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一会儿。再飞一会儿。
平安夜,不平安。北京民航总医院杀医事件,老夫有千言万语,如鲠在喉,却一直没有发言。因为老夫知道,事件的真相,远远不是最初呈现出来的模样。比如一潭浊水,必须随着水位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真相,才有可能逐渐显现出来。
事件一周之后的今天,又看到了最新发掘出来的猛料。
来自公众号“沈默克七使2019”的文章《被杀女医生给95岁患者注射中成药,或致其昏迷》称,据民航总医院一名医生向记者承认,杨医生给患者开了营养液和醒脑静并告知了患者。
网上搜了一下,醒脑静注射液是由天然麝香、冰片等中药经科学方法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中药注射器剂。
中药注射液是什么鬼,就不多说了。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说了也白搭。总之,老夫如果有选择权,是绝对不会用的。
丁香园。2015年3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下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醒脑静注射液说明书修订通知》中,不良反应共有8条,其中第5条与神经精神系统有关,症状为头晕、头痛、抽搐、昏迷、肢体麻木、烦躁等。
明知副作用如此之多,为什么还要使用?沈默克文章说,围绕着中药注射液的是各方的利益均沾,自然是有更多的药企、医药代表、医药、医生愿意为中药注射剂的推广和使用,亮绿灯,开后门。据知情人人透露,中成药给医生的提成或曰回扣竟然达到20~30%。反之,进口产品通常一毛不拔,形成鲜明对比。
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才5%。大笔一挥就可以拿走销售额的至少20%,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力?
贩毒都是有成本的,这可是无本生意呀!真的是无本生意吗?羊毛出在猪身上,成本就在眼前,患者就是成本。
也有说杨医生开醒脑静没有告知病人家属。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对于如此专业的知识,都缺乏基本的判断力。
以此为起点,重新梳理该事件,就会有新的认识。
患者家属认为医生用药错误,导致了不良后果。又不让患者住院,长达20多天滞留急诊室,而所有后果均由家属承担。家属不堪重压,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老夫也是才搞清楚,原来病人在急诊科治疗,都是自己掏腰包,医保没什么卵用。
院方称,不让患者住院,是因为没有床位。但是另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病人,住院部通常都不愿接收。即使接收,时间也限制在15天之内。于是他们只能辗转于各医院,被称为“候鸟病人”。也就是即使有床位,也多半不会让你住院。
于是老夫又知道一个常识,原来每个医院都有年度医保额度。额度用完,超出部分就由医院承担,甚至医生还要承担一部分。而本案患者就医的日期,通常是额度即将告罄的时刻。
如果生病的时辰不对,医保也极可能没多大卵用。
看了若干文章,凶手动手之前,和杨医生交流了20多分钟。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居然没有任何人提起,让人好生奇怪。正如杨医生给患者开的醒脑静,作为杨医生的同事,在评论此事时,本应第一时间告诉公众,却偏偏在有意无意中被忽略了。
某些细节被忽略,有关方面于是理直气壮地说,该事件不是医患纠纷,而是刑事案件。仿佛凶手是精神病患者,莫名其妙就杀人。
医患纠纷就可以排除刑事案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关方面特意定性,不知用意何在。
很多文章把凶手描述成魔鬼,而杨医生,仿佛就是天使。这锅这时代,真有天使吗?对于一个医生而言,性情温和算什么高贵品质,值得反复赞扬?
杀人偿命这点常识,老夫相信凶手还是知道的。在他动手之前,他一定知道后果。依法惩处是死,严惩也是死,严惩喊得再响,又有什么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