莲教攻下玉龙周边寨子后,向大碑寨发起猛烈攻击。逃到寨中的乡民用石块和竹竿等原始武器将其一次次打败,战斗持续三天三夜。白莲教中流行一歌谣:“头次龙泉,二次瓜,然后就把沟沟爬,背时就在大碑垭。”白莲教岂肯示弱?为防山上滚石,他们顶着拌桶往山上攻去。双方激战中,白莲教一头领被妇女们用锄头挖死,其余的要么被石头砸死,要么被竹竿捅伤。气急败坏之余,白莲教只好一把火烧毁山下民房,狼狈而去。大碑垭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好个大碑寨,三天三夜打不败,男人都还好,女人凶得怪。”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大碑寨扼盐、玉交通要冲,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就是现在看来,大碑垭和大碑寨仍然像两只巨臂,分左右伸向玉龙榉溪村,与盐蓬路相接;怀抱之下,有一沟,状若葫芦或瓦罐,故又称作“罐子沟”。罐子底部,左侧即大碑垭,右侧即是大碑寨、王家山、麒麟山南麓;罐口朝向玉龙,左右两侧小路与之相通。
我们说的玉龙邹家庄园,就在“罐子沟”中部。庄园整体轮廓,若元宝平放,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元宝凸出处,是半月形月台,前有一方荷塘,后即呈“八”字弧形围墙。左右围墙各长百余米,高约丈许,条石砌成,绿荫覆盖,难见房舍。围墙合口处,有一对朱漆大门,高大庄严。推开大门,跨过木门槛,左右各有一个耳房,当是应门仆役值更之所;前有甬道与石梯相接,左右皆是花园。满园望去,高大挺拔的是法国梧桐,枝繁叶茂的是苹果树,姹紫嫣红的是石榴、花红等珍稀果木,虬枝突兀的是葡萄架,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儿的花木。
通过甬道拾级而上,又是两扇朱漆大门。进得门来,眼前一亮,左右两个大天井,大小均等,青石铺就;四周回廊相接,也是青石铺就,宽约四尺。天井之间有甬道与正厅相接;天井左右均是厢房,雕花木板镶就,门窗有镂空雕花、鸟兽、云纹点缀;厢房相接两角耳房,应是巡夜仆役之住地。走过甬道,步入正厅,转身可见,厅前左右各有两根朱红梁柱,据说柱底有灵龟相托;正厅顶离地两丈有余,“人字架”支撑,桷正檩方,双瓦覆盖。左右各有一室,一大一小,应是主人处理公务和会客的场所。
穿过右边天井前行,又是一个天井,仍是四合院布局,只不过规模比正厅稍小些,四周厢房均是粮仓;再往前,又是一个天井,也是四合院,不过规模更小;最后是一个小天井,靠山的这一边,几个房间有栓马桩,料是圈房、磨房;前侧,房屋低矮、简陋,是仆役居所;再往后,是一道小门,门前小路直通灌口到玉龙镇。
往正厅左边慢走,前面还有一个天井,略小,但格外精致,有青石栏杆相隔;不同于前面四周厢房环绕的是:东、南、北三面厢房与西厢绣楼相连,无疑西厢绣楼是女眷们起居之所。绣楼与南北厢房相接处,各有一处角楼,亦是巡夜值更所在。绣楼两侧各有木梯,方便上下;天井也有木梯和石梯,分别通往厨房、东厕。绣楼下有一道小门,出门三十步许,有一水井,清澈见底,泉水甘冽,但有趣的是,时有小鱼冒泡浮动。水井左边,有一片开阔地,原是一片林地,后辟为学校运动场。
邹家庄园占地二十余亩,大小六个天井相连,五个四合院相接,勾心斗角,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含英聚气。小院之间,回廊相通,虽暴雨骤至而行者鞋裤不湿;三门若闭,巡更呼应,虽强盗夜袭而府中财物无损。远望,近乎农家小舍;近观,实为大方之家。
2018年3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