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05|评论: 1

[转帖] 武汉人的100种生活状态:托外卖小哥买生鸡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5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常时期,我们减少了出行,昔日热闹的都市陷入了沉寂。


  城市里看似空荡,但一切又在正常运作着,有人没日没夜地建医院,有人想尽办法从国外返回武汉,有人全天义务送菜仍然被居民抱怨“太慢了”,还有人不怕死地给定点医院送外卖……

  武汉不是一座空城。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生命。


  1. 不歇业的外卖小哥:

  供给城市营养的毛细血管

  当事人:外卖小哥老计


  老计是湖北十堰人,在武汉上过四年大学。以前他对武汉的印象不太好,它像个大乡镇,一直在建设,灰蒙蒙的,道上总是坑坑洼洼。老计晕车,每次坐车晃晃悠悠,晕得一塌糊涂。

  过去,武汉喧闹得很,车啊人啊常常水泄不通。老计这样的外卖小哥,一整天都要连轴转。现在的武汉,路上冷清清,顶多有些医用车辆和物资运输车在跑。

  “外卖老哥”老计和伙伴们穿着鲜艳的工作服,在武汉空荡荡的大街上疾行,从这儿到那儿,继续维持着这座城的运转。当一座城市生病了,他们就是依然在供给营养的毛细血管。

   1.jpg

  (图片来源:心像工作室)


  大部分外卖员不敢去医院,但老计不怕,他身上长着一股荆楚人惯有的“匪气”。 新年第一单,老计去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第二单是武昌医院,都是发热病人收治点。他在自己的微博@技六一六 告诉网友,这两个医院超负荷运转,医生顶不容易。

  封城第四天,有一单外卖备注说家里没存粮了,托他买生鸡蛋。还有一单,让他跑腿帮送,备注里写“妈妈做的饭给爸爸送去,爸爸是前线医生,辛苦外卖小哥了。”老计看得想流眼泪。

  还经常有人下单给医生送外卖,打电话喊他给医生“送份海鲜饭咯”“买点果子咯”。还有人找老计买菜、买药。有次他跑了十几个药房,帮一位武汉的母亲寻找温度计和消毒水,实在买不到,买了一大包蔬菜安慰她。有好几天早晨,他跟武汉的大爷大妈在超市抢大白菜,动作慢些,连菜叶子也找不到了。

  有时老计也会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一天,他看到有个老人在路上打车,一直打不到,老人状态看着不好。换做平时,老计肯定要送她,但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只能低头默默走开。

  有天夜里,他的电动车坏了,推了三公里走路回家。终于快走到小区,停下抽了根烟,头顶突然响起一阵齐喊“武汉加油”。他没忍住,眼眶湿了。老计在微博记了这一笔:“麻蛋,烟熏了眼睛!”

  有时他会想,送什么都不重要,只要外卖小哥还存在,还在工作,就是种安慰,他们在证明“武汉不是座空城”!

  春节期间有一阵,武汉连下了好几天雨。雨后天晴,天空澄蓝,老计骑着车在太阳底下晃悠,绕了几圈,发现一家可以过早的店,有热干面吃。老计钻进去,吃了一大碗。吃完面,他写道:“武汉人只要能吃上热干面,那就都不是事儿!


  2. 回乡者:

  确定要在武汉下车吗? 进来了就出不去了

  当事人:freedom蜜露

  1月17日,蜜露踏上日本自由行。当天看新闻,专家说,肺炎病毒不会人传人。而武汉公布的感染人数还是十位数,无人死亡。

  1月23日,在日本惊闻武汉封城,开始频繁和武汉家人联系。

  1月27日,接到了航空公司的通知,取消31日飞回武汉的航班。

  1月29日,开始联系驻日大使馆,打了好多电话才打通,让发邮件备案,无其他措施。蜜露开始幻想着大使馆包机回去。

  2月初,错过两次包机回汉的机会,于是蜜露放弃幻想,在几个旅游业朋友的帮助下,加入湖北人回家互助群,收集各种回武汉的方法和信息。此时没有任何到武汉的航班,国内铁路、公路也都封闭了湖北省的站点和路线。最后决定从东京飞国内其他城市,然后坐路过武汉的高铁。

