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最火的电影,非《我不是药神》莫属!
根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9日下午6点,这部上映仅仅5天的电影,累计票房达到了14.67亿,首日票房就高达1.59亿,豆瓣评分高达9.0,被称为国产电影良心。
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背后必然有优秀的剧本。剧本离不开编剧,而这部影片的编剧就是咱们的仁寿老乡钟伟。
钟伟是土生土长的仁寿县禾加镇人,尽管离开四川北漂了10年,但钟伟始终感念家乡的“滋养”:“我(剧本中)的人物,源泉永远是四川的,这个改不了。”
最初的剧本,制片人、导演都觉得“题材已经够沉重,再以沉重的手法体现,可能有些观众就会受不了”。 于是交给钟伟进行剧本再创作。从接到初剧本到完成再创作,钟伟一共花了一年零7个月时间。
创作期间,钟伟每天都要花5个小时在写作上,剩下的时间大多是与导演交流、外出采访。他走访了30余个慢粒白血病人,从他们身上挖掘故事,一步步将影片中的角色定型。
院线为“药神”下的定义是喜剧片,钟伟把它当作一部社会主义题材的英雄片。
“现实主义题材太过沉重,但这是一部商业片。”想卖得不那么惨,他选择用更加轻松的方式来讲述。
钟伟的老家在仁寿禾加镇,大学专业是新闻学,2000年还未毕业就去了四川广播电台实习。一年后,22岁的钟伟刚毕业就选择了“北漂”。
影响钟伟决定进入影视行业的,是2000年11月,峨影公司总经理赵国庆在成都发起的“五元票价观影”活动。当时票价很便宜,钟伟没事儿就跑去看电影。这让他诞生了去北京学习,看看能不能做这一行的想法。
真正决定做职业编剧是2014年。《我不是药神》作为钟伟正式做编剧后的第一部作品,“既是起点,也很可能是一个巅峰”。
“我对这个评分是有很大压力的,它会是往后写作的压力,但也是好事。”
在钟伟看来,编剧就是一个职业,“在职业范围内做一个合格的编剧,有拿得出手的手艺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呈现结果的好坏、票房的高低、得不得奖,这些他并不关心,他认为“这些与写作都是没多大关系的,太过在意就不能很好地去创作”。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编剧,写作占据了钟伟生活的绝大部分。他的朋友圈只有寥寥八条信息,六条都与“药神”有关。
他也没有太多社交活动,因为“本身比较闷,也不太擅长社交”。“闲暇时间看看书或者看看电影,就已经很放松了。”
但是,宅到一两个星期不下楼的钟伟,却依然坚持每年回四川老家一趟。
“药神”尚在院线热映,钟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下一部作品了。
他透露:“下一个剧本也是跟坏猴子影业合作、由文牧野导演的,如果进展顺利,后年就可以和观众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