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邻里关系不如过去一般“熟悉和融洽”了呢?
过去我们的祖辈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邻里之间的关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能是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相处与磨合,而且与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以及生产力水平有关系。过去生产力低下,人们彼此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完成一些重要的大事情,例如婚丧嫁娶等等,人们在彼次的协作中建立起了关系。还有邻里之间是那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状态,大家的生活地点固定,过去的人没有电视、电脑,休息游玩都是在村子里面,彼此之间见面的时间自然很多,不像现在的人往沙发上一趟,看电视就能看一整天,也不需要通过与邻居吹牛打发时间,过去人劳动的场所也是“田挨田、土挨土”。
总之就是过去的邻里之间不管是工作休闲都有大把熟悉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当然还有意愿,因为你不与邻里搞好关系,有事情的时候别人就不会来帮忙,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没有人帮忙,可以说真的是生活很困难。当然还有精神上的需要,总要有人聊聊家长里短解解闷嘛,要不全都成了抑郁者。现在的邻里之间之所以关系比较冷淡,可能就是缺少了彼此交流的时间、机会、意愿,现在大家虽是邻里关系,不过工作的地点可能分布在城市的任何一处,除了开门那一瞬间能产生交集外,很少能碰面,更别说彼此交流了。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各种工具都很先进,不需要邻里协作就能把过去不能办到的事情就做好了。现在的人们有很多娱乐和排解忧愁的途径,并不需要对邻居倾诉以排解心中的苦闷。当然还有就是人们越来越独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在短时间建立,冒然到陌生的邻居家去拜访或者是套近乎,反而会让人心身戒惧。
过去的邻里关系也并不是就好得没有瑕疵,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各种矛盾就因为交集太多、文化和修养水平较低而经常发生。所以要重建邻里关系不仅要从“时间、机会、意愿”三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还要尽量规避一些不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