  2月5日,登上东京至某地的飞机,因为武汉身份,蜜露被单独留下询问,填了几张表,日方海关核实出入境的信息。上飞机后,蜜露和同伴两个人单独安排在最后一排,前面7排都没有人坐。降落国内某机场后,蜜露等8个人被安排最先下机,被检疫人员带去登记、询问、测量体温。她说:“被安置在机场空置的没有开空调的大厅里面,十几个工作人员看着,去卫生间都要派人跟着。”

  得知需要隔离14天,蜜露心想:好不容易回了国,又在国外待足了20天,按说早就过了病毒潜伏期了,同飞机又没有发热人群,这样的结果我接受不了。

  蜜露觉得自己应该自救,于是开始轮番拨打当地检疫局电话、市长热线、区检疫局电话,咨询当地有关政策,投诉机场不科学区分人群,一刀切的错误做法。

  夜里11点多钟,距离下机已经6个多小时,检疫局终于派人来了,一辆洒满消毒水商务车,坐着全副武装防护服的两个工作人员,拉着蜜露两人去了当地市中心一个老旧的酒店,而门口刚好停了一辆救护车,顿时,无数不详的想象涌入蜜露的脑海里。

  蜜露一边打电话投诉加求助,一边给群友们拍视频,同步信息。她想:多一份影响,获救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今天只要进去,就很难短期内出来。

  酒店没有电梯,而蜜露在日本采购很多消毒用品,行李近50公斤,且一路疲累交加,不可能搬行李上楼。于是她推着行李又走出了酒店,站在寒风中等消息。期间又陆续有好几辆车拉来了些被隔离的人进入酒店。

  不敢用手机app叫车,因为群友的经验告诉她,看到是武汉号码,司机根本都不会接单。只好在街边傻等,深夜街头等了半个小时终于拦到一辆的士。

  拿着武汉身份证去酒店开房简直是做梦。不管了,在高铁站大厅坐一夜吧,也就5-6个小时,能上车就行。不敢睡,也没地方睡,坐在台阶上,还得看着行李,总有几个可疑的人在四处晃荡,蜜露坐一下就起来走十几分钟,一边担心行李,一边担心明天会不会又被高铁站的安检人员拦下。

  2月6日清晨6点,当地高铁站终于开门,排队测体温后,顺利刷身份证进站。距离武汉站还有三四个小时,蜜露悄悄尾随乘务员,在车厢连接处没人的地方,和她保持一米多的距离,问是否能在武汉下车。列车长来了,问清楚情况,说汉口站会停,但是要跟车站的人联系好,提前告知。

  到站了,蜜露跟着列车长下了车。印象中总是人山人海的汉口站,此时却空无一人,一股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迎面走来一位车站工作人员,说:“你们确定要在武汉下车吗?现在武汉的政策是进来了就出不去,你们现在上车,去别的地方还来得及。

  蜜露心想:“谢谢您的提醒,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3. 异乡人:

  染上流感,一人一狗被迫留在武汉过年

  当事人:王大傻


  在新型冠状病毒刚开始被报道的时候,独自在武汉工作2年的王女士,碰巧就发现自己冻感冒了,发烧,咳嗽……

  不过幸好,虽然是乙型流感,也传染,但好歹不是这次可怕的病毒。

  随后,相关报道和案例越来越多,王女士打点滴的武昌医院,开始改为只接待发热病人,别的病人都清走了。附近小区也确诊了一例,是另外一所医院确诊的,感觉危险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当天,武汉就宣布封城了,不能回家过年了;本想出国旅游,也泡汤了。

  楼下却仍然有几个大爷,心大得可怕,聚集抽烟,下棋,侃大山。有几个甚至连口罩都不戴。

  小区拐角处,还有一个卖蔬菜的大爷,悄悄在菜叶子上面浇了一瓶子矿泉水。在楼上目睹了这一全过程的王女士惊呆了。

  孤身一人在武汉,为了安全起见,封城后的她坚决不出门,不下楼,连蔬菜和快递也是等人送到门口,离开了再去拿。

  然而,最害怕的还是,某天深夜,忽然有一个陌生人敲门。幸好,一直陪伴着的宠物金毛立马警觉,狂吠,把那人给吓跑了。她无奈地说:“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啊,睡醒了,梦断了,我们就可以正常生活了。

