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只要献出一点爱,就能温暖人心,也可创造奇迹。”这是威远县严陵镇外南街36号居民余向红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用以教育女儿的家风。正是这句话,激励着她坚持行走“公益路”十余载,并帮助她的女儿晶晶(化名)战胜病魔重获新生。
2017年12月,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余向红家庭“四川省文明家庭”称号。对于这份荣誉,她说——
家风指路,传递爱心
余向红认为,每一个家庭都是组成社会大家庭的“细胞”。“基于这个层面,‘爱社会’的分量,远比‘爱家庭’重。”因此,她很早便加入威远县的志愿者团队,并矢志不渝参加公益活动,传递爱心和正能量,将温暖与关爱带给更多的弱势群体。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受灾群众吃什么”“怎样才能帮他们一把”……灾区人民的生活,牵动着余向红的心。
于是,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二天,她便与志愿伙伴们一起,参加了在威远县城市花园广场举办的一场向灾区募捐的爱心活动。当天,余向红带着年仅13岁的女儿晶晶一同参加了活动,并鼓励女儿站上舞台表演节目,号召广大市民踊跃献爱心。她用镜头记录下了活动中每一个爱心瞬间,整理上传至威远当地的网络论坛。网友看后,掀起一波爱心热潮。
这仅是余向红长年行走“公益路”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名志愿者,她经常走进敬老院、学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献爱心。
今年,余向红偶然得知资阳市安岳县某山村里住着一对苦命的姐弟。他们的父亲因犯罪入狱,奶奶患病去世。母亲受不了打击离家出走,家中只剩下年迈的爷爷与姐弟俩相依为命。姐弟俩的遭遇,令她深感同情,余向红留下了他们的银行账户与联系方式,并寄去了一笔善款。
“家风树爱心,爱心暖人情。”余向红说,今后,她将继续在家风的指引下,积极践行十爱,献身公益事业,将爱的力量发扬光大。
以爱相伴,战胜病魔
“爱,可以创造奇迹”——这句代表余向红家风的话,曾真实的在她的三口之家中应验过……
时光回溯到2013年。这年,晶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这本是令一家人高兴的事,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给我们重重的一击。”余向红说,晶晶刚入学不久,便被诊断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严酷的事实,犹如晴天霹雳,令余向红难以置信。好在,有家人的劝慰,她很快便镇定下来,并与丈夫一起带着女儿到成都、北京两地的医院求医。
巨额的医药费,令一家人的生活入不敷出;漫长的等待,骨髓配型的消息遥遥无期……在这条漫长的求医路上,一家人遭遇重重困难,但余向红与丈夫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他们坚信:爱可以创造奇迹!
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夫妻俩始终陪伴在晶晶身边。每一天,都为她变着花样做营养餐、为她清洗身体换洗衣物、为她学习治疗白血病的医学知识、为她四处奔波凑集治疗费用……
“有爸妈在,我痊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晶晶每天一睁眼,都会以微笑面对现实。只要精神状态稍好一些,晶晶都会坐在病床上看书、做手工,把病房枯燥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并坚持在微博上更新动态,“直播”她与病魔勇敢抗争的全过程。
奇迹照进现实。2014年4月,当得知自己的骨髓能够救治女儿时,余向红激动不已,并毫不犹豫地在手术单上签下了字……
就这样,在爱的相伴下,晶晶痊愈了。
传递爱心, 为爱付出
“只要献出一点爱,就能温暖人心,也可创造奇迹……”在经历磨难并战胜病魔后,晶晶愈发感到家风的意义与爱的力量,并开始像母亲一样,再次成为了光荣的志愿者,致力于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学校,她经常利用周末去省图书馆义务整理书籍,去青羊宫、杜甫草堂等风景旅游区义务为游客讲解,去各个街道、社区义务陪伴老弱病残;回到家乡后,她常与余向红一起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学校帮扶贫困学生……“在2015年,她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7年,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年度人物’。”余向红为女儿感到自豪。
不仅如此,晶晶时刻牵挂着正在与疾病抗争的病友。为尽可能地让他们重拾信心,她经常到成都各大医院的血液科,为“病友”们答疑解惑,普及病理知识,并鼓励他们一定不要轻言放弃。
晶晶还和余向红一起创建了四川血液病友交流群,让病友们在治疗上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她们还通过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让更多的“病友”像晶晶一样获得新生。
威远中学的小杜(化名)便是受益者之一。2015年1月,当得知他确诊为白血病后,作为学姐的晶晶在身体刚康复的情况下,回到母校,为这名同病相怜的小学弟做演讲募捐。
“我和小杜一样,在最美的年龄,遭遇白血病……”晶晶的爱心演讲,感动了全体师生。活动中,他们纷纷走上讲台,踊跃为小杜献爱心。最终,小杜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回到了校园。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传承,会激励一代代人。我们家因为相信爱,传承爱,才真的温暖了人、创造了爱的奇迹。”晶晶说,好的家风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积极影响。对于未来,她表示,要继续像母亲一样传递爱心,为爱付出。 (记者 黄俊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