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中,美国大豆从始至终都是“重要角色”。8月美国大豆产量创纪录,却不幸遇上了正轮番升级的美中贸易战,这对于美国豆农来说,可谓是“最黑暗时刻”。
8月29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USSEC )在 堪萨斯 举办的年度全球贸易交流大会闭幕。路透社称,来自中国的买家两手空空地离开了此次大会,这与前几年中国签下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美国主要经济作物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路透社报道,会上,包括墨西哥在内的其他国家代表团都签署了与美国大豆的相关交易协议,但这与以往美大豆和中国的交易相比,成交量还是少了许多。
一个中国大豆进口商代表团也参加了此次大会,成员有包括中粮集团( COFCO )和 益海嘉里 在内的中国顶级大豆加工企业,还有来自美国公司嘉吉( Cargill )和邦吉( Bunge )的中国代表。
28日,该中国大豆进口商代表团参观了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农场,他们亲自体验了 约翰 · 迪尔( John Deere )联合收割机,后来还坐上大巴,开车到附近的大豆农田,近距离观看即将成熟的大豆。29日他们在年度全球贸易交流会上,与美国农民、行业代表和贸易商进行会谈。
中国代表团跟大豆供应商会谈、参观农场的行程与往年一样,但这次却少了一个关键内容。此次会议闭幕,中国买家都没有签下任何订单。这和往年中国代表团签下的数十亿美元订单形成了鲜明对比。
迄今为止,大豆是中美贸易战中最大的农业牺牲品。去年中国购买了逾120亿美元的美国大豆,约占美大豆出口的60%。但自从今年7月6日,中国对所有美大豆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后,美大豆大多退出了中国市场。
美国出口商们表示,他们不愿意放弃来之不易的生意。在过去36年里,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上投资了 1.2至1.3亿 美元。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 吉姆 · 萨特( Jim Sutter )28日参观密苏里农场时表示,“ 我们不会停止在中国的计划,我们还将继续在中国开展推广项目,其中就包括让他们派代表团来这参观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部主任张小平指出,近年来美中每年最多要举办3次订单签署会,但自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一场会议后,就再未举办过。2017年7月在美国签署的一个达1250万吨的订单,是美大豆有史以来第二大单笔交易。然而在本周的聚会中,即使美中间的小额大豆交易也难以实现。
一个中国国内排名前五的压榨企业买家表示,本周的会议很难达成任何业务,但可以就市场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达成交易 ”。
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服务局局长 肯 · 伊斯利 29日对与会者表示:“ 我们显然存在分歧 …… 我们希望与中国达成协议,公平互惠的条款 ”,“ 拭目以待吧,这需要一段时间,但我很乐观 ”。
北京《 新京报 》报道,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进口关税,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美国的豆农,还可能波及在华的国际粮商们。
来自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包括美国 ADM、嘉吉 Cargill、邦吉 Bunge、路易达孚 LouisDreyfus 等在内的四大传统国际粮商与中国的大豆投资领域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最初的大豆进口到后来的设置加工厂,已经成为中国大豆压榨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数据显示,ADM、邦基、嘉吉 和 路易达孚 4家公司控制了约80%的大豆进口货源。进口关税的加征无疑对这些跨国粮商带来巨大压力。
除了来自进口成本方面的压力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中国大豆采购多元化战略,传统四大粮商在南美和北美所建立的粮源供应系统将面临更加深层次的挑战。
自中国放开大豆进口市场以来,以四大粮商为首的跨国资本利用其熟悉的国际贸易规则,一方面向中国提供廉价的进口大豆,一方面在北美、巴西、阿根廷不断建立和完善大豆贸易体系,逐步成为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制定者,并牢牢掌控住国际大豆贸易的定价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