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文|鹿鸣
引子
写动物小说其实就是写动物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是我们人类的一部分,他们也是大自然的主人,只是我们人类没有认同他们的观点罢了。尽管他们有的在很久远的时候出现过,后来迫于环境的压力消失了,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存在过,我们会在心灵深处缅怀他们,遥想他们,因为他们与我们这个大自然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有的动物他们生活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但是我们知道他们,我们会幻想他们一直会在那里,永远在那里,然而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远,但是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有一点是永远的,那就是真实。他们不会撒谎,不会像我们人类一样因为撒过一个谎,就要用更多的谎言去塞这个黑洞,他们不会为这个去负累。他们做自己想做的,想他们自己所想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心灵最直接的反应。没有虚伪,不必掩饰,他们是能活出自我的一种精灵。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环境的变化对他们来说永远是一个谜,他们永远无法弄懂,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去抗争,在他们的世界里任何时候生存都是摆在第一位的。
读雨街的野生动物小说,你能充分领略到野生动物为了生存去拼搏的那种精神。是的,雨街走进了丛林,走进了这个野生的环境,他凝视着这片古老而亲切的土地,他在追寻那些野生的精灵,他在那里给我们讲述那些原生态的场景,那些原生态的野生动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为了生存,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抗争。
经得起检验的生物学专业知识
一个作家如果心中装着孩子,他落笔写下的每一个字,没一个标点都会仔细斟酌;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都会反复推敲,找到最适合孩子们接受的语言来进行陈述。读雨街的野生动物故事,你就会有这种感觉,你会震惊,那些你原来不知道的有趣的知识内容,他怎么会知道的?为什么他会表达得那么精准?你会觉得那些知识,那些专业的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等等都是经过作家那双深情的眼睛凝视过的,你完全可以去相信,可以放心地去吸收。这些生物学知识是经得起检验的。
翻开雨街的《蟒蛇巴布》一书,一股野生状态下的水的味道,青草的味道,树枝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那些味道氤氲在林波波河上,随着沉闷的风一阵阵扑面而来。
在那条林波波河上,将要发生的故事是惊心动魄的。那是一条真实的、有具体地理位置的河流,也就是说,作家给我们的信息是真实的,这就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那是一条发源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附近海拔1300米高地的高山河流。也许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条河不有名,或者有的人听也没听过有这样一条河,的确,我们知道尼罗河,知道刚果河,知道赞比亚河,根本就不知道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附近还有一条林波波河。但是我说过,在这条河上将要发生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林波波河做一番了解。
作家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在给我们讲解。
那条河水量不大,水流也平缓,那是因为在它的上游支撑它成为一条河流的那些溪流实在太细,虽然它的上游有众多支流,但是那些支流多为间歇性河流,致使这条林波波河的水量难以壮大。不过,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条河,它同样也起到了一条河的作用。
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它流经的每一寸土地,青青的牧草,明亮的阳光,缓缓流动的河水,这一切使得这片荒芜的旷野有了生机。是的,这里人迹罕至,却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因了这条河,无数野生动物把这里当成家园,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在告诉我们,他们是这里的主人。雨街也告诉我们,他们将出场了。
虽然还只是4月,但是这里已经有了新生命的迹象,或者说那个新生命已经在蠢蠢欲动了。
“科比拉通过收缩肌肉,持久地提高着体温,腹部下的27枚蛇卵在蛇妈妈的体温下,也不停地孵化着。今天就是他们出生的日子。”《蟒蛇巴布》
蛇妈妈孵蛋的知识一下子就会引起你的关注。
动物界大多数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他们的体温都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主要决定于环境的温度,或主要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所以又称外温动物。据目前所知,在爬行类动物中,没有一种属于内温动物。但是在印度有一种蟒蛇,在孵化期间却可以通过内源性产热,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体温,这时雌蟒蛇会把卵卷起来,由于身体的痉挛性功能产生足够的热量,使体温比环境温度高7℃左右。而不孵化的蟒蛇,则仍像一切外温动物那样,体温受环境温度影响。
