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除成都外, 其他各市(德阳绵阳南充宜宾)没有谁有明显的优势成为副中心,相互之间差距都很微弱。
即使这么小的差距也多数是因为人口多少, 管辖区大小的原因, 而非区位,资源禀赋的优势。这样来说,定谁为副中心都不能服众。
如果省上要先定谁为准副中心,再将各种资源集中扶植,可能性就不一样了。就像集中发展成都一样。 不过这种太多人为的干预往往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往往可能发展了一些, 却牺牲了另一些。
结合现状,以及各地的资源禀赋。如果主要靠市场化运作确实很难打造像襄阳,宜昌一样的副中心。
个人认为,结合四川实际,打造副中心+经济区+城市群相结合的模式可能更好。不过分强调副中心,这样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可能改善更快。或许几年就能看到一些效果。
副中心确实有政策的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有成为副中心的潜质和资本。宜昌襄阳本身资源,区位,产业上确实有天然的优势。
在打造副中心上还是应该以市场为主, 政府为辅,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 政府介入。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