  随后,她又忍不住加上一句:“再不能出门,我连发朋友圈的图都没有了。


  4. 火神山医院建造者:

  我们与死神只隔了一道铁皮

  当事人:会上树的猪


  他是家里独生子。得知他要去建设收治重症病患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爸妈死活不同意,甚至两位老人都哭了,把车钥匙藏起来,想尽办法不让他出去。 最后,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做通爸妈的思想工作。自他前去的每一天,爸爸愁眉深锁,妈妈时刻忧心。

  于是,他会在吃饭的时候,挤一两分钟,在微信给爸妈回一两句话,报个平安,这就算是一天的交代了。如果时间允许,也会给他们回个电话。有一天因为实在太忙太累了,他忽略了这回事。后来才得知,那天妈妈因没收到他的消息,担心得整个晚上都没睡好,他忽然觉得有点自责。

  这么多年,他从未想象过如此大的工作强度:每天需要工作10到20个小时。基本上每天除了3到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其余时间全部在施工现场。

  现场物资也少得可怜,手套等这些东西根本就是没有的,只有一次性的口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收治更多生命。

  几千名工人聚集在一起,没有地方吃饭,没有地方上厕所,没有地方洗手,没有地方坐。临时厕所根本就满足不了需要,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讲得难听一点,可能就是不太文明的那种现象嘛。”

  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基本上是边移交,边施工,边收尾。他在参与建设火神山的时候,隔壁是已经移交的重症病人的病区。他们每天都面临着被传染的危险——接触到包括运送病人的车子,医疗废弃物,再加上现场的医疗废水,也可能是专家讲的粪便等等。

  他还经常跟朋友开玩笑:“我们与死神只隔了一道铁皮。我们可能在距离它5米,不到10米的范围内进行施工收尾。

  前几天晚上回去睡觉的时候,他开始感到很害怕,因为身体有很多不适。不过他还是安慰自己,可能只是这段时间没有睡好,没有休息好引起的,等结束了睡个三天三夜就好了。

  通过这次经历,他忍不住感叹:人能够好好活着,其实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他也很容易满足,看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捐赠的食品,包括牛奶、小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等,笑着说:“感觉是社会上善良的、美好的,远远大于那些恶毒的,那些坏的。很感恩,也很珍惜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5. 志愿者司机:

  逆风的英雄,守护着整个城市的希望

  当事人:璇子

  记录者:王粒丁


  武汉封城期间,网约车暂停,随后私家车和公共交通也被禁行。

  然而,医院正处于超负荷运载时期,并非每个医院都有班车接送能力,不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有条件自己开车,而且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都很大,一线医疗人员的出行成为了大问题,无疑是给救助工作雪上加霜。

  因此,热心的璇子和朋友们成立了志愿者应急车队,为医疗人员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务。几百名车主自发响应,组建了联络群,大概有200多号人,群里挺热闹,因为需求还不少,每天都会有人发出用车需求信息,很快便有志愿者接单。

  为了保护这些逆风而行的英雄,车队为每位车主配备了口罩,医用酒精和防护服,并且志愿者可以到临时办公场地领医疗物资。

  璇子说,医护人员是没有武器的战士,为他们保驾护航,便是守护着能拯救整个城市的希望。

  6. 志愿送菜团队:

  每天微信消息上万条,还有人抱怨送得慢

  当事人:方云龙


  武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目前社区送菜都是五六十份起送,某些家庭就无法参与到社区的政策当中。方云龙跟朋友沟通后有了这个想法:给武汉三镇各个社区送菜,不管是一份还是两份,都送到;不管多远,都不收任何配送费。

  一开始,他们想的是一天能够送五六百份,结果第一天送到半夜12点,才送完40份,他们大吃一惊。第二天他们早上五点就到档口买菜,搭配,一直打包到两三点,然后开始配送,送到凌晨两点。这一天送了将近200份,发现效果还是不行,就喊了其他朋友,一共三台私家车,一台出租车,四台车一起送。

  方云龙每天接收的微信消息已经快上万条了,一周加起来的睡眠时间不超过30小时,四肢早已经麻木,脑袋里还一直想的是:这个片区还有好多人没吃到蔬菜,哪个片区还有人没有预定成功。

  然而,还是有人抱怨:“我已经进群三天五天了,怎么还没有送菜!”

