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已经一个多月了,学生和家长也开始陆陆续续接收到各个大学送来的通知书,这便意味着我们又要过一年一度的“集体升学宴”了。 我为什么要称之为“集体升学宴”呢?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这好像是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办的,只要家中有孩子参加了高考!其实,7月初,我们家就开始在走动升学宴了。最“忙”的时候,我们一家四个人,每人去一家。(一点不夸张哈!  ) 升学宴在其他省份出现的情况我并不太了解,我也没有做过具体的调查。但就咱们四川而言,“升学宴”一词,我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 近几年,四川各种大小宴席盛行,结婚喜宴和满月酒我就不说了,毕竟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如今还出现了生日宴、乔迁宴、开业宴、升学宴等等。就升学宴来讲吧,这几年越来越盛行了,只要家中有人参加高考,不管分数高低,很多家庭都要因此举办一次升学宴。据我了解,这种现象在我们四川较为明显,而且在我省的巴中市最为突出。 原本在城市里,主人家在酒楼摆上几座,大家一起来吃个饭,意思意思就可以了。而在农村,与城市不同的是,他们一般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搭起棚子和灶台,自己做酒席,宴请四方,开心开心。如今的宴席却逐渐开始在“变味儿”了。特别是在农村,举办宴席更多的是变成赚取人情钱或者回收人情钱的一张手段了。我想问,最初的本意去哪儿了呢? 据我了解,升学宴在巴中被称作“办学酒”,不管家中娃娃是不是考上重本,只要高中一毕业,他们就会开始筹办酒席,哪怕是娃娃高中读完就去打工,不念大学了,这“升学宴”还是照办不误! 我本是出身农村,也参加过农村大大小小无数次流水席,且不说这样的流水席带来的铺张浪费,而且吃饭也会制造了很多垃圾,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塑料袋,甚至一次性碗筷、酒瓶等等。 我也看到不少网友提出过此事,觉得泛滥的酒席,确实应该减少,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七友:还有还没有开始考试就已经订好酒席的,懵。 @Xiaoping88888:关键是别人随礼已经随了,不办就亏本了啊 @这山看到那山高:这也不能全怪办酒的人,比如别人家的酒席太多了。这家好多年没什么事,送了别人好多年,自已寻思给父母(岳父母)来办个六十大寿,七十大寿,以免自已送出太多,多少收点回来,这好像也无可非议。 面对如此盛行升学宴,也有不少政府做出了“反映”,就巴中市而言,通江县人民政府在2015年出印了相关文件,限制滥办酒席,而当地老百姓却回应“管得太多了”。三年过去了,这种滥办酒席的风气不但没减,而且越发严重。去年,四川宜宾某个乡镇出台了新规整治城乡居民滥办酒席,可是目测效果也不佳。 我暂且不希望能杜绝这种泛滥成风的酒席,如果能稍微减轻一下这种风气也是好的。想要改善此现象, 是应该老百姓多一些自律?还是应该政府多一些监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