蟒蛇科比拉妈妈虽然生活在非洲,但是林波波河全长1600千米,流经南非、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的边界,最后穿越马克比亚南部地区,注入印度洋,在地理位置的联系上看,蟒蛇科比拉妈妈与印度蟒蛇一样,孵卵时也有这种异化现象。
“巴布紧贴在科比拉心脏的下面,那儿的温度比别的地方高出半度左右,所以科比拉最初唤醒的是巴布。”《蟒蛇巴布》
在大约60天以前,巴布和他的其他二十几个兄弟姐妹还都是一个个静止的生命,那时候他们无知无觉,但是那时候他们的科比拉妈妈在心里就已经赋予他们生命了,她把唤醒孩子们作为自己的使命,她日夜不停地将自己的身体紧紧盘绕着轻轻覆盖在他们身上孵化他们,给他们爱和温暖,她坚信用爱和温暖一定会唤醒她的孩子们。蟒蛇科比拉妈妈这是第一次当妈妈。开始的时候,她的内心无比欢跃,因为她就要当妈妈了。然而,日复一日的坚守换来的还是一片沉默,科比拉妈妈真的有点纳闷了,她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唤醒她的孩子们。不过她很快就对自己恢复了信心。她相信自己能行的。她又通过收缩肌肉来给蛋宝宝保温了。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有一天,蛇妈妈忽然发现她身体下面的蛇蛋有了软化的迹象。科比拉妈妈大吃一惊,她以为是自己的身体压坏了宝贝们,后来经过仔细检查,终于发现,没有,不是那么回事,要不然怎么会每个蛋都软化呢?直到有一天,科比拉发现那些蛋不只软化,还出现了坍塌的现象,她感觉到了蛇蛋里有了生命的音符。
巴布注定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蛇,他紧贴在科比拉妈妈心脏的下面,所以科比拉妈妈最先唤醒的是他。在钻出蛋壳之前,他是半梦半醒的。
“最初,巴布感觉自己的天空中突然亮起了几点星光,遥远,但十分明亮。后来,星光朦胧了,天空之中仿佛有一层乳白色的雾飘过来,渐渐像晚霞一样燃烧起来。其实这正是蛇卵的孵化过程留在小巴布脑海之中的印迹。”《蟒蛇巴布》
雨街就是有这个本领,他要给你讲蛇蛋里的生命,那他的视角一定在蛇蛋里。然,他的视角不仅在蛇蛋里,而且他还把自己低成了小蛇,像小蛇一样地观察,像小蛇一样地思考,像小蛇一样地讲述。
仿佛一切都是水到聚成的事情,随着小巴布的出生,他的弟弟妹妹们也陆续来到了这个世上。
“蛇没有哺乳期,一生下来就要自己寻找食物。巴布显然对兄弟姐妹之间的玩耍不怎么感兴趣,而是对着洞口的方向,嗅着外面世界的气味。”《蟒蛇巴布》
蟒蛇有独居的习性,领地意识强烈。小巴布居然一出生就深谙了他们蟒蛇的这种遗传密码,这真的是一件十分神秘的事情,他才刚刚从蛋壳里钻出来呀。
随着小巴布的离开,可以想象,他的弟弟妹妹们也将陆续离开大蟒蛇科比拉妈妈。
完成这些壮举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人类是永远无法想象蟒蛇的这种习性的。难道他们小小年纪对亲人对家庭就没有留恋?应该是有的,那他们为什么会走得这样决绝呢?那是他们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没有哺乳期,他们必须出去找食物,填饱肚子。生存就是这样残酷的事情,小巴布一出生就得自己去面对。
洞外不远处就是林波波河。此时的林波波河上是一派春天的景色,到处是色彩,到处是声音,但是,蟒蛇的视力和听力都不行,他们几乎看不清什么,也听不清什么,那么小巴布是怎么感知这一切的呢?我们跟着小巴布一起到林波波河上去吧。
小巴布非常快活,他摇摇晃晃地向前游动着,不时抬起上身,举起头,快速吞吐着他的叉型舌,他的唇窝也在动,他的内耳耳蜗也在动,然后他很放心地低下头,把上身放到地上继续他的行程。
小巴布一路上就是这样重复着这些动作前进着,他很快活。他靠叉型舌探测前方的气味类型,分辨出前方是什么环境,是河、草丛还是光秃秃的土地;靠着他的唇窝热敏感受器来感知前方有没有其他动物;靠他的肌肉和骨骼这个振动感受器来感知猎物的大小。他很兴奋,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找到吃的。
他游得很快。
蛇妈妈科比拉很快就感觉到了小巴布的心情。“不好!”她对自己说。她替小巴布担心起来,她担心小巴布会吃苦头,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前面会有什么危险。想到这里,科比拉妈妈就急忙追上去。
科比拉妈妈虽然心急如焚,但是她却赶不快,她远远地落在小巴布后面。
她抬起上身,又重重地落下,企图用声音的振动来告诉小巴布,让他停下来,但是一心想捕捉猎物的小巴布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他在草丛中游动得更快了,简直是在滑行。
蛇妈妈科比拉身体太笨重了,根本就不能像小巴布那样左右摇摆着前进,她只能靠身体肌肉的推动来前进。
她预感到了危险就在眼前,她担心小巴布会在她没追上他之前就游到河里去。如果游进去,就一切都完了。
蟒蛇科比拉妈妈不时抬起上身,又重重地落下,但是这一切警告小巴布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蛇妈妈又急又气,她很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爬快一点呢,她已经好久没有进食了,她感觉到自己快虚脱了,她怨恨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会这样沉重……她仿佛已经看到了鳄鱼萨比亚那贪婪的绿眼睛。她不时吞吐着叉型舌,监测着小巴布的位置,利用唇窝敏感器探测着小巴布有没有游进河里,他靠肌肉和骨骼这个振动感受器来判断萨比亚的动态。
她就怕鳄鱼萨比亚伤害她的宝贝小巴布。
突然,她收不到来自小巴布的信息了,她一下子愣住了。小巴布一定游到河里去了。
“……这条河的名称叫林波波河,在当地的土著语言中,“林波波河”就是“鳄鱼”的意思,形容河中鳄鱼众多。”《蟒蛇巴布》
一个才刚刚出身的小生命一下子落入这样残酷的境地,蛇妈妈科比拉心疼得要发疯了,她不顾一切地拖着虚弱的身体向前爬去,连大地都感觉到了她的心在疼痛、痉挛、颤抖。然而什么也不懂的小巴布这时候可快乐了,他一跃进水里就向河中游去。他在水中摆动着自己灵活的身体这边游游,那边游游,完全沉浸在自我陶醉的世界中。他觉得在这里不仅可以快活地玩水,而且舒适安全,他几乎忘记了动用他身上的那些探测仪器去探测一下周围的环境,他真的是忘乎所以了。
这个时候,在离他不远的岸上有一颗心正为他痛到破碎,他知道?