  他感到有些委屈:“我真的只能很抱歉地说,现在武汉市蔬菜,肉类,真的是靠抢,还不一定抢得到!我每天早上六点多起来去买菜,配菜,打包,送货,就是希望武汉三镇每位朋友能收到新鲜蔬菜。但是现实摆在这,无论我怎么送,都是没办法送完的。为此我发了几条招人打包送货的信息,我愿意自掏腰包花钱请师傅,但是当前,没多少人愿意来帮我打包,帮我送货。我希望大家能够互相理解,毕竟我不是三头六臂,也只是个平凡人,我们真的尽全力在做,所以希望不要怪罪我们。


  7. 被征用酒店的员工:

  上夜班的医生累得走路都扶着墙

  当事人:伊兰微微


  武汉金银潭医院100多名医护人员如今全部住在一个酒店。从早上7点到下午4点,林女士和另一名酒店员工打扫了80多个房间,并进行消毒。

  除夕夜,有好心人送来了支援的物资,怕医护人员的饮食不能解决。酒店接受了物资之后,基本就不知道捐赠人,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去了解记录。同时,酒店还在陆续接待外地来支援的医护人员。到1月25号晚上已经住了接近200人,整个酒店的100多间房基本满了。

  大年三十晚上8点,酒店员工穿过走廊去开门时,听到很多房间里面传来“新年快乐”的祝福声,依稀还有一起唱歌的声音。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用来形容这次疫情义无反顾往前冲的白衣天使们,恰如其分。

  “很多医生,因为上了一整晚夜班,累得走路都需要扶着墙;也有很多医生,累到无知无觉,竟然开着门睡了一天,行李都还没来得及打开。”

  更让她惊讶的是,很多房间只是存放了行李,其它根本没有动。也就是说——这些医生是放下行李就去了医院工作,一天一夜没有回来。

  8. 90后基层一线医生

  香菇炖鸡面,这个口味是真的难吃啊

  当事人:拜耳


  拜耳医生是一名90后应届毕业生,坐标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此次新冠病毒肺炎,黄冈市疫情严重,接县政府通知,拜耳所在的医院将作为这次县肺炎定点医院,院领导紧急召集全体医护人员返院待命,2小时清空全院患者,布控隔离病区、生活区。

  拜耳主动请缨上一线,由于事出紧急,医院防护用品没有到位,再加上医院未设置感染科,对突发公卫应急事件毫无经验,所以人员调配、工作安排上都杂乱无章。第一梯队医护人员几乎日夜奋战,不眠不休,在物资短缺、人力短缺以及环境杂乱的条件下接收着源源不断的肺炎患者。

  大年初一早上七点半,眼看还有半小时进病区接班,拜耳早餐还没吃上。她想着还是先解救熬夜的同事,匆匆换上隔离衣换人。好心的后勤护士长老师冲到缓冲间,给她剥鸡蛋,喂她吃的时候说,也不能不吃饭啊,小姑娘。

  好不容易换班出来,脱掉不合身超大号的,又湿又冷的防护服,摘掉眼镜和手套。午餐来了:老坛酸菜方便面。再看晚餐:嗯……传说中的香菇炖鸡方便面?果然,这个口味是真的难吃……

  2月11日是拜耳入隔离区的第6天,她和搭档从凌晨两点入病区,到早上九点出病区,超时坚守病区7小时。这期间进行的所有工作都十分小心,时刻担心薄薄的防护服蹭到哪里破了,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要浪费一件防护服,会心疼到哭。

  早上分发完病区所有患者的早餐,饥寒交迫之中迟迟不见来交班的同事,她心知肚明:防护服短缺了,大家在下面上不来。但现在也只能无助的干些活儿,尽量把时间过的快些。1小时2分钟过去了,接班的小姐妹来了,果不其然没有防护服。同事心疼她们暴露时间太久了,就穿了两层没有防疫功能的隔离衣,来接她们的班。

