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459|评论: 7

[风土人情] 摩托返乡记: 现如今骑行成本已经很高, 为何他们仍坚持骑2220公里回家过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7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摩托返乡记: 现如今骑行成本已经很高, 为何他们仍坚持骑2220公里回家过年?


在大多数人看来,春节返乡的摩托大军总是与底层、困窘、风餐露宿等印象联系在一起。但当这些年火车车次愈发频繁,公路路网变得稠密,摩托返乡开始成为一种更主动的选择。
http:////image.uczzd.cn/9678621188221112267.jpg?id=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德龙山加油站附近等待返乡的摩托大军

选择骑行
321国道又称“广成线”,自广东省广州市而始,经广东、广西、贵州、四川4省区,终于四川成都,全长2220公里。这条国道还名列“中国景观大道”之中,被认为适合自驾,特别是经过广西梧州之后,经蒙山、荔浦、阳朔、桂林、龙胜、三江进入贵州,一路上风景不断,从“阳朔十里画廊”上穿行而过。
然而对于有一批人,这条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一个名为“川粤千里”的QQ群里,每年岁末年初,有数百人骑着摩托沿此路线往返于珠三角和四川盆地,这几乎是摩托车返乡最远的距离,单程往往要花费超过3天时间。对于46岁的自贡人黄态森而言也是如此,从1994年至今断续的打工生涯里,他若干次骑摩托回家过年,路上的主食从米饭变成米粉,最后变成一碗红汤面的时候,家就快到了。
临近年关,黄态森所在的工厂仍然在加班加点地赶工。这家位于广东江门的小家电工厂为不少知名企业做豆浆机、榨汁机等产品的代工,赶着快递放假前,老板想再发一批订单出去。黄态森经常要工作到晚上9点多,他从事的是给豆浆机装刀头的工作。从包装里取出刀头,装在电机上,再放到操作台上用电动螺丝刀上紧,大概15秒完成一个,每天至少要完成上千个。他的工位1平米见方,工作时只能站着。
在两年前来到这里前,黄态森干过在工地捆钢筋的建筑工人,做过保安,还进饭店当过切菜工。现在这份工作为他带来每个月四五千元的收入,在今年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他觉得算是一份还不错的收入。
黄态森平时租住在工厂附近村庄的出租屋里,每个月的房租是250块,房间布置与别的工人也没什么不同,衣物杂乱地堆放在床上。据他自己说,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总共外出就餐也就只有六七次。所以当我听说他有一辆两万多块钱的摩托车时,难免有些惊讶。
他是最早一批骑摩托车返乡的人。1994年春节过后,抱着买辆摩托车到珠三角拉活儿的想法,21岁的黄态森从老家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车,“3000多块。”第一次从家乡骑到广州,因为第二年过年回家也要用车,又从广州骑了回去。
“那时候纯粹是为了省钱。”黄态森记得,第一次来广州,他买了一本中国地图册,中间问了至少50次路。为了省下食宿的费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夜里嘉陵摩托的大灯只能照到最多30米远,在漆黑的山路里,他常要跟着大车的灯光才能看清路。从家乡富顺到广州,骑得快的时候只需要两天,“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在加油站的边上,睡上两三个小时”。
“但当时就感觉特别自由。”黄态森说。他没想到,就这样爱上了摩托骑行,从此之后,骑行回家成为常态。摩托车也越换越好,用他的话说,“就是喜欢上那种公路文化了”。
http:////image.uczzd.cn/3030408033221059532.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4年至今,黄态森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摩托车当中。他已经换了六七辆摩托车,现在这辆铃木超过两万元,刚买了半年,250cc排量,最高时速能达到140公里。仅这台车后面的三个铝合金箱,价值就将近4000块,是他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个一个分着攒出来的。他的一位骑友告诉我,最后买左侧箱子的时候,黄态森花掉了手里仅剩的800块工资里的700块。
第一次见到黄态森时,他和我大谈了一通骑行文化,就像一个40多岁迷上了旅游或者健身的中年男人一样,表面看起来很豁达。但他并没有对我讲述他家里的情况,后来有骑友告诉我,黄态森家里并不支持他骑摩托,去年回家时他甚至只在家里待了一天,和家里大吵了一架。我带着疑问向黄态森求证,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啊,我这个年龄,把钱都花到车上,家里肯定有意见的嘛。”他说因为去年回家的时候,他意识到别人的车比他的快好多,所以回家之后就换了台车,为此和家里人大吵了一架,愤而回到广州,除夕夜都是在路上过的。
他身上有四川人那种乐观知命的特征,然而表现在外却是颓废、浪荡、背负压力而总是逃避。他离过婚,在这边没有亲人,每天工作到晚上9、10点钟,他说自己也觉得孤独。他婉拒掉了我试图采访他亲人的请求:“他们还是不太理解我。”
今年正月初七是他母亲八十大寿,但他还是没有打算在家待到那一天。他说,初一招呼大家吃个饭,把寿祝了,初二他就要和朋友约着返回广州。“农村里你不懂的,大家攀比、炫耀,我觉得很累。”但是春节总归还是要回去,“就当回家是一个过程吧”。他不断强调,他还是很牵挂家里的人,特别是女儿,“我打算给她买个手机,本来是去年9月份就该买的,当时没钱,拖到了现在”。
黄态森不断试图说服我他在摩托车上的投入并非攀比,而我也确实好奇摩托车是否真的能给他带来某种陪伴或慰藉。他工作在江门,而我住在顺德龙江,离了有40多公里,他坚持要骑摩托车送我回酒店。“你一定要感受一下。”
