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收到这样一则留言:
我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在一家私企做人力资源的工作。这两年感觉过得特别焦虑,起因是觉得自己工作上的进步空间不大。我们公司人少,HR的工作主要就是记记考勤,工资不高也没什么地位,跟大公司里有权进行人事任免和企业培训的HR根本不能比。
我一直很向往那样的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在网上学完了好几门课,还买了很多书。但是坚持了一年多,感觉也没有什么长进。我尝试过跳槽,但大多都是刚过面试就没消息了。听说很多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能拿到月薪五万八万,我就更怀疑自己了,我是不是天生就没有做高管的命。
跟身边的同事比,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每天都坚持看书,周末也尽量不浪费时间,连收拾屋子的时候都在听课。我自认为还比较认真,可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
人生中的很多苦恼,都来自错位的比较。跟身边人比努力程度,跟梦中人比收入,就是其中的一种。
2
我有位做知识付费的朋友,赶上了风头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他也从不隐瞒自己成功的秘诀:无他,每一天看一本书而已。
是一年365天算上节假日算上周末的“每一天”;
是那种满满都是例证和术语的艰涩难懂的“书”;
是做好笔记和导图,每一本都要做到合上书能完整地还原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的“一天一本”。
他的成功甚至不在于他做了这件事,而是这件事他一做就是五年。
但对很多人来讲,一周能读完一本小说都已经能完败身边85%压根不翻书的同龄人了,稍微坚持几个月都会觉得自己超厉害,超不容易。
正是这种错位的比较,常常让人陷入自我感动,以及自我感动之后的焦虑和灰心丧气。
“我都那么努力了,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生活,那一定是我太差劲!”
这种因为沉溺于自我感动而生出的气急败坏,才最为致命。
它让你怀疑人生,怀疑努力的意义,也怀疑自己,却很少能发现问题的源头其实和你的天赋资质无关,和世道人心更无关。
你在努力了,只是还不够而已。
3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这也是决定一个人是过得洒脱还是纠结的关键点。
没办法努力到他们那样的程度并不可耻,这世界上不是人人都必须成为精英。在一些人忙着赚钱,一些人忙着改变世界时,总还有一些人来欣赏日升日落、雪月风花。
有人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能,因而活得洒脱。纠结之人却常常纠结于既舍不得岁月静好,又想追求惊心动魄。
人只能拥有一种生活,“选择”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放弃”。
想成为走路带风一言九鼎的大公司高管,想过上月入五万十万的生活,你就要去看看他们都付出了什么。
他们是如何努力的,他们努力到了何种程度,坚持了多久才有了现在的位置和收入。
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我学了课程”“我在看书”来感动自己。
你是否能做到他们所做到的,才是决定你是否能成为他们的关键因素。
选好参照物,才能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