“一直在附近潜伏的鳄鱼萨比亚也感觉到有一条小蛇向他游来……”《蟒蛇巴布》
谁也不知道鳄鱼萨比亚在岸边潜伏了多久,也许时间不长,也许很久,甚至更久。潜伏,这是鳄鱼的一种生存策略。鳄鱼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恐龙早已灭绝,成为化石,而鳄鱼却能存活到今天,说明他的生存策略一定很高明。鳄鱼和蟒蛇一样 ,也是冷血动物,他们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鳄鱼喜欢趴卧在地上,或者潜伏在水面上晒太阳,或者消化食物,他们的生存策略就是减少身体的活动保存体能。
鳄鱼萨比亚潜伏在水面上,这时,小巴布出现了,鳄鱼萨比亚马上通过视觉、嗅觉、水声以及水的振动情况判断出来,这只是一条小蛇。不过,他自作聪明地想道,这么小的一条蛇后面一定跟着一条大蛇。于是,他悄悄地潜入水下,无声无息地向猎物游去。
鳄鱼萨比亚潜伏在小巴布旁边并不出击,这是他的捕猎策略。他在等待时机。
这时,蟒蛇妈妈科比拉拖着疲惫不堪的庞大身躯轰然跃入水中,一到水中,蟒蛇科比拉妈妈如虎添翼,和岸上的她简直是判若两人。就在这时,鳄鱼萨比亚突然出击,一口咬住小巴布,高高地抛起来,张开獠牙等着猎物落入口中。
蟒蛇妈妈飞身跃起,用头部将急速落下的小巴布挡开,小巴布远远地落到了别处。一场凶狠的杀戮展开了。蟒蛇妈妈落下来时,什么都来不及做,就被鳄鱼萨比亚一口咬住头部,她挣扎着,试图用身体缠住鳄鱼,但是这一切都异常困难,蟒蛇妈妈已经筋疲力尽,没有一丝力气,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心里不舍的不是自己,而是小巴布。
蟒蛇小巴布晕过去了,但是他没有沉下去。
“原来,水向下游不停息地流动时,流速总是一定的,而一遇到有物体漂浮在水面,水面的流速就会低于水下的流速,从而形成一种沿漂浮物向外扩张的力,开始虽然并不明显,但时间久了,漂浮物会被这种力推到岸边。”《蟒蛇巴布》
等到小巴布意识到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他只是知道自己还活着,虽然他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但是他不知道,他不能感觉到他在哪里,发生了些什么,他的头是晕晕乎乎的,他伤得很重。
时间过去很久了,他慢慢地清醒了一些,他意识到自己是在水面上漂浮着。他只能感觉到这些,其他的比如他的身下,水在缓慢地流动,他的身体除了在被水流一点点往下游冲去,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在被一种神奇的力往岸边推,很慢很慢。这些情况,小巴布自己根本无法察觉,更无从知道。雨街用非常形象化的语言详细描述了这种现象。那是一种来自水面的张力,是一种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的现象,它的发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流动的水流。正因为小巴布在流动的水面上,所以他才没有被淹死。
不知过去了多久,小巴布的体力才一点点恢复过来,他昏昏沉沉地爬上了岸。
小巴布抬起上半个身体,举起头,用叉型舌探测着周围的情况,他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气味和家乡的气味有很大不同。他记得妈妈的气味,记得家的气味,那河边蒿草的气味、尖毛草的气味,那枯枝败叶的气味。他吞吐着叉型舌反复嗅着河水,他明白了,是这河水把他带到下游来了。他立刻转身,朝着这条河流来的方向出发了。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条黄环王蛇。小巴布可不知道蛇还有吃蛇的。他一开始对黄环王蛇很好奇,结果被对方缠上了。
小巴布拼命反抗,他反抗得越厉害,黄环王蛇缠绕越紧,很快,小巴布就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他瘫在那里,只能让黄环王蛇任意摆布。结果很奇怪,黄环王蛇缠了几次,怎么也没办法把他缠紧,最后居然放弃了。小巴布望着离去的黄环王蛇纳闷了。
雨街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解释了黄环王蛇这次绞杀没有成功的原因。
“世界上的蛇类主要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两种,有毒蛇主要靠毒液杀死猎物,而无毒蛇则靠绞杀。绞杀的过程就是借力打力的过程,被蛇缠绕住身体的猎物为了摆脱,便会本能地挣扎,而蛇则是哪里挣扎得越厉害,就往哪里缠绕得越紧……小蛇巴布没反抗多久就失去了反抗能力,这等于又一次救了他。因为小蛇巴布没有反抗能力,黄环王蛇便失去了着力点。”《蟒蛇巴布》
当然,小巴布是不会一下子懂这么多的,他只是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是有蛇吃蛇的。他很庆幸,自己没有被黄环王蛇缠死。但是黄环王蛇最后为什么要放弃,他觉得还是很奇怪的。
黄环王蛇离开小巴布后和一只蛇獴相遇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黄环王蛇的失败告终。但是,蛇獴并没有享用到他的战利品,他找来找去没找到他的战利品。
“可我明明用尾巴将黄环王蛇的头削下来了呀!”蛇獴懊恼极了。
原来蛇獴没有注意到,在他和黄环王蛇作最后的生死较量的时候,顺着阳光的方向飞来了一只秘书鸟。其实,这只秘书鸟和小巴布一样,注意这场战争很久了,只是蛇獴一心作战,没有注意到罢了。
