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帮带
小编要为大家带来的“传帮带”的事迹,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援藏主治医生陈勇,成功完成甘孜州理塘县人民医院首例最小患儿的麻醉的故事。在“传帮带”工程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妙手仁心的医生,看到了太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原藏区,来看一看这个动人的故事……
高风险的麻醉
2018年4月末,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援藏主治医生陈勇,接到理塘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刘德强医生的一个特殊会诊:“陈医生,我这里有一个腹股沟斜疝的病人,可这个病人只有1岁,你看能不能做麻醉?我们这里还从来没做过这么小的病人。”
1岁?陈勇医生心里“咯噔”了一下,病人年龄也太小了!即使是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要实施这样的小儿麻醉,也必须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生或以上的麻醉医生来进行麻醉。因为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器官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呼吸系统。并且小儿头颅大,颈部短,舌头大,容易发生舌后坠,加上麻醉药,肌松药物残留,肌力未完全恢复很容易导致舌后坠从而引起气道阻塞,危急生命。因此小儿麻醉手术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更何况,理塘县人民医院海拔偏高,而且在这个季节,是当地最缺氧的时候。虽然陈勇医生符合第三人民医院小儿麻醉的要求,但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为这个小儿实施麻醉,风险实在是太高。
甘孜州理塘县
难道因为风险大就放弃吗?不可能!但是陈勇医生心想,大家来藏区支援,不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帮助到当地的病人么?如果因为有困难就放弃,那我们的到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患者家属的信任
“请问您是成都来的医生吗?”,正当陈医生陷入深思时,一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从他身后传来。他转过身去,一位中年妇女抱着那个需要麻醉的患儿,站在他的面前。
“我是这个娃儿的妈妈。”还不等陈医生接话,患儿的母亲又开始说道:“陈医生,原本我们是计划去成都治疗的,但是,在前一段时间听说你们成都来的医生在这里救了好多人,厉害的很!我们就想在理塘治,娃儿小,去成都太折腾了。”
陈医生与患儿家属交流
陈医生内心一阵感慨,看着眼前这淳朴的妇女,在此刻更加明白了此行的意义。“传、帮、带”,这短短的三个字却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在里面。他第一次实实在在感受到藏区人民对先进医疗技术迫切的渴望,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藏区人民对医者的信任。
成功完成首例最小患儿麻醉
陈医生仔细的评估了患儿的情况,认为目前患儿的情况是可以做手术,但是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在药房里找到了两种用于患儿的麻醉药。结合手术时间和小儿的情况,仔细分析后觉得可以为患儿实施麻醉。他决定采用对患儿影响最小的麻醉方法—喉罩全麻。
接着,陈医生又带着徒弟陈月梅在手术室准备全身麻醉所需要的耗材、抢救药品以及抢救设备。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陈医生通知家属把患儿抱入手术室。
“月梅,知道为什么要让家属抱着小孩进来么?”,“知道!陈老师,是不是为减少患儿哭闹和对心理上的影响,才让患儿的父亲抱入手术室。”,听到徒弟的回答,陈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在工作中随时提问,是他带徒弟的一个习惯。
由于患儿清醒时无法进行穿刺,进入手术室后,陈勇医生将配制好的麻醉药交给自金堂人民医院的袁术银老师给患儿进行肌肉注射,待患儿麻醉后再进行静脉穿刺。
为患儿进行肌肉注射
整个麻醉过程非常顺利,
手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史1小时。
做你们的健康守护人
手术结束后,陈医生像抱着自己的宝宝一样,小心翼翼地将患儿送回了病房。将患儿交予家属的时候,患儿的母亲满眼泪花的对陈勇医生说道:“陈医生,谢谢你啊!我就知道有你们在,我的孩子就是安全的!”
手术后,陈医生抱着患儿
此刻,陈医生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他深深地体会到了前几届三医院的医生在这里的“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信念,更是在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传帮带”工程的深刻意义。
“应该是我谢谢你们的信任!”陈医生对患儿家属说:“谢谢你们对我们认可,这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我们愿继续守护你们的健康,做理县的健康守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