  三餐不济、精神压力以及承受生理心理极限。“可是我们身披白大衣,面对病魔疫情,唯有知难而上这一条路。现在的我,下了一线在医护隔离区被观察,想家人朋友,挂念医院的战友,疫情赶紧结束吧。”


  9. 85后妈妈:

  为抗疫给哺乳期儿子提前断奶

  当事人:刘宇


  85后妈妈刘宇,现任濮阳黄河路街道办事处颐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她有两个孩子,大女儿7岁,小儿子才10个月。因为这场疫情,一线工作者刘宇只能给正在哺乳期的儿子提前断奶,然后马不停蹄投身防疫工作。

  刘宇从初二就开始奔忙:天天跑社区所有楼栋去张贴通知,通告宣传单;入户登记调查信息采集;小区隔离户信息,每天小区住户信息的公示;社区商户的通知通告宣传……

  上小学的大女儿一向乐观向上,以前一天下来不管经历了什么,每天的日记总是记录开心的事,但自从疫情来了以后,刘宇看到女儿最近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讨厌疫情, 疫情让我出不了家门, 让我去不了游乐场,让我逛不了超市, 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吧!”这是女儿第一次在日记里写不开心的事情,让她心疼了好久,本来想着利用春节假期可以好好陪陪孩子的,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计划。

  每天抗疫工作完成后,刘宇回家对小儿子说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要靠近我,让妈妈先把衣服换了,消消毒。”然后换上居家的衣服,才去抱孩子。现在,11个月的小儿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了,开了门,先离她一段距离,然后等把这一套东西都做完以后再给一个拥抱。“我也知道孩子在家一天了,他们想我,我也想他们了。我一进门他就一直都瞪着我,然后看着我笑。”


   10. 患者家属:

  我有超能力,就是超爱你

  当事人:豆皮妈妈


  豆皮妈妈没想到,这个年居然是自己一个人过,没有孩子和爱人陪伴,甚至都不能见爸妈。

  1月19日在医院工作的丈夫豆皮爸爸被感染了。一个病毒,困住了一个家,在灾难面前,夫妻俩心照不宣地选择了保护孩子。于是豆皮爸爸住院,豆皮妈妈居家隔离,而公婆来接走豆皮。夫妻俩和孩子说着再见,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团聚。

  除夕之夜最难过。豆皮妈妈一边独自吃饺子,一边看春晚,本来被抑制住的眼泪,在白岩松等主持人情景报告之《爱是桥梁》中潸然泪下。

  豆皮爸爸病情偶尔会反复,发烧的时候很痛苦。为了鼓励豆皮爸爸,豆皮妈妈找朋友们帮忙,给他发信息祝福,内容是“加油,豆皮妈妈和豆皮在等你回家。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而朋友们比她想象中的更暖:

   2.jpg

   3.jpg

   4.jpg

  

 

  很少流泪的豆皮爸爸哭了,说从没有这么多人关心他,他一定会好好活着,撑着,熬着到出院的那一天。

  “等豆皮大一点,我想和他讲讲这特别的2020年,告诉他,我们的城市经历了什么:

  那些医护人员顶在了最前方,守护着城市的生命;

  充满善意的网友们捐钱捐物,封城却没有隔离爱;

  武汉这座城市上了很多次热搜,四面八方的驰援都来了!

  我们没有被抛弃,也没有被放弃。

  有分离,团聚才更显得弥足珍贵。

  人类的悲欢相通,人间更是值得。

  我有超能力,就是超爱你。”

  11. 守城人环卫工:

  橙色的工作服拼成了这座城市的底色

  记录者:王粒丁&光头


  城市空空荡荡,上街后才猛然发现,人潮退去之后,留下的都是环卫工人的身影。

  他们身着橙色的工作服,像一抹抹火苗般跃动在大街小巷。这些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人们,拼成了这座城市的底色。

  王粒丁偶遇一位环卫阿姨在路边跳舞,便停下来拍她。阿姨显得有些紧张,她解释说是在工作之余才跳跳舞解解乏,害怕被拍到发到网上后影响她的工作。

  那一刻其实有点心酸。再自然不过的事,她们第一反应却是能否保住自己的饭碗。

   5.gif

  还有骑电动车下班回家的环卫夫妇,扛着脏兮兮的扫帚和简易制作的撮箕,夜色都掩盖不了的疲惫。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6.gif