对于蛇獴和黄环王蛇,秘书鸟都感兴趣,他是他们两个的天敌。现在秘书鸟在观察,他该进攻谁。
他选择了黄环王蛇。目标一旦选定,秘书鸟立刻行动了,他冲了出去。就在这时,惨剧发生了,他发现黄环王蛇的身体呼呼地向他飞来,他迅速伸出又细又长的爪子,一把抓住了这飞过来的一截蛇身,翅膀高举成“V”型,稍一停顿便扇动翅膀,腾空而去。
这一招,蛇獴伤得也不轻,等他清醒过来,想在这片空地上寻找战利品,哪里找得到。
而被蛇獴硬生生削下来的那个黄环王蛇的蛇头在哪里,估计蛇獴做梦也想不到,那个蛇头竟然飞到了小巴布身边的草丛里。
小巴布惊讶极了,他警惕地抬起上身,动用身上所有的感官探测着周围有没有不安全的情况,没有,他断定。他又探测了一遍,确定没有。他对自己说。
他满心欢喜地看向眼前的食物,他太饿了,猛地向前一口咬住了那个蛇头。
蟒蛇的进食过程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作家知道我们急于想了解这些秘密,于是他绘声绘色地、像慢镜头回放一样地给我们讲解蟒蛇的进食过程。
“此时小蛇巴布用嘴巴咬着黄环王蛇的蛇头,更重要的原因是起到一个固定作用,为身体的缠绕寻找一个着力点。果然,在小蛇巴布用嘴巴咬住黄环王蛇的蛇头之后,身体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一般,围着黄环王蛇的蛇头一圈一圈地缠绕上来,随着越缠越紧,小蛇巴布身上的肌肉也越绷越紧。在脊椎肌肉的推动下,小蛇巴布脖颈下的肌肉也被推动到蛇头上,口腔的肌肉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放松,口腔也就变得像一个极富弹性的皮囊,随着黄环王蛇蛇头的不断吞入,巴布小小的蛇头竟然比平时大了一倍还多。蛇头吞噬得很慢,当黄环王蛇的蛇头大半被吞进口腔后,小蛇巴布向上扭动挤压的蛇身一转,腹部的鳞片也开始跟着反转。原来,当吞咽物进入口腔后,便要增加向下蠕动的拉力,蛇正是通过身体的不同方式的缠绕,改变了肌肉向上的推动或向下的引力。随着小巴布腹部更多地翻转过来,黄环王蛇蛇头的吞咽速度也就变得更快了,不长时间,蛇头就全部吞进了嘴里。小蛇巴布开始向草丛中爬行,两侧的肌肉也随着他的爬行,不停地收缩与扩张着,直至黄环王蛇的蛇头滑进肠胃。”《蟒蛇巴布》
这是蟒蛇进食的整个过程,回肠荡气,你会忍不住一遍遍地去回想这个过程,思考这个过程的合理性,最终你不得不承认,蟒蛇就是那样进食的。至此你会默默想象,这位作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能把蟒蛇的进食过程说得这样细致、准确呢?
这就是雨街的本领。他的坚实的文学功底帮了他的大忙。
这会儿,小蛇巴布满心欢喜地躺在那里,很累,他好想躺在那里好好消化这美味,好想卧在那里细细回想刚才吞咽这个美味的黄环王蛇蛇头的愉快过程,是的,那感觉太美妙了,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进食,永远难忘。
要不是还要急着赶路,他还真的好想舒舒服服睡一觉,但是不行,他得赶路。他要穿过前面那片裸露的沙以及那些稀疏的矮树林,那里太过平坦,不利于隐藏自己。谁知道这儿会发生些什么惊险的事儿呢?
他再也不是那个冒冒失失的小不点儿啦。
可是就在这时,从远处飞奔来一群奇怪的动物,小巴布不认识他们,他惊恐地把自己隐藏在草丛里。
这些浑身漆黑的家伙叫角马,他们的犄角像半个圆环,马脸,马尾,山羊胡子。他们中有一头母角马就要生产了。那头母角马还在奔跑,跑着跑着,她停了下来,她要生产了。
小角马的出生是一瞬间的事情,他以一种奔跑的姿势从角马妈妈身后滑出来,角马妈妈一下子把他甩到地上。角马妈妈舔过小角马的身体之后,就要他站起来,可是小角马站不起来。
角马妈妈焦急地望一眼前面的角马群,他们已经走远了。角马妈妈转身要走。小角马看到角马妈妈转身要走的样子,他轰地一下就站了起来。
这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那些食草动物为了躲避食肉动物的猎杀,他们从一出生就要准备着奔跑,只有奔跑才能活命。这是铁定的道理,连刚刚出生的小生命也得明白这一点。我们看作家笔下的小角马。
“小角马戴尔德的四肢刚才还像柔软的枝条,无法承载身体的重量,但他还没向前走几步,身体就变得协调起来,而柔软的四肢也如同注入了充沛的活力的似的,竟然能在地上弹跳了。”《蟒蛇巴布》
这是一种对生的渴望!是野生动物在残酷的野生环境下的一种生存策略。于是,角马妈妈马上带着他跑。
这是雨街野生动物小说的一大特点,在他的文章中,一些有关动物学或植物学的知识比比皆是,他总是很适时地呈现它们,生动、详实,用令人信服。
刚刚跑进矮树林的角马群突然从矮树林逃了出来。原来是一只年轻猎豹向角马群发动了袭击。角马妈妈与小角马没办法与角马群汇合了,他们被猎豹孤立开来了。
为了援助这对被猎豹隔离开来的母子,在矮树林边沿的角马首领改变了一向指挥逃跑的作战策略,这一次,他带领角马群变逃跑为追击,勇敢地向猎豹发起了进攻,他们吼叫着,疯狂地向猎豹冲去。猎豹顿时慌了。
“猎豹瞬间奔跑时速可超过110公里,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但他不善于长跑,连续奔跑几十秒钟就要停下来休息,不然就会因体温过热,而死亡。面对角马群的进攻,他不能选择快跑。”《蟒蛇巴布》
雨街给予的知识链分享与猎豹的行动不谋而合。猎豹从来没有看见过角马群这样震天动地的进攻阵势,他恐惧了。他想,如果我选择快跑,那就说不定是死路一条。我不能因为捕食而丧失了性命。也许他是这样想的。他犹豫了。这就给角马首领的救援赢得了时间。在角马首领的帮助下,角马妈妈护卫小角马融入到角马群中。他们重又退回到矮树林中。
望着无奈离去的猎豹,也许小蛇巴布在想,原来他也怕进攻啊!
