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81|评论: 1

[信息动态] 【荐文】学院学生“三下乡” 与民间川剧文化传承人畅谈百年戏曲(人民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5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三下乡” 与民间川剧文化传承人畅谈百年戏曲
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8-07-25 18:02:05

  近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三下乡”国情社情考察团来到铜梁西河镇的川主庙(乡贤文化馆)学习考察,了解西河镇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知识。踏入内院,古庙古韵犹存,但已无人踏足;路的尽头,是很久没人管的戏台,木头边是一片杂草丛生,里面空荡得很,而且昏暗。“这个戏台曾经是辉煌的,但现在却仅仅只是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志愿者感慨道。

  在游览过程中,志愿者们恰偶遇一老爷爷闲逛追忆,好奇询问才知,这位老爷爷名叫王泽辉,是当地著名的民间川剧文化传承者。志愿者们为深入了解非物资遗产--川剧文化,便和王泽辉聊了起来。

  老当益壮 老戏骨热情不减

  “我从小就爱好,从解放前唱到现在。”王泽辉,现已有86岁高龄,是一位唱了60年的川剧文化传承人,他也是铜梁区著名的“小生”,现在身体硬朗,思维清晰。“生、旦、净、末、丑”的区别,著名川剧《拉郎配》的故事情节,他都能侃侃而谈,讲到高兴处,还会清唱两句。

  “整个铜梁区还在坚持的也没得几个了,我们这里算是还能组织起来,比较好的。”说到这里,王泽辉脸上浮现出了“骄傲”;但讲到当地川剧的发展状况时,他眼中也有盖不住的落寞。

  薪尽火传 传承人尚在何方

  据王泽辉介绍,当地川剧表演陷入一个缺资金、缺人员、缺道具的困境。本来好多可以演的剧,因条件限制,就此搁置一边,对当地文化建设形成不良影响。

  按当地的习俗,有红白喜事的时候,都要请戏班子去唱戏,唱来唱去还是原来那几个“老伙计”,甚至人还逐渐减少了。“年轻人不愿意学”、“有基础的没得几个”,老爷子有些无奈的说到。时代变了,年轻人不再爱看戏了,观众与演员大量流失。戏剧传承目前也处于青黄不接,传承人断层的阶段。

  当志愿者们到达川主庙时,恰逢王泽辉老人的老师仙逝,他们也目睹了当地川剧文化的风采,一名志愿者看后感慨道:“虽然服装道具都不齐全、没有报酬的回馈、最年轻的成员也已有50余岁,但这群老戏骨们却因为内心的那份信仰,硬生生的唱了一整宿。”

  拨开迷雾 赤诚之心依旧在

  “只要愿意学,我们就愿意教”、“根据我们自己现有的这个情况,能够演出还是演出一哈”、“有充足一些的时间,可以来学”,王泽辉对于川剧的喜爱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临行前对志愿者们说了这番话,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让家乡文化就此落寞。

  “今后慢慢这也是一个过程,在重庆搞得稍微有一点水平的话,上面对我们也要支持一点呐,也能搞得好一些。”王泽辉说,当地政府目前也正在加大对川剧文化保护力度,仅今年新民川剧文化俱乐部,在政府的帮助之下,就已在乡贤文化馆文艺汇演五次。

  和王泽辉深入交谈后,志愿者们收获颇多。“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向往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很多地方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走向衰亡。”(陈琦 刘铖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7-26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