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复习误区:
1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好高骛远
很多考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缺乏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做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基础性知识。
其实,能力的逐渐形成,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实现的。现在,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了70%,这要就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好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能谈提高能力的问题。
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考生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高考试卷由于受到卷面、考试时间等的限制,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知识点,必定会有重有轻,有主有次。
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3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
高三复习一般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学生要做很多事,巩固知识与提高能力并重。老师要以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但考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
所以,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且一定要完成计划。
4零敲碎打,死记硬背
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能力提高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减少记忆型的题目,增加能力型、应用型以及综合型的题目。靠“死记硬背或以牺牲速度换取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