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拼 只有更拼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启“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
不少人将发射密度高、发射次数多、重大任务多的2019年称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19”。可曾回想,西昌航天人连年都过“超级年”——两年多来,面对北斗卫星加速组网,他们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创造了42次导航卫星发射百分百成功的世界航天奇迹;2018年,面对发射数量超过历史极值近一倍的挑战,他们迎难而上、连续奋战,取得“北斗”“嫦娥”等17次发射圆满成功;2019年,西昌文昌两场接力实现“13+1”,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为“中国航天的超级2019”画上圆满句号,顺利开启“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
成功发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为“超级2019”画上圆满句号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将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发射到浩瀚太空,实现了筑梦九天的又一次胜利进军,向祖国和人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祝福。 伴随着指挥长宣布任务成功的捷报,整个长五测发大厅里都洋溢起欢庆胜利的激动和喜悦,但有一处地方却显得“格格不入”——在大厅右侧倒数第三排的指挥席上,文昌发测站站长唐功建、长五遥三任务01指挥员王光义与计划科长廖增、总体动力系统指挥员胡雷鸣、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张维星,来不及加入欢庆的队伍,而是全神贯注地冷静组织开展加注管路吹除等射后恢复工作,确保地面设备的射后安全,为尽快投入下一次任务做准备。 反差极大的还有这偌大的发射场,不久前还是人声鼎沸,近万人齐声读秒倒数“点火”、欢呼发射,但当人群渐渐散去后,夜里的发射场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空寂,依稀听得见椰林中欢叫的虫鸣声,还有远处海浪潮起潮落拍打着礁石。 夜幕星空下,傲然耸立的发射塔灯火通明,火箭飞走了,但加注供气塔勤连接器等系统的工作人员,还在塔架和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 这是一个无眠夜,有人在回味着成功的喜悦,有人在订票准备返程,而有的人还坚守在岗位上,奋战到天明…… 严谨有序 密切配合 为开启航天新格局备战 2020年,载人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等中国航天大剧都将在文昌发射场陆续揭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正式开启了从西昌一场高密度发射到西昌文昌两场高密度并行发射的航天新格局。 “各号注意,下面开始第三次总检查!”2020年1月1日一大早,随着01指挥员皮水兵沉着有力的声音从调度单机中传来,测试大厅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测试工作。 控制系统指挥员贾桂文第一个回答“明白”,他今天的工作,就是核对控制系统各设备连接状况,启动模拟飞行测试程序,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判读。而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他和二十余名同事的密切配合,工作台前笔记本上,工整的记录着接下来要完成的各项操作和注意事项。 仅隔一座山的发射塔架上,由朱孔飞带领的低温加注团队,分散在全箭的每一个层级,正在紧张忙碌地搬运加注管道,确认接口位置和参数……这次检查后,他们会择机对接加注管道,将低温燃料加注至火箭仓内,开启西昌发射场2020年15次发射的首飞。 从挫折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无论是发射长三甲系列‘金牌’火箭,还是发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新型火箭,一声声‘点火’口令,承载着无数国人的航天梦想,一次次成功背后,是航天人的航天报国、默默奉献,是航天人的追梦奋斗、百折不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拼’向未来,‘拼’向梦想,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祖国、也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记者 王玉磊 杨晓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