  (图片来源:王粒丁&光头)

  这些环卫工人大多是中老年人,是最易感的人群,三班倒的工作,每天都要工作8小时。坚守在一线岗位的理由很多,但终归为了营生。

  有的人家中有人等候,有的人形单影只地生活。

  如果儿女在外地,遇到什么伤风感冒,谁会去照顾他们呢?如果因为工作感染病逝,他们能得到什么补偿吗?


  无从知晓,人们只是路过。

   12. 逃离者:

  封城前最后一刻逃离湖北,但我没祸害任何人

  当事人:何处风萧萧


  盲目乐观的萧萧,并没有把湖北和疫区联系起来,没有把自己和疫情联系起来。考虑到公公经历过两次胃癌手术,婆婆20多年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加上最近脚受伤还在住院,她担心错过了这个年,不知何时才能团圆,所以顶着阴霾,怀揣内心的不安,拖儿带女,回湖北省大冶市探亲。回湖北那天是1月18日。

  一方面,说起疫情,家里人都迅速摇头:那是在一百多公里之外的武汉,这里没有,这里什么都好好的;另一方面,不分白天黑夜,微信里总有亲朋好友在问候,责备的、劝阻的、催走的……

  无论多么想遮住眼睛和耳朵,假装看不见听不见,但新冠肺炎正大面积爆发这一事实冰冷如铁,已不可逆转。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一石激起千层浪。

  连一向淡定的丈夫也焦虑起来:如果被困在大冶,就完蛋了。首先,在这边生活经历太少,从到家就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其次,夫妻俩都无法工作,小孩也无法上学。因此决定提前返回北京。初三走、初二走、初一走……计划一变再变,“心里的弦越绷越紧,莫名的不安像荒草一样蔓延”,门外偶尔一声响动,也会让她惊得跳起来。

  1月24日,黄石市突然宣布,全市公交、轮渡暂停营运,长江大桥关闭,道路客运班线停运。在亲戚提醒下,萧萧一家当即决定赶紧收拾东西就走!

  婆婆还像平常一样拿来苹果、莜面、元子装箱,可是外面的气氛已经十分紧张,沿路都是防疫人员,设卡检测体温。于是决定:先离开湖北再说,驱车赶往距离大冶最近的外省地盘——江西瑞昌。

  萧萧后来写道:长这么大,从没有一次新年,是过得如此奔波、曲折、凄凉的。一家四口挤在一起,千里跋涉,像逃难、像流浪,像在和什么恐怖的东西赛跑。

  回家路上,一家四口一直戴着口罩,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到达在北京的家后,全家像蜕皮一样,把身上所有的衣物穿戴都留在客厅,挨个去洗澡消毒。然后主动打电话,给小区、小学、幼儿园、单位,逐级报备信息。从此,开始了为期两周足不出户的生活——自觉严防死守,蔬菜请快递送到门口,夜里十点以后没人时才取回。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足够高尚的人,赶在黄石封城之前绕道江西,曲线回到北京,或多或少给社会带来了一丝隐患。可留在黄石,我们一家无所适从,于人无益;回家之后,至少我们还可以工作和学习,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抗疫防疫摇旗呐喊。

  所有该注意的地方,我们全都注意了。如今,两周隔离期已平安度过,事实也证明,我们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普通人的人生,平安健康就是福,感谢老天给了我和家人这么多福。




  后记:

  2月6日,拜耳下了一线进入医学隔离期,19日隔离期结束,第二天又上了一线;

  2月8日,元宵节晚上,豆皮爸爸出院了,目前仍在隔离中,偶尔还会呼吸不上来,还需要继续复查;

  2月15日,火神山建设者们参加公司组织的集中隔离,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

  ……

  武汉从来就不是一座空城。在每一个房间后面,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生命。我们都在等待着,盼望着,努力着,武汉一天天变好,早日恢复它应有的健康、活力和繁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3-7 05: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以点带面,也不能一面带点,毕竟要全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