小巴布爬向矮树林,他知道,穿过这片矮树林,离家就近了。
小蛇巴布在长大,也许他自己没有意识到,但是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令他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是的,那一天,他在经过一堆乱石堆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身上有一种异样,原来他的皮被乱石勾住了,但是不要紧,他很快就发现正是这些乱石帮助他顺利蜕掉了皮,更惊讶的是他身上又有了一层新的皮肤。
“……小蛇巴布知道自己要蜕皮了,心里也不由得一惊,因为蜕皮后的小蛇,新皮肤的鳞片还没有角质化,极易在遭受攻击时受到伤害,所以他必须尽快躲到矮树林里去,只有到了矮树林,爬上满是荆棘丛的树冠,躲藏在那里,才能躲开习惯在地面活动的蛇獴,还有空气中飞翔的秘书鸟的攻击。”《蟒蛇巴布》
新长出来的皮光鲜亮丽,又柔软无比,那是因为新皮肤的鳞片还没有角质化,为了保护自己,小蛇巴布躲到了一棵荆棘树上。
在这片矮树林里,除了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鸟类和鼠类,这个季节里还逗留着角马等食草动物,另外矮树林里还栖息着猎豹和蛇獴等等这类野生食肉动物。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动物们为生存而战的惊险故事。
惊险有趣的故事情节分析
要读懂一个作家,就去读他的书,而要读懂他的书,就得把握好书中的故事情节。就动物小说而言,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这些都是整合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而要表现他们的生活,作家就会选取一系列典型的生活事件来加以描述,这些典型的生活事件就是情节。一个情节的发生、发展往往推动着下一个情节的进展。因此,把握好故事情节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故事的主题。
我们仍以雨街的《蟒蛇巴布》一书加以分析。
《蟒蛇巴布》一书充满了惊险有趣的故事情节,作者用一条主线把这么多情节串联起来,那条主线就是动物们的日常生活。通过那些情节,那些野生动物们的生活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第一节 雌蛇丧身
“雌蛇丧身”这个情节是以一条小蛇受外面的美丽风光吸引而离开蟒蛇妈妈这个情节展开的。4月,这条才刚刚出生的,叫巴布的小蛇游进了林波波河,他对外面的一切都很好奇。可他不知道这条河里鳄鱼众多。小蛇巴布一进入水里,就引起了一条叫萨比亚的鳄鱼的警觉,以他的狡猾,他马上意识到小蛇的身后一定会有一个惊慌失措的妈妈跟来。他主意打定,就潜伏在水下,专等蟒蛇妈妈到来。果然,蟒蛇妈妈出现了,等她一跃入水中,鳄鱼萨比亚就猛地窜出水面,一口咬住小蛇巴布,像表演惊险的杂技那样,把小蛇高高地抛向空中,自己落入水中,张开血盆大口,做出等待一口接住小蛇的假象。救子心切的蟒蛇妈妈不知道是计,她在水中高高地跃起,用头部将小蛇撞开,小蛇飞向别处,蟒蛇妈妈由于来不及调转身体,就沉沉地落到了鳄鱼萨比亚恐怖的尖牙上,就这样,蟒蛇妈妈科比拉丧身了。
在动物小说中,没有什么比鲜明、独特的动物形象更吸引人了,可以这样说,分析动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我们举例来看雨街是怎样通过肖像、行动、神情等方面来刻画动物形象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的小蛇巴布不知道这世界上危险二字,正当他在水中欢快地游动时,猛听到鳄鱼萨比亚的吼声,顿时像失忆了似的,直挺挺地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了。小蛇巴布从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吼声,那吼声就像无数只锋利的爪子在互相撕扯,又像无数利刃将他的躯体穿透了一样,河水也正不停地涌入他的体内。鳄鱼萨比亚随着吼声,一个前冲,张开满布獠牙的大嘴,一口就把小巴布吞进了嘴里。无论在人类世界,还是对我世界,母爱都一样伟大。孩子在母亲眼中,年龄再大也是孩子,只要事关孩子性命,孩子再小,这事儿也是最大的。此时,蛇妈妈科比拉的心情就是这样,她一见小巴布又危险,整个脑子就像电脑烧坏了电路板,马上停止了运转。”《蟒蛇巴布》
故事里写了两种动物形象,蟒蛇和鳄鱼,都是大自然野生动物中的猛兽,作者把这两种猛兽置于林波波河这样一个典型的野生环境中,这就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波澜壮阔的、充满野性的氛围,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这里,作者分别通过对小蛇巴布、蟒蛇科比拉妈妈,还有鳄鱼萨比亚的肖像、行动、细节等方面的描述,把小蛇巴布受到惊吓时的失忆、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形象,蟒蛇妈妈科比拉脑子停止运转的形象,鳄鱼萨比亚张开满布獠牙的大嘴的凶残形象等等都刻画得准确到位。同时,他们的性格特征也鲜明地反应出来了,小蛇巴布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蟒蛇科比拉妈妈温柔,慈爱;而鳄鱼萨比亚凶残狡猾。我们通过对小说情节和动物形象的分析,初步可以感知文章所要关注的主题,那就是通过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去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獴蛇激战
