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也因为这样,那些藏匿在乡间的美景,竟就这样被时间淹没在草丛深处了。
铜鼓寨,在鲜店乡的东北方向,民间曾有传说,铜鼓寨为“始祖山”,山藏龙脉。被称做“始祖山”,老人说,那是因为铜鼓寨是自炎黄二帝就已经存在了。
鲜店乡有个铜鼓寨村,我猜测是因为“铜鼓寨”而得名。我赶去那里,听当地人说,铜鼓寨就在村子里。
于是,我们一群人便在村民的指引下上山了。
说是“寨”,其实就现在看到的而言,是“山”
雨后,铜鼓寨的空气格外清凉,每一口呼吸都令人心旷神怡。
去铜鼓寨的路满是野草,或是因为最近雨水过多的缘故,我们走的这一段山路,几乎都是泥泞。
但这几乎是我知道的上山唯一的路。
大概也是因为野草茂盛的关系,有村民将自家养的牛儿,栓放在经过的路上。牛儿怕生,我们从它旁边经过,小牛被我们吓得蹦了起来,躲到了牛妈妈身后。牛儿一蹦,又吓了我们一跳。
好在都无敌意,虚惊了一场。
走了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带路的人说,前面就是“吉善寺”了。
一公里路不算远,但我们走了很久。一面是因为路上的泥泞和杂草让人快不了,一面是因为路上许多巨石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我们停下来拍照,看山,看石头。
有些巨石就横在路中间,且“站”的位置有些突兀,就像是凭空从天上掉落下来的。
路上的石头看够了,吉善寺也就到了。
吉善寺是当地人集资修建的参拜庙,不算大,简简单单。
走进吉善寺,首先看到的是“红”,许多的“红”。
红色的布挂在房顶的横梁上,披在金色佛像的身上......大概是因为披挂的时间不一样,一些“红”已然褪色,一些“红”却鲜得惹眼,让人心怀敬畏。
寺庙的一旁,是简易的木梯。
木梯简陋,却很稳固,踩上去不会摇晃。
我们踩着木梯爬上去,转身一看,已是与寺庙齐高。木梯尽头,一条几米长的木板铺就的路延伸出去,一侧靠山石,一侧悬空。
但木板路同样稳固,看得出匠人的用心。
我们沿着木板路小心攀爬上去,就进到了一个洞穴里面。洞穴有数平方的面积,石壁上有字,除了参拜台,再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