他给我找来一个头盔,厚实的海绵令我感到一丝安心。头盔的隔音效果很好,拉下面罩后仿佛与周围是两个世界。时速刚到40公里,我的双手已经下意识地开始用力;达到60公里,我的冲锋衣开始像鼓风机一样发出声响,在80公里的时速下,我双眼死死盯着前面的路面,只担心有什么东西突然冲出来,耳边风声呼啸,大脑则一片空白,我不确定这种近乎灵魂出窍的体验是否属于快感。而黄态森说,平时他们骑行回家,如果上高速的话,能维持在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
http:////image.uczzd.cn/8964058123194560665.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托大军的变化
“从大背景上说,摩托大军的总体数量肯定是在减少。”中石化顺德龙江加油站的陈树北站长说。之前连续6年,这个加油站一直在开展给返乡摩托车免费送油的活动,“统计起来,大概每年在以8%的速度下滑,2013年还有1万人报名,今年大概只有4000人。”
陈树北告诉我,这其中大部分人是回省内或者广西,这个距离一箱油、10个小时左右就能到,摩托车具有一些经济优势。但对于像黄态森这样回四川的人,骑摩托车回家,光是骑行衣、头盔、蓝牙等设备,就要花费上千元,加上路上开销,全程需要2000元左右;这个成本,已经和机票的价格差不多。
肇庆市文明办告诉本刊,肇庆作为连接广东、广西的省界城市,今年预计会通过摩托车20万辆。去年这个数字是25万,而在2012年,这个数字高达120万。曾经长期在一线负责该项工作的肇庆市交警支队罗孝武警官对本刊说,交警部门曾经做过统计,摩托大军减少的原因,一部分是由公共交通分流了,另外很大一部分是有不少人买了小车,“如果原来一起骑摩托的一帮人里,有一个买了小车,就能解决好几个人的出行问题”。
黄态森自己也说,这些年骑摩托车返乡的人群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年间,可能大家是因为其他交通方式成本比较高,或是买不到票的原因被迫选择骑车回家,但现在,高铁、客车都比原来方便了不少,“尤其是回四川这么远的地方,现在如果不是对骑行有爱好,少有人愿意遭那份罪”。
大约从2010年开始,大众媒体开始关注摩托车返乡,此后,各地政府、企业陆续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比如交警引路、免费补给等,今年,高德地图甚至推出了专门的摩托车导航。
当46岁的黄态森又一次准备骑摩托车回家过年的时候,有至少三家媒体联系他,他甚至能总结出媒体偏爱什么样的返乡故事:家里今年需要有些变化,比如添了小孩,或是长辈身体不好;家庭规模要大,最好兄弟几人各自从不同的地方返回家里;返乡的路途最好艰辛但不危险;如果再有一些有趣的细节就更好了——比如,最受欢迎的是带宠物回家的故事,在极端环境下人与动物相依为命似乎格外动人。
这种说法此后数天内得到不同程度的证实。某天晚上,一位同在当地的记者无不遗憾地告诉我,有一对广汉的工友在单位宿舍养着两只鸡,因为过年这边没人喂,所以每年都要带着鸡笼子骑摩托,但今年,因为一位工友买了小车,两个人都不必骑车回家了。“太可惜了。”那个记者说。而因为老家的狗今年死了,黄态森今年可能买一条狗带回去,于是现在总有记者问他:“狗买了吗?”
黄态森觉得,人们认识摩托返乡,要么是过于苦情,要么是过于浪漫化。“你看我说了那么多骑行有意思的东西,并不意味着骑行不苦。”
事实上,当我加入“川粤千里”QQ群时,群里一位车友刚出了事。佛山的阿海,在刚刚上路骑了10公里都没有,就遭遇了车祸,一辆小车拐弯冲出来,导致他右大腿骨骨折。群友在给他捐款,他不知道节前能不能坐飞机赶回家过年。
类似的事故每年都在上演,紧急刹车导致的侧滑、路面结冰导致的摔车,还有各种各样的机械故障。大家也都知道“人包铁”出了事肯定都危险,但没有什么好办法。“一是凭自己的经验,小心谨慎,二是凭运气吧。”黄态森说。
http:////image.uczzd.cn/18149605431068353435.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归途
我决定跟一个摩托返乡的车队走一程,有人向我推荐了李国东,今年是他第八年骑摩托车回乡。往年李国东都是回自己老家四川达州,而今年跟着老婆回女方老家云南昭通,同行的还有个同乡小伙也带着媳妇第一年回家,于是他又一次上了路。
李国东告诉我,他平时在顺德一家石材厂做工,每个月工资五六千,今年环保查得严,工厂生意不景气,年前早早放了假,他也就乐得带着家人尽早地返回老家。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1岁,读4年级,小女儿还不到2岁,都在老家,他希望尽早见到她们。于是,1月22日下午3点半,我跟着李国东从顺德龙山镇出发,准备经肇庆、梧州、柳州、河池、安顺、毕节,最后到达昭通镇雄。
纵然条件较过去有了改善,但仍然无法改变摩托车出行辛苦的事实。李国东穿着水鞋,上身穿了5层,但还是挡不住冷。仅仅骑了3个小时,第一次骑行的同乡小伙的老婆已经在喊累了。行驶到城市时,遇上堵车,他们穿行其间,把我甩开很远。我时而感慨他们高效灵活,时而又要担心他们发生危险。到了晚上,国道上车流量不减,各种远光灯晃得人眼晕,他们也没有要停的意思。
当晚10:30,抵达广西梧州。因为大城市的宾馆太贵,李国东临时决定多走一会儿,最终在晚上11点半,到达了距离梧州大约30公里的藤县,找了一家每晚80元的酒店住下。从摩托车上下来时,两位女眷都已经睡眼惺忪。再次出发的时间是在23号早上6点,当时的气温是3摄氏度。
下午难得天气好,一行人在沿途一块草坪上休息。似乎符合摩托车旅行的传统,出发一天后,摩托车的团队由2台车扩充到5台车,大都是回四川或者云南的老乡。大家坐下来开始聊天,男人们聊人生、讲荤段子,女人们聊一聊家常,某种赶路的焦灼开始慢慢化解。
http:////image.uczzd.cn/17924747253437424067.jpg?id=0&width=7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东说起前一天晚饭的事。当时一行人骑到将近夜里九点,决定在肇庆市德庆县吃点什么,他挑了一个农家饭店,听说可以做四川风味,几个人可着回锅肉、鱼香茄子、火爆肥肠一通猛点,但菜上来后,他们就失望了。回锅肉里只有一点豆豉而没有红油,火爆肥肠根本没有煸干,既不糯也不干,反而有点难嚼。趁着这个休整的机会,李国东好好吐槽了一顿,“感觉和在四川完全是两个菜。”几个四川男人嬉笑着商量广西境内要抵制米粉:“中午吃完,下午3点就饿了,哪有四川的面实在。”“就是,我以前在广西,经常一天都找不到吃的东西。”