“獴蛇激战”这个情节是以小蛇巴布路遇黄环王蛇作为开端,以秘书鸟一爪抓走空中飞来的黄环王蛇作为结局。这个结局颇具戏剧性。小蛇巴布被蟒蛇妈妈用头撞飞以后,落到远处的水面上,流水把他推送到岸边,爬上岸后,小蛇巴布路遇黄环王蛇,黄环王蛇想把小蛇绞杀了,但是没有成功。后来黄环王蛇与蛇獴相遇,蛇獴是黄环王蛇的天敌,他们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一开始,蛇獴想用对付有毒蛇的方法对付黄环王蛇,引诱黄环王蛇向他发起攻击,但是这招没成,后来他改变战术,对黄环王蛇发动进攻,蛇獴用钢鞭一样的尾巴痛击黄环王蛇的头部,结果当场就把黄环王蛇的头给削了下来。蛇头飞了出去,一只正打算进攻黄环王蛇的秘书鸟看到飞来的黄环王蛇的一截身体,伸出细长的爪子,一下子就抓走了这飞来的蛇身。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出现的四种动物形象,即小蟒蛇巴布、黄环王蛇米丽尔、蛇獴吉开落林,还有秘书鸟狄比斯。这里,黄环王蛇和蛇獴是一对天敌关系,同时秘书鸟又是黄环王蛇和蛇獴的天敌,他们之间有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选取这样有天敌关系的动物形象呢,无非是要向我们展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严峻和生活的不易。
那么作者是怎么样来刻画这几种动物形象的呢?我们来举例分析。
“这个身体细长、头小、嘴巴尖、四肢短小,外貌有点像黄鼠狼的动物,刚还在高坡上用后肢站立着警觉地四处张望,那是他在寻找猎物的同时又在观察有没有天敌来袭的习惯性动作。这条脑子像短了路的黄环王蛇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蛇獴吉开落林的注意,只见他全身的毛一下子输了起来,粗大的尾巴也高高地向上举起来,那是他要向黄环王蛇宣战的象征。黄环王蛇身子像触了电似的,猛地在地上弹跳了一下,紧接着迅速把身体盘绕在一起,蛇头躲藏在身体中央,那样子就像遇袭的鸵鸟把头部埋在沙子里掩护自己一样。蛇獴是群居性动物,但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一只蛇獴出现,而这只蛇獴发现猎物后,也没用叫声呼唤同伴,看来他是想独享这份大餐了。蛇獴吉开落林一步一步紧逼上来。开始,蛇獴是一路小跑,等接近黄环王蛇之后,四肢像是踩在荆棘上似的,身体向上弓起,脚尖轻轻地踩在地面上。”《蟒蛇巴布》
通过阅读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除了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刻画动物形象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例如,作者通过对黄环王蛇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黄环王蛇迟迟疑疑、自作聪明的形象;秘书鸟虽然没有与蛇獴以及黄环王蛇有正面冲突,但是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秘书鸟精明强悍的鲜明形象;作者还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了蛇獴吉开落林的形象,蛇獴要向黄环王蛇发动进攻了,只见蛇獴吉开落林一步一步向黄环王蛇紧逼上去,这段细节描写把蛇獴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突出了蛇獴吉开落林机警、脑袋灵活的形象。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突出、刻画主题服务的,都是为了引起我们对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的关注。
第三节 角马出击
“角马出击”这个情节讲述的是角马群为了掩护角马妈妈米奇诺莲生产,逃到矮树林,不料在矮树林遭到一只年轻猎豹鲍贝儿的袭击,角马妈妈米奇诺莲和刚出生的小角马戴尔德被猎豹与角马群隔离开来,为了营救角马妈妈米奇诺莲母子,角马首领大其士戈改变以前一遇猛兽就逃跑的策略,率领角马群英勇出击,逼退了猎豹鲍贝儿。角马首领护卫角马妈妈米奇诺莲母子回到了角马群。
在这场战争中,作者写到了一只叫米耳的角马。他是最先冲进矮树林的一只角马,不料,遭到早就埋伏在矮树林里的猎豹鲍贝儿的袭击。作者通过对猎豹鲍贝儿、角马米耳,以及角马首领大其士戈等一系列行动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那场英勇的搏斗。随着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猎豹鲍贝儿的彪悍、凶残的形象,角马米耳陷入绝境依然奋力逃跑的形象,以及角马首领大其士戈为营救受困的战友奋勇出击的英勇顽强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久久难忘。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精彩的描述:
