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关部门人员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令保健品的监管异常艰难。有很多的保健品企业在一个地区进行宣传,跑到另一个区域进行销售,涉及到跨区域执法,很多基层的执法人员往往权责有限。 不止如此,据食药监、公安部门负责人透露,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保健品的投诉数量并不多,尤其是以老年群体为主的的保健品。在相关的投诉案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人的子女进行维权,真正作为消费者的老年群体极少有人出来指正,再加上这些营销很少提供发票和收据,就连对其处罚都比较难。 在去年的315晚会上,人民日报曾提出过一个观点,“目前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我国其实一直对保健品都产生了“误解”,从定义上来看,所有的保健品到目前为止,都被定义为食品而不是药品。 所以说,现在很多中国人都把国产保健品当成药品来进行使用,本身就是对保健品的一种“误解”。 我们如果来分析一下保健品行业的收支情况就会发现,在所有的保健品企业中,最大的支出永远是“广告费”。 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很多保健品企业疯狂砸近千万、几亿在广告费上面。有报道称,现在很多“家喻户晓”的保健品在入市初期广告投入都设定在30%-60%之间。要知道,光是投资额超过500万的保健品企业就占整个市场的40%,在100万-500万区间的保健品企业占比达41.89%。 这些保健品企业通过“不实宣传”“造假性新闻”“轰炸式广告”来给人们进行“洗脑”,算就算是一根普普通通的草,在经过包装和疯狂的吹捧都能卖上一克上千块钱。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指鹿为马”,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https://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8/2ff15714a45a1cf3e74adab6db546472.png;,4,png;3,700x.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