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大家的惯性思维中,滥用公权力的人员,一般是身居要职的高官,最低也要是公职人员。但是,最近的这条新闻刷新了大众的观点。一个小小的邮递员将信访举报信件提供给被举报人以换取钱财。小小邮递员,也可滥用权力,确实让人不可思议,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公权力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必须加强监管,严防公权力的肆意“撒野”。公权力必须在制度的监管之下,严格在阳光下运行。社会各行各业,都必须加强监督,织密行业监管制度的笼子,防止监管漏洞的产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杜绝腐败的滋生的土壤,必须铲除权力交换和输送的通道,确保公权力透明操作,监管措施始终“在线”。 从这起案例中也不由让我联想到已被党纪国法严肃处理的那一小部分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他们的明纪破纪、执纪违纪,给全体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抹了黑,对公务群体的纪律建设和法律建设的破坏也是非常之大。他们本具党员和纪检监察干部双重身份,应坚定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但却私心膨胀,借着纪检监察工作便利,对手头所掌握着的某些个党员领导干部违纪甚至违法线索或举报材料不向上级请示报告,与被举报人私下互通频繁,私授交易。为了借机谋求非法利益,他们铤而走险,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这其中销毁证据者、通风报信者、避重就轻者、传教机宜者兼而有之,这也给纪律审查工作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对此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加以训诫,进一步筑牢纪律和法律的堤坝,以御纪法防线的溃堤。 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持续发力,党员干部作风不断好转,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稍一放松就会反弹。特别是现在有不少“四风”问题披上了“隐身衣”,公款吃喝躲进“家庭餐厅”,酒席分批宴请而主角“缺席”,办公室隔“暗门”开“暗室”等等,不一而足。不正之风新动向、新表现的出现,加大了纪检监察部门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