“果然没过多久,角马群向这边狂奔而来,猎豹鲍贝儿头下尾上,高举着钢鞭一样的尾巴,那样子,就像一面放射着金色光芒的旗帜,在劲风里飘飘扬扬。猎豹鲍贝儿前爪一松,爪子下干燥的树皮随之炸裂开来,飞溅到空中,后腿在树干上猛地向后一蹬,那树干猛地向后一弯,随后又反弹回来,就像拉紧的大弓箭,把猎豹鲍贝儿的身体射了出去,并直直地扑向一头先进入矮树林的角马米耳。角马米耳也感觉到了背后有猎豹袭来,前倾的身体不由得在原地停顿了一下,再想逃跑,哪里还来得及。从树干上飞扑而下的猎豹,一下子落到角马米耳的脊背上。猎豹鲍贝儿在落到角马米耳脊背上的瞬间,收缩在爪垫中的爪子像出鞘的弯刀,一下刺入角马米耳的皮肤。在巨大惯性的冲击下,角马米耳积蓄在体内奔跑的力量重新激发出来,只见他四蹄腾空,奋力逃跑,那样子就像猎豹鲍贝儿在带着他飞翔一样,但随着角马米耳的落地,最先着地的那条前腿再也没法儿承受这样的重压,“咔吧”一声,就像一根树枝从中间折断了一样,角马米耳的身体一个前倾,长长的大马脸一下子撞击在地上。紧抓在角马脊背上的猎豹的身体被抛向了高空,但他在下落的过程中,身体在空中一扭,便由四抓朝天为四爪平躺,而嘴巴也趁机向角马米耳的脖子咬了上去……就在这时,角马群的首领大其士戈头顶锋利的犄角冲了过来,那样子就像手里握着两把大弯刀,一副要与猎豹鲍贝儿拼个你死我活的样子。猎豹鲍贝儿见角马首领大其士戈冲了过来,忙移动后腿,从角马米耳的前面,躲到米耳的背后。大其士戈也不怠慢,头向下一低,就居高临下,向着猎豹撞击过来,猎豹鲍贝儿忙起身躲避。”《蟒蛇巴布》
在这场搏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动物的形象,不论是猎豹鲍贝儿,还是角马米耳,亦或是角马首领大其士戈,他们的形象个个鲜明、独特,在这个情节中,作者除了较多地运用行动和细节等描写方法外,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动作描写中还用到了白描的手法。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生动鲜明的形象。比如写猎豹鲍贝儿的出场,以及角马米耳受困、角马首领大其士戈出手相救,寥寥几笔,就把动物的内心情感准确地表露出来,起到了语言凝练的作用。
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锐的视角,精准的表达。而这样精彩的场面在文中比比皆是。英雄的形象,干净利落的儿童语言,是雨街小说的又一个特色。
在非洲的那片荒野里,野生动物们为了生存,他们不懈地努力着。
在丛林法则中,胜者为王,这一条是永远适用的。
第四节 首次捕杀
“首次捕杀”这个故事还是发生在矮树林里。随着小蛇巴布一天天长大,他的身上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他发现自己蜕皮了;他还变得调皮起来,居然钻进了小角马戴尔德的鼻孔;他还和一只叫卡耐尔的胡兀鹫展开了较量。后来,矮树林里又来了一只叫胡辣汤的胡兀鹫,他的爪子里还抓着一只草原鼠。那只叫卡耐尔的胡兀鹫为了争夺胡辣椒的草原鼠,发动了战争,结果把草原鼠撞飞了,草原鼠正好和刚刚飞来的一只叫胡萝卜的胡兀鹫相撞了一下,最后草原鼠落到了小蛇巴布的身边。那三只胡兀鹫发现矮树林林里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后,便赶紧离开了。
看到近在眼前的草原鼠,小蛇巴布突然有了捕猎的冲动,当草原鼠在向他一步步走来时,他一动不动,等待着猎物进入他的攻击范围。结果小蛇巴布首次捕杀成功。
这是一个野生动物们的生存环境,作者把野生动物世界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作者跟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述小蛇巴布的成长。先写小蛇巴布蜕皮了,我们来看小蛇巴布,他刚刚蜕皮,新长出的皮肤还没角质化,小角马就来骚扰他,还把他惹火了,他钻进了小角马的鼻孔中,这下子,角马妈妈急坏了,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角马妈妈一口咬住小巴布的尾巴把他给拽了出来,小巴布被角马妈妈甩了出去。小蛇巴布好不容易才从小角马的鼻孔中出来,矮树林里紧接着又上演了胡兀鹫们为了争抢一只草原鼠而拼抢得难分难解的一幕,直到一双灯泡般的眼睛出现在矮树林里,胡兀鹫们才不得不结束了这次争斗,远远飞走了。没想到,这次争抢的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草原鼠竟然落到了小蛇巴布藏身的树上。
这里,作者多次运用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式来一步一步将这只在野生动物世界里处于劣势的草原鼠的命运展现在大家面前。我们来看原文。
“树下有踱着方步的胡兀鹫,树上方,有盘旋的两只胡兀鹫,他们仍在心存希望地搜寻者草原鼠。草原鼠在下落的过程中,多亏被胡兀鹫胡萝卜的身体挡了一下,大大减慢了下落的速度,最后落到了树冠上,而不是落到地上,他这才保住了性命。草原鼠的身体不停地颤抖着,他迅速爬进树叶浓密的地方,将自己隐藏起来,然后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就像死去了一般,只有他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抖动的胡须,说明他还是个活物。草原鼠做梦也没想到,他藏身的地方也隐藏着一条蛇。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胡兀鹫的身上了,而忘记了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才真是刚脱胡兀鹫爪,又入小蟒蛇之口呀。也不知道这三只胡兀鹫在此搜寻了多久,直到远处的树林里闪现出一双像灯泡一样明亮的眼睛,胡兀鹫才仿佛受到了惊吓,站在地上的胡兀鹫胡萝卜后退在地上猛地一蹬,伸展开的翅膀不停扑腾着,身体很快就离开了地面,并渐渐升入高空,飞走了。在树上方绕着树飞行的两只胡兀鹫也紧随着胡萝卜飞走的方向直直地飞了过去,直到身影消失在夜幕中。胡兀鹫飞走了,草原鼠的胆子也变得大起来,本来还趴伏在树枝上的他颤颤悠悠地站起来。小蛇巴布仍一动不动,因为他感觉,草原鼠虽然视力不佳,但听觉极好,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耳朵。此时,小蛇巴布还从没自己捕捉过一次猎物,面对草原鼠,他突然有了一种要捕捉他的冲动,这大概就是动物的本能吧。”《蟒蛇巴布》
