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碗兔面》
发表在华西都市报《封面》,地址: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903551
那一碗兔面
封面新闻
2018-07-04 16:31
讲述人:朱醴(成都)
40年来,最让我思念的,就是故乡资中县的美味——兔面。
小时候,最早一次吃兔面,是在沱江边的县城重龙镇大十字路口有家面馆品尝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好吃,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兔肉面。
那时,我家住在城北状元街,资中文庙对面也有一家面馆,有时就在那里吃面。
记忆中,端面的老大爷身材魁梧,经常露出饱满的光头,让人感觉到厨艺一定非常娴熟。
遇到赶场的时候,那里坐满了顾客。透过木窗,可以看到几张木头做的八仙桌上和顾客手里,都是热气腾腾的面条。
这家面馆的白瓷土碗和每家每户的差不多,总是写着口号和最高指示。
高中时候,胜利路(状元街)幼儿园隔壁的康大姐和几个朋友一起合资,在幼儿园对面开了一家面馆。
开张那天,我们拿着碗,看着散发着清香的面条被挑进碗里。
与国营面馆不同的是,私人面馆是吃了之后才交钱,我们都觉得很新鲜。其实,在没有国营面馆之前,民间都是这样结账的。
那时,一碗面才8分钱,现在价格在10元了。
端着面走40米回来,在邻居詹大哥家里看电视。他们家里的电视机,在那时还是很稀罕的。
那天,吃着兔面,看着35周年国庆节阅兵的直播,真是一种享受。
读书的时候在资中一中,距离学校最近的很好吃的兔面,在资中剧场入口西头的巷子里。
从刀郎的母校出来,走过黑龙江、粮站、翠花街,就到了。
这里的面分量很足,汤宽,油色红亮,兔肉柔软化渣,汤浓多汁,非常好吃。虽然没有后来的芝麻香菜,但已经足够美味了。
离开家乡求学后,一直找不到这样美味的兔面。
直到那一年,好多同学、朋友回到四川,我回到资中,在板板楼那家面馆,吃到许久不见的家乡味道。那时的感觉,更多的是惬意舒怀。
再以后,因为同学聚会,曾经在县衙旧址的鼓楼坝吃过一次。
还有一次,接一位朋友回成都,在资中水南镇的汽车站也一起品尝过一回兔面,心情复杂,感慨交集,令人感叹。
转眼有16年没在家乡吃过兔面,在成都多年也曾苦苦寻找这种思念已久的味道。
红瓦寺、洗面桥、惜字宫、工人日报……都有兔面,但是除了资中人开的面馆,味道有着略微的区别,招牌多数也写作内江特色面了。
实际上,兔面已经扩散到资阳、重庆的很多地区,只是没有球溪河鲶鱼名气那么大。
在网上看到家乡和外地到资中旅游的朋友们的博客、帖子上,说到资中兔面,推荐那些有名的面馆,看到红油亮色的美味,思乡之情会油然而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到故乡,大快朵颐。还有个梦想,就是在成都能经常吃到正宗的兔面,那就太好了。
【作者简介】
朱醴,笔名明洲,号重龙居士、重龙山人,四川资中人,1991年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工程师,作家,擅写诗、辞赋等,工诗书画印。著有《资州文庙赋》《文殊院赋》《武侯祠》《真空衰变》《量子纠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