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最近这一二十年剧烈的城市化运动,城区面积急剧扩张了近十倍,各式各样的电梯住宅高楼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心里抱着满满的希望,大量的人口从贫瘠的农村和乡镇迅速向城市转移。城区常住人口,适龄学生数量自然而然呈数十倍增长。而与中学生数量疯狂增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近二十年来城区不仅没有新增一所公立高中学校,相反却把一些优质的国有教育资产以“发展教育”的名义“给予”“民办教育资本集团”经营管理;把原来完完整整的公立高中学校“改造”为学费畸高的民办高中,简称“高价高中”又名“贵族中学”。 以前的口号是“2020年全面普及高中教育,高中实行义务教育”。而现实的窘境却是广大市民的子女入学公立高中越来越艰难,在“残酷‘’的中考招生后,很多家庭不得不去承受每年五六千,甚至近万元的高价学费。
一个城市可以疯狂的卖地,却不规划公立高中学校教育用地;就算是规划了高中教育用地,也基本上是留给了民办高中教育资本集团。这样的教育格局表示完全看不懂啊!!!
========================
编辑备注: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于5月24日回复,内容如下:
各位网友:
现就广安城区高中教育特别是民办高中教育发展情况作一简要说明:
一、关于高中阶段学校的城乡布局
建国以来,全国的高中阶段学校主要布局在县级以上城市和人口较多的乡镇。改革开放以来,高中阶段学校进一步向中心城镇聚集。广安建市后,高中阶段学校快速向广安主城区和各区市县城聚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40所,位于县城以上城市的学校28所,占比70%。从招生人数看,以2018年为例,当年全市普通高中招收新生共计约2.5万人,其中县城以上学校招收约1.9万人,县城以上学校招生人数占比约76%。因此,总体上,我市普通高中已完成向中心城市聚集。
二、关于广安主城区普通高中学校的承载能力
近年来,广安区(含市本级、枣山园区、协兴园区,均包括城区和农村)每年初中毕业生规模保持在7000人左右。广安主城区现有普通高中学校13所,分别为:广安友谊中学、广安中学、广安二中、广安三中、广安友谊实验学校、广安育才学校、广安四中、广安外国语学校、广安思源中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九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广安实验学校、广安友谊加德学校、广安光正实验学校。如以上学校全部满负荷招收,每年可容纳高一新生9000人以上。即使广安区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都在城区高中学校就读,办学资源也足够并略有富余。在此背景下,广安主城区的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办学资源仍在持续增加:2017年,广安二中新建综合楼1万余平方米,腾出教室20余间;2018年,原广安电大校舍20余亩已整体移交给广安友谊中学;广安友谊加德学校、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九实验中学、广安光正实验学校等一批民办学校相继建成并取得普通高中办学资格。目前,广安主城区的普通高中办学资源不仅能满足广安城区和广安区广大农村地区的适龄青少年就学需求,部分学校还在全市统筹中接收市内其它区市县适龄青少年就读。
三、关于“普及高中教育”
2017年以来,国家、省、市层层部署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计划”明确的核心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使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两个同等重要的类别)达到普及程度(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二是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应大体相当,未来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应主要以扩大中职教育规模来实现。根据统计,全市2018年度初中毕业生4.1万余人,当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2.5万余人,中职学校招生约1.8万人(其中市内应届初中毕业生约1万人,其余为市外生和市内非应届生),另有部分应届初中毕业生到市外就读普高或中职学校。因此,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已达到基本普及程度是客观事实。
四、关于“市民子女入读公立高中越来越难”
普通高中与义务教育有所不同,一是普通高中不实行就近入学原则,不管是建在城区的普通高中学校,还是建在农村的普通高中学校,其招生都在面向城乡学生;二是不刻意要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均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办出特色,在招生入学上实行选拔制。就广安考区的学生而言,近年来面向本考区招生的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友谊中学、广安中学、广安二中、代市中学、广安三中、花桥中学、恒升中学、石笋中学)招生总人数总体保持稳定,而广安考区的初中毕业生总数呈小幅下降趋势,公办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因此,具体的某个学生或某个学校、某个班级的学生考取优质的普通高中(如友谊中学、广安中学、广安二中)是难还是易,主要与学生学业水平成绩有关,与其居住在城区还是农村无直接关系。
五、关于“优质国有教育资产流失到私立集团”
经查阅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许可审批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相关材料,目前广安城区的所有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广安友谊实验学校、广安友谊育才学校、广安四中、广安外国语学校、广安思源中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九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广安实验学校、广安友谊加德学校、广安光正实验学校等)均由举办者全额出资,学校场地、校舍、教室及配套设备、教学仪器等都全部由举办者配置。如广大网友掌握国有教育资产流失的线索,可提供给我局,也请向相关执纪执法机关及管理部门反映。如无事实根据,请勿误传偏听。
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
2019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