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02|评论: 6

皓月当空:再游文君故居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游文君故居
                                                                     作者  皓月当空

        写下这个题目,作为从小就生活在卓文君故乡的一个邛崃人,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笑。可这又是事实,离开家乡几十年,虽然也无数次的回去过,但卓文君故居,她与司马相如琴音相识,当垆卖酒的地方,去过的次数也就那么可数的一两回,且这也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这次又去了,没有专门的用意,纯属一次不经意间的偶然。曾经无数次地经过那个门前,却又无数次地从那个门前离开,只有这一次动了心思,望着那洞开的大门,站了一会儿。多少年没光顾过了,这地方还是老样子吗?决定进去看一看。
        卓文君故居位于县城一小街巷内,位置并不显赫。唯有那位于小街口的一座新建牌坊,以及那牌坊上面的“文君故里”四个字,招牌似的在向过往的人们昭示着这里曾住过这个人以及这个人身上发生的一些故事。
        一个人因一个故事而流传千古,一座城又因一个人而闻名于世。这就是历史。
        其实,故事人人都有,但并不每个都精彩。薄薄的几册书页,是承载不了这万千世界的,只有铅写那些曾辉煌了历史的人了。他们或文治武功,或泰斗巨擘,或诗词歌赋。
        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当然属于这后一种。
        于是,历史留住了他们。
        卓文君故居不大,大约也就十来亩地。说是故居,但历经千年,地面上的遗迹早己荡然无存。现小院内的琴台、听雨轩等几座小型仿古建筑,均为现代人根据文君与相如的相关故事而建,供人们凭吊、遐想、发思古之幽情而己。历史演变到今天,它已成为了人们一个休闲的地方,平日常来的,是县城里一众中老年茶客。如果不是那悬挂于大门上方的"文君井"匾额,任何人也不会把它与一个千年文化遗址联系起来。
        不过,人们来凭吊,心中装着的是这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故事,而那由秦砖汉瓦垒砌起来,曾罩着这故事的古老房屋,有,固然很好,没有,也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这才是对的,一座穿斗式木结构搭建起来的院落是绝不可能保留两千多年的。院落虽然垮了,但这故事是垮不了的,它变成了铅字,又被人们涂抹上油彩,挥舞着长袖送上了戏台,铿铿锵锵,咿咿呀呀,一直唱到了今天。
        人们传诵着文君与相如的故事,当然也记住了她的那些诗句。
        几十年前在上海工作时,与一众上海朋友在饭桌相遇。席间,当听说我是四川邛崃人氏时,一位一直沉默不语的中年客人随即问道:”邛崃,是古临邛吧?”
        “是,”我回答。
        “那可是才女卓文君的故乡。”他兴致勃勃地说道,随即又问了我一句:“你知道卓文君写的诗吗?”
        看着我一脸茫然的样子,他自顾自地朗诵起来:“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作为卓文君的家乡人,竟然背不出一首她的诗作,实在感到丢人。为避免日后类似的尴尬,遂恶补了卓文君与相马相如的一些诗作与词赋。但毕竟不是文化人,几十年光阴过去,已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
        抬腿迈进了大门,一座假山卧在面前,像一堵照壁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这仍然是几十年前的格局,一点没变。小时与伙伴们在这里玩捉迷藏,穿梭于假山洞中,攀爬于假山之上,一玩就是小半天,不亦乐乎。今天看来,这座不大且仅一人多高的微型假山,咋就给儿时的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呢?
        孩子们眼中的天地,总是充满了无穷的好奇和有趣。
        文君故居院子的东北角,有一汉代古井,相传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当年就是在这取水酿酒,浣衣涤器的,这便是文君井了,也是这文君故居里唯一可考的历史遗存。也难怪这古迹的名称不是文君故居而是文君井了,故居早已沒了,唯一眼古井尚存,倒也贴切。

