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八月十五挿糍粑
西充把中秋节叫八月十五。八月十五要挿糍粑,吃糍粑前,先焙南瓜米,然后放进碓窝里舂烂,和着糍粑吃。也可以放糖
现在叉糍粑的也少了,跟随外地习俗。
12、做米豆腐
每年冬腊月,西充人都要蒸米豆腐。
阆中有一种传说,西充米豆腐是汉代谯隆发明的。春节时,谯隆用家乡阆中县(包括今天的西充、阆中、苍溪、南部)的大米作原料,用手工方法做成又糯又香的米团献给汉武帝刘彻,皇上食之大悦,后代叫米豆腐。
现在年轻人应该和我一样,根本就不会做米豆腐。
13、头七回煞
“头七”指的是人老了后的第七天。死者的魂魄会在“头七”返家,家人要赶在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预备一顿好吃的饭和酒。然后活人不要回家,可以去邻居家住,因为人和鬼不要碰面。读书时候,听我同学说,还可以听到铁链声和看见鸡爪脚印 14、房子和柜子 婚嫁礼仪上,男方会修房子,女方送柜子。送柜子有可能是寓意“早生贵子”。还有就是成婚当日,男女不能同房,为什么不清楚。侍候新客的随从为新客洗脚,还要往洗脚盆里佴钱。 15、煮酒宵夜 听老辈子讲,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还会喝煮酒。就是把白酒温热,下腊肉猪耳挂子,以此招待重要客人。 16、过早和打腰台 屋头来人客,或者用匠人,天刚麻麻亮,主人就要起床,煮碗醪糟鸡蛋或者臊子面,给人客端去床边。 打腰台是在外头做农活,肚子饿了,午前的副餐。一般是吃挂面,小菜用豌豆尖或者活豆腐。 17、吃酒和留客 吃酒就是吃席。留客即是人客临走前要千方百计地挽留,免得怠慢。邻居也会端来珍惜佳肴,陪酒。所谓“盛情难却”,西充乡下的人情味还是很浓的。 18、茶馆说婚 外地把媒婆叫红娘,西充把媒公叫红爷。男女结婚要找老红爷,相亲选择在当场天。双方亲朋找一个茶馆议事。男女第一次见面,男的肯定要放勤快点,递烟敬酒之类。茶钱应该是男方付吧,我没有参加过,只是晓得哈。 19、摆古先生 现在的大人娃儿肯定不晓得,清代以前,西充流行摆古。所谓摆古,就是把故事摆成龙门阵,相当于说书。摆古的地点往往是在茶馆,也有地里、家中。比如清末的秀才,西充晋城的王宪钦就喜欢在化凤山纪公庙茶馆开坛摆古。还有民国时候大全乡的樊体修 摆古的开篇往往是“话说宣统三年半,毛蔸都遭烂”,接下来又可能切换到“话说张献忠那会来四川,屙屎忘了带纸,被活麻把沟子活安逸了”等等。这些人叫摆古先生,他们是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播人。 20、 干豆腐和辣鲊鲊
干豆腐是年关的时候,活豆腐加盐,然后用柏丫熏干、晾晒。扑在倒扑坛里,伙到瓤肠煮死了拼盘,好吃惨了!
西充务辣子分伏天和二八月两季。辣鲊鲊是用秋辣子,扑在倒扑坛里。年关杀猪的时候,炒肥朒朒,香惨了!
21、豆浆稀饭和血皮
豆浆稀饭就是用豆浆煮稀饭,好吃。血皮的做法我不晓得,只是小时候吃过 22、上坟和培土 从远方回家,要给过世亲人上坟。把坟头的草除去,加新土。 23、扫阳尘和钩阳渠 看得见的灰尘是阳尘,看不见的是卫生死角。这些阳尘在大面子上,碍眼。每年三十夜要打扫干净,准备过年。看得见的渠道是阳渠,看不见的是阴沟或者暗渠。阳渠在大面子上,碍眼。每年三十夜要用锄头掏干净,尤其是圿渠脏东西最多。 24、出门换衣裳 出门访亲或者当场天去赶场,西充人都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换上新衣服才能会客。衣冠不整见客,是对客人的不尊重,也有失自己体面。尤其是娃儿家,不能让人看不起。一定要穿得干干净净,打扮江湖了才出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