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06|评论: 27

[营山·新闻] 营山这些“地质遗迹”你见过吗?孔雀洞,天生桥,木化石……你见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5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营山县申报了“四川营山黑马山省级地质公园”,并据悉业已通过了省级专家组评审。不久前,西华师大教授罗  培给央视“地理·中国”栏目专题摄制组作专题节目解说,再次深入实地科学考察。作者随罗教授见证了营山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用镜头记录了其中点滴遗迹。

       四川营山黑马山省级地质公园,是以典型的低山区长梁状方山、阶梯状台地地貌,蓬莱镇组木化石、川东北罕见的砂岩水洞、砂岩洞穴群、砂岩天生桥和串珠状跌水(瀑布)为代表,集构造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碎屑岩地貌、水体景观、环境地质等地质遗迹。种类齐全、特征鲜明,极具区域代表性。既有类型多样的地层剖面、构造形迹,也有罕见的砂岩水洞、 气势磅礴的三洞瀑布、绵亘蜿蜒的长梁状方山,还有鬼斧神工的天生桥,分布多、保存完整的木化石。园内属B级的地质遗迹景观有14处、属C级的地质遗迹景观有66处、属D级的地质遗迹景观有35处。其自然性、代表性、典型性突出,品位高、数量多、体系完整,极具观赏性和科研科普价值。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神秘孔雀洞


       孔雀洞是国内罕见的砂岩水洞,岩层产状近水平,其岩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其中中厚-巨厚层砂岩夹杂的泥岩、硬度较软的薄层砂岩在受到差异性风化、流水侵蚀发生重力崩塌后,由于岩层进一步的风化,上层岩体失去支撑而发生卸荷剥离,进而顺层发育形成巨大岩腔。此洞最宽处约30——40米,孔雀洞目前探测有800米深,内部有大量积水,部分水深可达2米。此类砂岩洞穴一般不易储水, 在川东北砂岩地区发现如此面积之大的砂岩水洞,实属十分罕见,因此在川北地区具有极高的地学科研价值,可做漂流水洞,也极具旅游观赏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90474.jpg
孔雀洞入口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85850.jpg

孔雀洞前庭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81087.jpg
从孔雀洞内看入口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71915.jpg

孔雀洞大面积积水(水洞)





2018年优秀网友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7-5 13:4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76401.jpg

罗教授在进入洞口约100米处考察:可见积水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磨刀岭天生桥

       天生桥位于三元乡轿顶村磨刀岭峭壁之上。是由于砂岩岩层厚度、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造成岩石抗风化程度不同,在风化、流水等外力作用下,部分岩石发生重力崩塌,使砂岩岩层发生差异性解体,部分岩石被保留,因此整片砂岩自然分离形成石桥,当地的人都称它为“天生桥”。桥跨度达24米,桥面距离地面高13米,桥面宽1.5米,厚1.4米,桥体距母体岩石约2米。从桥上往下俯视,密林翠竹,层层叠嶂,林壑幽深,好不美哉!非岩溶性天生桥在该区域内较为罕见,其独特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极具游览观赏价值和地学科研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67435.jpg


罗陪在三元乡轿顶村考察天生桥的空高距离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62865.jpg




从侧面看天生桥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古植物化石

       上亿年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于地下后,木纤维被地下水中的 SiO2替换,保存了枝干的外部特征而形成。随着气候的演变,又经千万年的风雨剥蚀,硅化木逐渐露出地表,形成今日之化石森林——硅化木。在合兴、三元和普岭等乡镇发现大范围木化石(硅化木)出露点,根据出露层位初步推测该木化石形成于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据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专家推断,该地区木化石为距今1.5亿年左右的松柏类裸子植物硅化木,在川东北低山区侏罗系蓬莱镇组出露如此大规模、保存完整的木化石群十分罕见。其中: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姓寨木化石点:位于普岭乡黑马村4组,出露点为黑马山园区三姓寨西侧大湾老虎洞附近陡崖上的一处岩缝,出露于巨厚蓬莱镇组砂岩中,岩层产状水平,呈青灰色,砂岩厚度约为 10 米。木化石长 10余米,直径约 50 厘米左右,缓倾镶嵌于细砂岩石缝中。根据分布的根系的化石残块初步推断,该化石的原木为就地掩埋。木化石出露末端参差不齐,灰白、红、黄、黑褐色斑驳相间,体量大,硅化程度高,化石质地紧密,硬度大,极具赏鉴收藏价值。同时也极具古生物、古地质以 及古气候方面的科研科普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伍家湾木化石群:位 于 磨 刀 岭 - 孔 雀 洞 景 区 西 部 , 地 处 三 元 乡 轿 顶 村 磨 刀 岭 东 侧 伍 家 湾 。此木化石硅化程度较高,局部质地呈现玉石质感,部分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前期已有部分木化石低价流入工艺品市场。目前所收集的木化石标本品相完好,树木的纹理、年轮清晰可见,其规模在川东北极为少见。因此 极具科普科研价值、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目前未发现明确的出露点,因此对木化石掩埋状态,年龄、成分难以推断。随着进一步的发掘和分析,这些问题将被一一解开。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58174.jpg

罗教授在普岭乡黑马山考察木化石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52824.jpg



三元乡村民收藏的木化石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47334.jpg



在三元乡轿顶村用锄头随处一挖就可以挖出木化石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西月台结核

       位于三元乡轿顶村1组,海拔约470米。西月台砂岩体内有一球状结核,淡红色,外为灰色砂岩,为沉积过程中某些矿物围绕它种物质质点层层凝聚而成。初步推断为硅质结核,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钙质结核(需进一步验证)。砂岩风化剥落后,结核部分出露,形成一个直径80厘米的球状凸石,中部突出、呈扁圆状,四周凹陷。石面坐西朝东,酷似一轮满月,故名“西月台”。西月台处于悬崖绝壁之中,此处翠柏葱茏,青松挺拔,环境幽静。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530768942441.jpg


三元乡西月台石结核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洞湾洞穴群



        位于普岭乡伞坝村 4 组,海拔 500——700米左右。这一地带大小共分布着 30 余个无名洞穴,天然或人工打造。天然岩腔位 于蓬莱组厚层砂岩与泥页岩、软弱砂岩夹层部位,经差异性风化剥蚀作用和重力崩塌、卸荷剥离发育而成。其中当地名为牛洞子的岩腔,长约 25——30 米、高约 6 米、深 7 米。人造洞穴 20 多个,主要开凿于蓬莱镇组厚层砂岩中,为明清、民国时期防匪避乱之用。主要作为防御工事,洞穴形态多为口小内大,洞门高约 2 米,洞内长约 3——5 米、宽约 3——4 米,洞穴呈多层分布,同层洞外有约0.5——1米人行土路相连,仅可一人通过。不同层位洞穴有石阶连通,洞穴群距崖底平缓处约 30 多米,距陡崖崖顶 100 余米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