        站在井旁,有一种时空倒错的感觉。历史与现实在这里重叠,时间与空间在这里交融,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就在面前,似乎伸手就可触摸。
      文君与相如琴音相识,又分别被对方的才能所倾倒,继而盟定终身,为情私奔。她这一逃不打紧,把中国礼教的铁篱生生撕开了一个口子,也在中华史书上插下了一帧多姿多彩的画页。透过这个口子,人们窥见了一絲人性之美。哦,原来人间竟有如此恋情,两情还可如此相悦。
        当然,在礼教森严的社会环境下,文君与相如的相爱经历除了作为故事被人们传诵外,是绝不可能被社会所接受和效仿的。既然容不下这悖逆之举,她们身后,铁篱又被死死地扎紧。
        历史的天空深邃厚重,雾霭重重,两颗流星划过天际,璀璨夺目,但瞬间陨落,夜空依旧。而文君和相如的故事,也伴着“凤求凰”的袅袅琴音,退隐到历史的天幕深处,终成一曲渺远空灵的千古绝唱。
       其实,一些事情的本末往往又是不可思议的。文君与相如的相爱之举,虽然有悖礼教,实为公序良俗所不容。然而千百年来,社会并沒对他们的行为持批判态度,反而向他们送去了一幅幅赞许的表情;人们虽然不会效仿他们的行为,却又对他们投去了一束束欣赏的目光。
       两千多年后的一个秋天,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来到了文君故居遗址。昔人不在,古井犹存,秋风萧瑟,荒草凄凄。先生有感,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文:“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水中,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人们把郭沫若先生的这首诗文做成碑刻,立于文君井旁,如今也成了故居遗址的一处人文景观。

       不过,这文君当年为情所痴迷而产生的一个举动,被誉为反抗封建并被尊为前躯,未免太牵强了一点。对于文君而言,这顶后人往她头上戴的,多少有点政治标签化了的桂冠,不知这小女子能否承受的起。
        历经两千多年,古井仍保存完好,且水质也清洌。探头窥视,剪影映入水中,清晰可见。想必两千多年前,文君那汲水的身影,汗涔涔的脸庞也曾无数次的在这水中映照过吧?这还是二千年前文君当年曾取用过的那汪水吗?
        是。
        好像也不是。
        但不管怎样,那线水脉肯定是没变的,它连通着千年前的那眼古泉,虽沧海桑田,星移斗转,仍“泊泊”的流着,流淌了千年,流出了千年后的一个品牌-----文君酒。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家乡人们骄傲的事情,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文君酒就以酒味醇和,浓香甘洌,回味悠长且价格适中而深得人们的喜爱。临邛自古出美酒,而文君酒的问世,又将这一延续了千年的事业推上了一个历史的辉煌。那时人们的婚丧嫁娶,节日宴请,餐桌上都会摆上一瓶文君酒,那真的是一件既实惠也挺有面子的事。文君酒鼎盛时期,市面上曾一度断货,供不应求。
        很多年以前,曾听人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刚实行改革开放,急需引进一大批外资带动国民经济。在一次洽谈会上,省有关部门领导接待了一位邛崃藉老华侨。席间,望着桌上的顶级名酒,老人提出要喝家乡的文君酒。一阵紧急地查询后,主人告诉老华侨,文君酒这一品牌涉嫌封资修,在“文革”开始后不久就改名为崃山大曲了。说完,叫人上了两瓶崃山大曲酒。老人沉默了好一会儿,说道:酒虽然还是那个酒,但里面的文化沒有了,没有了文化的酒还是那个味道吗?不喝了。
        这委实是一个无从考证,抑或纯粹就是人们杜撰出来的故事。但它反映了人们对文君酒的那种喜爱和念想。而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它就是家乡。
        自然,崃山大曲很快的又改名回文君酒了。而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回归后的文君酒发展迅猛,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辉煌了二十来年,一度曾享誉全国。
        然而,盛极过后往往就是衰败,文君酒好像也中了这天道法则的魔咒。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逐渐对它略有微词,文君酒口碑日渐下降了。
         一个品牌,既然连曾经钟爱过它的家乡人都不再待见时,它的崩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君酒消失了,消失在世纪钟声敲响之前,那股醇香的飘散仿佛在一夜之间。
        文君走了,百姓们的餐桌上再也不见她端着托盘穿梭于宾客们之间的倩影了。
      多少次,被饭桌上的友人们问道,文君酒怎么会消失呢?它到底怎么啦?随即,又是一阵对文君酒的回忆,对文君酒的赞美。当然,最后也总免不了对文君酒的一番惋惜。
        对此,我又能说什么呢?!
        其实,文君酒并没有消失,听一知情的友人讲,它在邛崃文君酒厂被另一品牌企业收购后走了高端路线,一瓶文君酒的市场价格甚至高于了一瓶贵州茅台。
        文君还是那个文君,依然身影款款,裙裾飘飘;依然笑意盈盈,温文尔雅。但她那托盘里盛着的,还是百姓们心中的那瓶文君酒么?

