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风青杨
湖南城市学院2018级大一新生王栋,在网上发布“爱国是不可能爱国的,老子一辈子都不可能爱国”、“都大学生了还爱国”等言论,遭网友举报。曾多次在宿舍发表辱国言论,对同学爱国言论冷嘲热讽。该校决定取消其入学资格。(头条新闻)
而9月21日晚,“冰释前嫌”这四个字上了热搜,原因是河南鲁山县检察院通过官微发表了一篇《鲁山一初中生犯错检察官介入下双方冰释前嫌》的文章。该文章引来争议后,鲁山县检察院将这篇文章删除。9月22日,上游新闻记者梳理鲁山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微博发现,鲁山一高中生李某杀了人,检察官介入后促成双方和解,最终判三缓三的李某被取保候审,转入另一所高中就读。除微信公号报道此事外,鲁山检察院官微也晒出该案在河南省检察机关第二届未成年人检察精品十大案件中排名第七。(上游新闻)
两篇新闻一看完一对比,16岁的强奸犯有书读,18岁的说错了话的孩子没书读。
学校说学生违反校规了,违反校规把握尺度才重要,检讨、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方式有的是,为何如此简单粗暴直接开除?大学应该是培育人才,教育人才的基地。一所好的大学,应该给予学生改过的机会,强奸犯都可以调解继续上学,说句话就剥夺读书,孩子说不爱国,你有义务培养他爱国呀,要不要你学校干嘛?
再来说“爱国”,古往今来,最受中国人尊敬的爱国者非屈原莫属。可是你看他的文章作品,什么时候为朝政唱过赞歌呢?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些批评、发牢骚的文字。按照当下某些“爱国者”的理论,屈原完全符合他们“带路党、卖国贼”的标准。然而恰恰就是屈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屈原成天喋喋不休地反对、阻止楚王已经成竹在胸的既定国策,和那些只知道说好话的邪佞们做斗争。结果,他先是被逼走,继而又被逼疯,最后被逼到跳河里去了。按今天们某些人的理论,或许他应该是个汉奸、卖国贼。
也许爱国有方式有多种,从屈原大夫不堪亡国之痛而自沉汨罗江,以死明志,到苏武大使满含冤屈,顶风冒雪牧羊荒原19年,归国之志弥坚。
“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这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汤托马斯·杰斐逊的一句名言。批评者的作用,其实就如同“扁鹊之于蔡桓公”。蔡桓公正是因为一开始,听不进扁鹊的“说三道四”,结果病入膏肓。难道蔡桓公之所以病入膏肓,是因为扁鹊的说三道四?正是因为没有人说三道四,或者,你听不尽说三道四,才会病入膏肓。
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生命对爱国进行了诠释。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了山河破碎与社会动荡。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该如何表达和实践对祖国的爱呢?
爱国并不抽象,也并不遥远。比如在国外旅游时,文明礼貌一些,因为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像;比如在公交地铁上看到小偷或者猥亵女性的,可以大胆的站出来;比如在看到无助者跳楼时,请不要在旁边鼓掌喊“加油”;比如外出旅游时,不闯红灯不插队……爱国可以从小事做起,不一定非要喊口号。
一个大一新生,他或许思想上还不成熟,或许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但仅因为这些,学校可以批评教育,这不正是大学的职责所在吗?思想的问题不正是教育的责任吗?直接把他开除了,能改变他的思想吗?或许他还会因此愤恨,思想更极端。学校不是失去了一次好好教育人的机会吗?
动不动就是开除,大学为何对自己的教育能力如此不自信。一个大一新生都教育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