通过对草原鼠在树上身体不停地颤抖着、迅速爬进浓密的树叶把自己隐藏起来、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像死了一样等等一系列行为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在野生环境中的弱者形象。
现在,对小蛇巴布毫不知情的草原鼠在树枝上向他走来了,小说的情节在急速推进。但是作者似乎并不着急,他继续用一个一个细节来给我们展示小蛇巴布这不同凡响的第一次捕杀行动。
“草原鼠走得很慢,原因是缘分走来的那双像灯泡般的眼睛延缓了他下树回家的脚步,同时也是由于那双眼睛,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就这样,他一点儿一点儿进入了小蛇巴布的攻击范围。小蛇巴布那像曲别针一样盘着的前半身瞬间盘直了,而张开的大口迎着草原鼠的头部猛冲了过去,在巨大的撞击下,草原鼠的前半个身子也“啊”的一下,应声进入巴布的口中。这只草原鼠也许是鼠中之王吧,体重竟然超过一公斤。就在小蛇巴布一口咬住草原鼠的刹那,因上半身拾取附着物,身体一下悬在空中,如果不是有尾巴缠在树枝上,小蛇巴布连同草原鼠都会跌落到地上。草原鼠不停地挣扎着,两只爪在不停地蹬来蹬去,而小蛇巴布则绷紧了身子,用转动身体的办法拉动肌肉,向嘴里吞噬草原鼠。远远看去,挂在树上的小蛇巴布和草原鼠,更像是这树上结出的一枚毛茸茸的果实。随着小蛇巴布肌肉的不停拉动,草原鼠的身体渐渐在他口中消失了,只剩一根长长的尾巴留在外面,再看小蛇巴布的身躯,也变成了乐器葫芦丝的样子。这是小蛇巴布第一次捕猎,也正是这次捕猎,让他不仅积累了捕猎经验,更重要的还是增强了战胜对手的信心。”《蟒蛇巴布》
小蛇巴布终于捕猎成功,草原鼠进了他的肚子。至此,这条我们高度关注的小蛇的命运似乎要走上顺利的坦途了,读者也和这条小蛇一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了那双灯泡般的眼睛。这个悬念设置得不动声色,但是阅读仔细的读者会注意到这一点的。矮树林就是鼠类、蛇类和鸟类等最喜欢呆的地方,那片矮树林,那棵荆棘树,是这次捕猎行动展开的特殊环境,作者也把它渲染得非常到位,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
第五节 回到家园
“回到家园”这个情节作者设计得很巧妙,作者把野生动物们的生活整合在一块儿,让我们看到了野生动物们为生存而战的勇气和力量。这个情节讲的是,角马们要随着雨季迁徙了,可是角马米耳受伤的那条腿没法站起来,最后角马首领大其士戈不得不放弃了努力,把受伤的米耳留在大草原,他随着角马群离开了矮树林。这是猎豹鲍贝儿最愿意看到的情景。他知道,角马群离开了,他就可以独占角马米耳了。不料,不远处来了一条巨蜥,他的目的很明显,是冲着受伤的角马来的。猎豹非常恼火,他们对峙着。随着太阳光的强烈,巨蜥活跃起来。一场搏斗开始了,猎豹率先发起进攻,两只爪子按住巨蜥的脊背,头一低,就向巨蜥的脊椎骨咬了下去。巨蜥奋起还击,张嘴就向猎豹咬了过去。在这场战斗中,猎豹占了上风,巨蜥离开了。猎豹鲍贝儿拖着残缺不全的角马尸体,爬上树,把尸体挂到了树上,然后他离开了。尸体的味道引来了一群胡狼,可是他们没办法吃到树上的食物。这时候,一条大蟒蛇来了,她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胡狼,猛地一口吞下胡狼,其他胡狼一哄而散。小蛇巴布发现这条大蟒蛇正是他的亲戚,他妈妈的妹妹。那条大蟒蛇叫坦比尼克,当她在吞吃角马米耳的尸体时候,猎豹鲍贝儿回来了,当他发现食物正被大蟒蛇吞噬的时候,他火冒三丈,他拼命撕咬大蟒蛇的身体,一时间,大蟒蛇身上已经伤痕累累。眼看着猎豹就要把大蟒蛇咬死,他冲了出去,他一口咬住猎豹的鼻子,尾巴飞快地向猎豹的嘴巴卷去。猎豹越挣扎,就卷得越紧,最后猎豹在小蛇巴布和大蟒蛇坦比尼克的共同奋战下窒息而死。大蟒蛇让小蛇巴布爬上她的背,然后用尾巴拖着尸体,往家乡的方向而去。
烈日炎炎的非洲草原上,没有人是轻轻松松活着的,他们随时随地要经受严酷的考验。疾病、伤残、饥饿,还有来自环境的威胁。
那双眼睛是猎豹鲍贝尔的,他念念不忘被他打败过的那只断腿的角马米耳。
角马首领大其士戈即将率领角马群迁徙。角马是一种随着雨季迁徙的食草动物,然而角马米耳连站也没办法站起来,最后首领大其士戈也只能无奈地放弃了救助米耳,可怜的米耳只能永远地留在这片矮树林了。
猎豹鲍贝尔望着角马群远去的身影,内心别提有多欢快了,他确信无疑,角马米耳迟早都是他的食物了。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这时候巨蜥闯进了他的领地。
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又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
在这个故事情节中,作者对巨蜥形象的刻画非常精彩。虽然巨蜥最后因失败而离开了,但是他举手投足间那股英武之气令人难忘。他毅然离开,没有拖泥带水,是一种坚毅的性格特征。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把巨蜥的动作一板一眼地描绘出来,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
“巨蜥猛地抬起前半身,张开鳄鱼一样的长嘴,吐出像蛇一样的芯子,口里发出“咝咝”的声音。这是他用叫声恫吓猎豹。随着叫声,他举起一只前爪落到了地上,身体也随之向前怕了一步。而另一只前爪也紧跟着举了起来,并寻找时机落下。猎豹鲍贝儿的身体后退了一步,巨蜥见猎豹在自己的进逼下节节后退,举着的那条前腿也不由得落下来,并迅速向前猛跑了好几步。”《蟒蛇巴布》
在那场战争中,小蛇巴布遇到了他的亲戚大蟒蛇坦比尼克,这可真是个意外的惊喜。他们打败猎豹鲍贝尔后,大蟒蛇坦比尼克把小蛇巴布带回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