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学生“遨游”大好河山
――记市高中学科研究与指导委员会委员、乐山一中教师吴乔洪
杨乐生/文
十七年前,21岁的大学生党员吴乔洪在乐山一中实习,次年,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乐山一种地理教师。从实习教师到如今的一级教师,吴乔洪在讲台上一“站”就是18年。这18年,吴老师从一个普通教师,被学校培养成,市级课题《区域认知场域下的高中地理图像教学有效性研究》负责人;培养成乐山市高中学科研究与指导委员会委员。
吴老师的学生、草堂高中优秀地理教师许又丹告诉笔者:我喜欢我老师的幽默风趣,佩服他对地理教学见解的深入浅出。我老爱问他题,哪怕是最简单的基础题他也耐心地仔细地给我讲了好多好多……我喜欢上了这个学科,喜欢刷地理题,想跟他一样去“遨游”这个世界。也想把当初这种心境,再接力带给我的学生。
吴老师的另一个学生、乐山一中张诗翊老师提到老师,深情地评价说:
吴老师首先让我在专业上,对整个高中知识形成了一个体系,提升了知识的讲授方法。其次在师生关系上,他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学生,接纳学生,与学生沟通,让我更加耐心对待学生。总是在我怀疑自己的时候给我鼓励与肯定,耐心的给我讲解专业问题,开解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困惑。用高标准、严要求,鞭策着我不断向前。让我明白一个教师最大的底气就是他的专业能力!
是啊,学生们都认为,吴老师如师如兄。在课堂上,欣赏他笔走龙蛇、书写大江大河的奇妙;聆听他口若悬河,传颂五湖四海的赞歌;吴老师风趣横生,在三尺讲台演绎三山五岳故事。
课堂外,他关爱学生,嘘寒问暖;关心同事,共同进步。
年仅38岁的吴老师不但桃李满天下,而且教学研究成果喜人。他的《元认知与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刊于《文存阅刊》2017年第14期),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调整教学和学习作为一种策略。
他在《中学地理教学边界谈》(刊《考试》)中,明确提出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导,树立教学的边界,切实以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用眼睛看世界和用声音倾听世界的能力和习惯。
最后,用吴乔洪老师的教学理念,作为本文的结束: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知识。蒙以养正,人人皆可成才。我要带学生去“遨游”大好河山,让他们认识祖国的壮丽、美好,从年轻时就打牢热爱祖国的信念。
(图为吴乔洪在为学生讲解试卷)
(92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