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读者:
刚发完后记的《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与开头预告的目录、内容和顺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原因有三:一是增补了部分新内容;二是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材料;三是对一些观点重新审视并加以引证。
比如在《解析部分邛崍人对乡土历史陌生的原因》篇中提纲挈领,方便读者用历史观去理解正文中如:“临邛古城的变迁”、“南北丝绸之路自古相连”等重要观点,帮助读者站到历史的最高点上,去认识和解读今天的一些地名符号产生的原因,还为了弘扬光大邛崃,将古邛崃的历史有依据地追溯得更加久远,后来又作了如下补充、修改:
“清康熙《直隶邛州志》<沿革篇>引《尚书•禹贡》篇:“邛为古蜀国,《禹贡》凉州之域。商(代)并梁(州)于雍(州)。周职(周代掌管地图与四方的职官)方以梁入雍,其地为蜀国。慎靓王五年(前315),秦惠文王置蜀郡,地属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临邛县,取邛崃山以为名。”
是说邛崃在大禹时期,属于当时所划“九州”(注)之一的梁州,后来划属雍州,雍州属地: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可见邛崃地名在4000多年前的大禹时期便有了,并历经朝代更替而亘古未变。
又根据1992年下坝乡洗马村出土的:石斧、石锛、刮削器、石锥等,共七件新石器(注:出土时摆放整齐,现藏于市文管局)来判断,邛崃地方在距今五千至八千年的新石器晚期,就已经有人类聚居了,其史前文化在川西地区,要远远超过现代考古发掘出来的“新津宝墩文化”、“广汉三星堆文化”和“成都金沙文化”。
邛崃在商周时期又属于古蜀国,而古蜀国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甘粛、青海南部的“陇西南”地区,称为“西戎南蛮”(西南夷)之地。
先秦时期,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15年吞并蜀国,之后蜀守张若在临近邛崃山之地筑城,取名临邛城。
民国《邛崃县志》中宁缃考证:秦始皇置临邛县时,“县治即秦时蜀守张若城(之)临邛城故地也……当时郡县未定,临邛疆土奄有(包括)今崇、新、灌及大邑之地!”
从此以后,邛崃便不断遭到邛人以及分别在不同时期中强盛起来的羌、彝、藏等族人民的反抗,和对这片土地的争夺,导致邛崃地区历史上战争频发。成语“得陇望蜀”亦可理解成古代邛崃乃兵家必争之地的注释……”
为了尽量避免贻误读者,可供后人研读或者引用,笔者打算多费时日,再将《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仔细校正一遍,预计经重新校正后的“定版”大约36万字,届时,我将主动地把“定版”发给上次需要的收件人,由其自行置换原先的“初校版”。
如果还有读者需要,请于此篇后留下你的QQ邮箱号,亦可发我的手机短信和QQ邮箱,届时我一并发给,目的是让《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能够留存下去!
凡丁
QQ邮箱号:2538457156
手机号:13982278413
注:
九州是《尚书•禹贡》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尚书》成书于战国后期。记载的九州: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梁州:自华山以南,直到黑水(金沙江),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2018/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