        怀着浓浓的故乡情结,我曾专门到几个超市寻访过这高端的文君酒,实在想见一见这完全贵族化了的文君小姐是何尊容。
        挨个酒柜仔细看过,各种品牌林林总总,唯独不见文君酒。问过服务员,均告知沒有这酒,一年轻服务员甚至反问我:这是哪国的酒?
        这文君酒怎么啦?这文君哪去了?
        文君仿佛摇身一变成了嫦娥,那托盘里盛着的已不是文君酒,而是吳刚酿制的桂花酒了。偌大的广寒宫只有他们俩人,天街清冷,寂寥无人,高处不胜寒。没有了文君从前的闹市当垆卖酒,不见了酒客们昔日的喝五吆六,那酒还叫酒么?
        离开文君井,绕故居院落走了一圈。院落虽小,却也打理的精致。水榭亭台,曲池幽径,颇有江南园林的神韵。院子的南边还专门设了一碑刻墙,除介绍文君相如的一些诗赋作品外,还收录了众多书法碑刻,给这千年人文遗址增添了不少文化底蕴。

        唯一感到有点不对劲的,是那新建于文君井旁的“当垆亭”。不大的空间里,模仿当年文君当垆卖酒的场景,塑了几个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黑灰色泥人像,面容呆滞的站在那里。一眼看来,既无古风的厚重,也谈不上现代的美感,与这千年人文遗址显得实在不协调。人们来凭吊,文君与相如的故事早已娴熟于心。相如琴音传情,文君隔帘羞听;抑或闹市迎客,当垆卖酒。每个人的脑海中,都纷呈着各自的想像,累累场景,早已在心中自行搭建,千姿百态,哪还用得着用此一招提醒人们的思维呢?还好,沒在琴台上塑一个相如弹琴的泥人像,果真如此,那真的就更加大煞风景了。
        小院中部,有一露天茶肆,几桌茶客。见天色尚早,找一位子坐了下来。趁上茶的机会,问过服务员:这星期天的,咋没见有几个游客呢?一直都如此吗?答曰:一年四季都差不多,地方小,也没啥看头。
        这文君故居怎么会冷落到如此地步呢?一年到头除了一些老茶客,基本上就不会有多少慕名而来之人。是它的地理位置偏僻了吗?当然不是,临邛古城自古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是它太小了吗?好像也不是,人们探寻古迹,是来了却心中的那个情结,跟地方的大小是没关系的。
        苏州寒山寺也很小的。但因千年前和尚们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不远处夜宿船舱的张继耳朵里,孤灯独坐,寒夜凄凉,就此有感而发,随手写下了那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诗行。人们记住了那首诗,也因诗记住了寒山寺,寒山寺便由此而出名了。全国各地乃至受汉文化浸润过的外国友人每天蜂拥而至,把个小小的寺院挤得满满当当。人们行走其间,不为求神拜佛,不喜经文唱诵,胸中激荡的,只是那几句从小就己植入骨髓旳诗行,反反复复,高吟低唱。人们来追寻和解读的,是那诗句的意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
        也正因了这基因,古时的四大名楼历经千年的战火吞噬,雷轰电击,多少次建了又毁,毁了又建,至今仍耸立在神州大地,飞檐翘角,崇阁巍峨。如果滕王阁没有了王勃的《序》,岳阳楼少了范仲淹的《记》,那楼还在吗?还会有千年以后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吗?
        看来,这文化的魔力实在是无穷的。一个个小小的方块汉字,垒砌起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大厦,牵连起了一个千年不断的煌煌文脉。
        于是我突发奇想:要是这文君故居在千年前的某一天来了一位著名诗人,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能人人吟诵的诗词名篇,这文君故居还会像今天这样门前冷落车马稀吗?
        一阵朔风刮过,打了个寒颤,赶忙紧了紧衣衫。一看时间不早,也该回家了。

                                                                                                                                                                     2020.1.6
寰俊鍥剧墖_20200119232945.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寰俊鍥剧墖_20200119232957.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寰俊鍥剧墖_20200119232953.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寰俊鍥剧墖_20200119233007.jpg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寰俊鍥剧墖_20200119233012.jpg

发表于 2020-1-20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20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读了大石老师上传的《皓月当空:再游文君故居》的帖子,勾起了以往不少的往事和回忆.......

发表于 2020-1-2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