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我骑车经过北湖路。第二天就是元旦节,封闭施工长达十个月的北湖公园终于要向广大市民开放。这几年,南充人民经历了太多的等待和忍耐,一条又一条马路的封闭,一幢又一幢房屋的外墙装饰,仿佛永无休止。
想到十个月的等待即将结束,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就在这时,我惊见北湖居然修了围墙!这一惊非同小可,以至于我立刻停下,激动地掏出电话跟朋友汇报这一新发现。纵然无数次想象过北湖会有怎样的改变,也万万没想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围墙!
北湖路只剩下窄窄的一米多宽的人行道,尽管旁边就是北湖,是幽静的竹林,但一墙之隔,已是栏栅之外。
如果事先让老百姓来投票,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投赞成票。北湖公园地处市中心,连接三条主要街道,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一块宝地,是都市的氧吧,在我们心中占有很重的位置。原本公园与街道非常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进出极为方便,现在却被一道 冰冷的墙生生切断,原有的和谐自然荡然无存,风景煞得彻彻底底!
官方若来回复,用脚趾头也能想到理由:为了方便管理,为了不让宠物入园,为了游客安全(虽然不知道为何会安全,倒是那个窄窄的人行道极为不安全)。
在老百姓的立场,最反感的莫过于“方便管理”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看上去多么政治正确,却不过是懒政的遮羞布。管理倒是方便了,广大的市民却不方便了,感受差了,这找谁说去?以往的北湖没有墙,给管理部门造成了什么难以弥补的管理漏洞,你们这么怕麻烦?
再说宠物问题。 敢情拉这么长的围墙就是为了防止狗?对于小型宠物而言,只要主人牵了绳,不乱拉,又为何不能入园(虽然我并没养宠物)?不文明养宠物的人毕竟是少数,少一点禁锢,换个思维,多点自由又何妨?
元旦下午,来到北湖。不出意外,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拜围墙所赐。大家既是为了来看新北湖长什么样,也是为了找寻曾经记忆中的老北湖。
为了少打点字,也不想说得太细,谈谈主要感受。文化路入口大广场上的雕龙画柱没有了,代之以几根更为粗壮的柱子。左边的健身器材没有了,全变成了水域,莲花童子又坐到水上去了。
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排几米高的喷泉。岸边的水嘴不时喷水雾,制造一种迷蒙的幻景。锦鲤没有了,所有的儿童游乐设施没有了,代之以宽阔的坝子。所有的商家都没有了,喝坝坝茶的地方没有了,湖上泛舟也没有了,鸟岛的鸟也没有了,北湖的后门也没有了,一切都成了回忆。有一个小小的角落可供孩子玩耍,可那白色的沙子扬起的灰太吓人了,我万万不敢让孩子靠近。
由于始终被人群推着走,旁人说句话都听得清清楚楚。只听有人说,这有什么耍的,除了走路?有人说,干脆叫北湖广场算了,别叫公园了。
我一直在想,位于市中心的北湖,它究竟应承担怎样的作用?除了美的视觉享受之外,它还应是热闹的,开放的,包容的,世俗而不失精致的,唯一不应该是单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