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一年至少吃掉45万只羊?
一半以上在冬天
今天是冬至,喝一碗冒热乎乎的羊肉汤,吃几块蘸着调料的羊肉,是很多成都人的“传统”。记者从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获悉,该市场平均每天羊肉销量为500头,12月开始,每天销量约为2500头,该市场在成都占有量约为40%。按照这个数据,成都人一年至少要吃掉45万头羊,其中一半以上在冬季。
今年羊肉价格咋样?市场数据显示,价格较平稳,与往年基本持平,今天你约不约羊肉汤?
>>菜市场:羊肉约45元/斤,价格波动不大
成都一菜市场羊肉摊位的周先生说,21日羊肉价格为45元/斤,相比前几天,涨了5元。周先生说,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的羊肉价格稍有上涨,但波动不大,“只有几块钱出入。”
另一家鲜肉摊位的老板也称,21日的羊肉价格是40多元,和去年相比波动不大。不过今年的羊肉销量不是太好,“可能因为今年比较暖和,吃羊肉的没那么多。”
>>羊肉汤店:汤锅约100元/斤,今天涨20-30元
昨日,在成都小关庙羊肉一条街,一家简阳羊肉汤的老板称,今年店里羊肉卖98元一斤,冬至当天会涨价,“冬至日提前订餐的顾客是卖120元一斤,没有订餐的是140元一斤。”据老板介绍,其店铺24小时营业,共有80余张桌子,往年冬至日最火爆时,有些桌一天能翻8次台。
小关庙店另一家羊肉汤店的蔡女士则称,平时店里有10多个服务员,但冬至当天会安排20多个服务员。冬至日当天价格会上涨至128元一斤,冬至过后价格会回降。
今天冬至,你打算吃羊肉汤吗?
=============
【延伸阅读】
它因何被称为“冬节”?
历来,冬至都是一个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气,又称为“冬节”“贺冬”。
据记载,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说,周代的正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那时,周代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所以说,拜岁和贺冬没什么分别。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表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此时。
魏晋时期,冬至又叫“亚岁”。这一天,人们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如此描述冬至:“……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都要举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民间也会喜气洋洋地欢度这个节日。
吃饺子、喝羊肉汤……冬至习俗有哪些?
作为一个延续许久的节日,冬至自然会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南方则多半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寓意驱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乡,讲究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后变成疫鬼残害百姓。但疫鬼特别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希望防灾祛病。
有趣的是,苏州还有饮用“冬酿酒”习俗。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冬至夜,老百姓们一边畅饮美味的冬酿酒,一边品尝卤牛肉等各种卤菜,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数九”开始后,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从冬至起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完成了。
冬季,是冬藏的时节,北风呼啸,大地冰封。民俗学专家萧放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时令节点,人们围绕冬至举行一系列季节仪式。
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在古人观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节俗中诸多信仰、仪式内容就来源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