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必须有着共用性,不说100%但是95%以上都必须有着共用性,什么市域铁路已被证明不成功。
在上下旅客停靠站上面非极其特殊原因一区县一上下旅客停靠站,现在诸多镇级站一天叫水电费都卖不够。建议开通的峨眉山站-青城山站高铁(可以把南部高铁和北部快铁共用)在都江堰境内就会有两个停靠站,一个站是都江堰一个站是青城山,这是有原因的,青城山这里是终点站,而且是旅游圣地是道教圣地,非一般的镇可以比拟的。
省际运行高铁(C字打头)
一般从都省会出发覆盖东西南北中,在四川省从成都出发北到广元、南到宜宾、东到达州、西到攀枝花、中到峨眉山。现在北部终点站应该延伸至广元。
基本原则
地级市站和重要的县级站(比如四川的江油和双流,山西的侯马和平遥古城)每站都停靠,其余县级站跳着停靠。
变通:
如果以上停靠会影响多趟车次运行,先看是否能替换,比如在德阳站停靠不适宜用罗江站代替,在德阳境内经过时就会有广汉和罗江两个县级站,如果替换也不适宜就放弃。之后根据情况在空闲时补上之前跳过的车次。
如果是全省贯通高铁,比如广元到攀枝花,广元到峨眉,一般是地级市站和重要的县级站都停靠,中间视情况插入2.3个其他县级站,插入是一门学问,绝非平均,而是要看当地出行量和运行时间等等。
如果本省运行距离短,又不是中转停靠站,那么就延长,比如重庆境内延长至宜昌站(重庆西-万州-宜昌);比如贵阳经过成绵乐高铁开通到四川峨眉(贵阳-毕节-宜宾-乐山-峨眉),一旦跨省际我们就称为G或者D。
跨省出发达到了某个时速(比如现在的350)G开头,没有达到的D 开头。
短途跨省高铁
一般是指的两个省份之间,有时会延长到三个省份,比如昆明-成都-西安,有些是经过3个省份,比如成贵高铁中间会有云南的镇雄站和威信站。
基本原则:
地级市站和重要的县级站都停靠,在一列车中间插入1.2个其他县级站,比如西成高铁基本每列车9到10个停靠站,在四川省境内除开江油站就一个县级站,在陕西省境内也是这样。
变通:
在两个省份之间运行一般是在9到10个站(当然有些地域原因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站,比如北京-天津之间),如果地级市站和重要的县级站停靠不适宜,就用境内其他县级站替换,比如以后的成昆高铁,可能在眉山站不适宜,那么我们就用彭山站或者青神站替换眉山站,替代也不适宜就放弃。
如果运行距离很长,比如以后的川藏铁路线,中间的停靠站会达到15个到16个。
3个省份之间一般只在地级市站和重要的县级站停靠,中间视情况插入其他县级站,处理方式与以上一样。同时也要注意,尽管有的经过了3个省份,但是某个省份的运行距离很短,比如成贵高铁上的昭通市境内就只有镇雄站和威信站,那么此时就选择11到12站,处理有所不同,一列车在四川和贵州插入一其他县级站,但镇雄站和威信站基本是跳着停靠。
长途高铁
超过3个省份都是长途运行
在某些运行线上会因为地域原因只有4、5个省份之间的运行(比如成都-贵州-桂林-广州),还有因为某些大型站之间的运行(重庆-广元-西安-洛阳-郑州)只有4、5个省份,4、5个省份之间的运行一般只在地级市和重要的县级站都停靠,同时根据情况会出现县级站替换市级站,在有时还不得不放弃。也会根据情况只在大城市站停靠。
超过3个省份除开地域原因和大型站之间运行原因,其余一概在6、7个省份去运行,而且停靠就只在大城市停靠。
何为大城市?省会城市+经济强市(青岛、苏州)+交通要道(宜昌、广元、秦皇岛),在某些时候因为运行原因某些站代替省会站,比如从重庆到青岛之间的徐州站,以后成万铁路上的万州站。
在长途运行线是有着多条的
成都-广元-西安-洛阳-郑州-石家庄-北京
成都-万州-宜昌-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
成都-重庆-遵义-贵阳-桂林-广州
成都-眉山-乐山-宜宾-毕节-贵阳-桂林-广州
成都-万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