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围在一起讨论摩托车。在这个临时组成的车队里,有3万一辆的摩托车,将近4000块的头盔,还有无数比我想象中昂贵的配件。尽管距离真正的“发烧”还相去甚远,但对于这些年轻的打工者来说,他们热衷于向我讲解车上的每一个部件,分析它们的性能,传递他们的热爱,同时证明这笔钱花得值得。

“我有两样东西不外借,我的车子和我的老婆。”车友欧阳即使休息的时候吹牛也要坐在自己车上,我好几次见他盯着码表,眼神透露出陶醉和痴迷。贾艺萍则笑称自己有时候会“吃车的醋”,在丈夫江红兵眼里,车子好像有时候比她还重要。

夕阳下,整个摩托车队打着双闪行驶在公路上,给人一种美国西部的感觉。尽管车队里有更炫酷、更高档的车,我最喜欢的还是李国东那辆排气量只有125cc的红色国产摩托,它是车队中最小的,别人骑着190cc、250cc的摩托要上高速,李国东会担心自己跟不上他们;同时更小的尺寸意味着它只能驮更少的行李,后排的人坐起来也不如那些大车舒服。别人的车上贴着鬼爪、忍者,写着“风和自由”,甚至还有炫酷的灯带,李国东那辆车上只贴着一个磨得看不清的提醒驾驶员戴头盔的“警告”。

这辆摩托车已经陪着李国东跑了整整六年。它就像一个媒介,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当前与远方。摩托车前面的手机支架已经有些坏了,手机里正在播放的大多是《天在下雨,我在想你》这样的网络歌曲。在后面的大箱子里,带着他给两个女儿新买的衣服,每人一身羽绒服、打底衫、裤子,还有一双小靴子。“就是那种,上面有紫色小毛球的那种。”衣服都是他老婆王菊亲自挑的,说起这些细节,还有即将见面的女儿,眼里是藏不住的温柔。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