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67|评论: 8

[转帖] 胡 侃 胡 锡 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了解老胡,你就得先了解《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GlobalTimes)是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报刊,也是唯一向国外传达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综合新闻的一份报媒。

  不太严谨地说,《环球时报》就是海外的《人民日报》。


  而老胡,就是这份最重要报纸的掌门人。

  曾经,我是特别喜欢《环球时报》的,那时网络远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也没有智能手机,《环球时报》是我了解外面精彩世界的一个最最重要的窗口。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新晚报》是三毛钱一份,而《环球时报》是一块五一份。那时我收入微薄,买《环球时报》其实是很奢侈的消费,好在它不是每天都发行。当我挤在公交上,看着满车的人都在看着《新晚报》,而我,慢慢悠悠地从腋下拿出《环球时报》,特意把它那报眉展示出来,高高地举着,我是非常洋洋自得的:别看我衣衫褴褛,但我胸怀世界;别看你们衣冠楚楚,可你们只配家长里短。

  我的样子和心态,当时应该是很得流浪学者沈先生真传的,只是,我还没像他这么埋汰。



  回头我们再来说说老胡,先来看看他的履历:

  1978年10月—1982年0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本科。1982年07月—1986年0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7153部队教员。1986年09月—1989年1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硕士。1989年11月—1993年03月,人民日报国际部助理编辑、编辑。1993年至1996年,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其间深入战火中的波黑,后写作《波黑战地采访手记》一书。1996年06月—1997年10月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编辑、主任编辑。1997年10月—2005年09月,任《环球时报》副总编辑。2005年09月—2010年06月,任《环球时报》总编辑。2009年4月,《环球时报》创办英文版,胡锡进兼任英文版总编辑。2010年06月—,任《环球时报》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自然而然地,《环球时报》打上了鲜明的胡氏烙印,胡锡进深刻地影响着《环球时报》,而《环球时报》也深刻地影响着胡锡进。随着老胡的根越扎越深,资历越来越老,地位越来越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环球时报》就是胡锡进,胡锡进就是《环球时报》。

  我不知道《环球时报》那些重磅文章是不是都是老胡亲自捉刀,但我感觉每篇重磅文章,都有着极其鲜明的胡氏风格。

  胡氏风格是什么风格呢?那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一贯正确,永远正确,从来正确;但在文风上又四处买好,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随着自媒体盛行,很多新媒体大行其道,先是微博,后是今日头条,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老胡也与时俱进,成为足以媲美任何网红的超级大咖。几乎所有热点事件,无论国内国外,你都能第一时间看到老胡的解读。



  但老胡毕竟是老胡,老胡绝不是那些胸无点墨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香油的网络喷子,他通常都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温文尔雅、不急不躁地讲述着他那有时并不明确、顾左右而言它的观点,甚至叫你摸不着头脑。

  对于同一个热点事件,老胡会连续评论,但每篇评论常常是前后矛盾的,态度也是前后迥异的,可你要不是特别留意,或者不够精明,你是看不出其中变化的。

  在人们不经意时,老胡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最终常常就给热点事件的反转反转再反转定了性,因此,老胡是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而且由于老胡的特殊地位,他的风向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他几乎就代表了对热点事件的最终决断。因此,凡是有点敏感性的人,都是非常注意并且极其在意老胡的评论的。

  变了变了又变了,这个时候,你还沉浸在老胡前期的评论里,没有与胡锡进与时俱进,那你就犯了大错!胡锡进的与时俱进是非常快的,有时会一天三变,你要没这个头脑和反应速度,你就很难踏准节奏,容易掉队,而且要出问题。

  因此,有些人评论,老胡总是正确,永远正确,而且他能在同一人同一事上正确三遍,而我看不只三遍,需要几遍就几遍。



  最近一个时期,我突然发现,老胡又变了,而且是大变了!

  坚持多年的滴水不漏、顾左顾右、扯东扯西不见了,突然之间观点不再摇摆,不再藏着掖着,变得声色俱厉、直言不讳、毫无保留、犀利无比,而且非常激进,非常激动,非常激愤。

  这是肿么了?

  这又预示着什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27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报纸能有什么销量,耗的是纳税人的钱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AAA 发表于 2020-4-27 12:23
窥测风向,见风使舵,唯权势是从的当代奇才,善变是其特长,正好也是俗民遥测大内情势的风向标。

发表于 2020-4-2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逸图 发表于 2020-4-27 15:42
  这种报纸能有什么销量,耗的是纳税人的钱

发现一有趣现象;

   环球时报及其总编胡锡进近年越发成为舆论议论的中心;

     两岸的民主右派“友人”们对此报和胡某人是咬牙切齿的痛恨。

   不但指其无真话更无“良知”?造成恶劣的影响,惊呼其发行量越大破坏愈大?是义和团愤青大本营?

  对“环球”旋风的不满甚至已发展到对胡锡进个人的谩骂和人身攻击的地步。

  区区一份报纸而已,“环球”为何会令自由民主派如此的恐惧和痛恨?

  与自由派对“环球”的痛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在中国民间的大热。

  以本地为例;

  本地的报亭有各种报纸有十几种;

  其中最贵是2元一份的军事类,“环球”是1.50元一份,更有很多0.50元和1元一份的都市报。

  但价格很贵的“环球”却是销量最好的两份报(另个是参考消息)之一,在本地的图书馆阅报室,这两份报是

      大家争抢的目标,甚至本人曾见到过两个人为一睹为快争抢报纸而争吵起来?可见“环球”在民间受欢迎的程度。

  市场研究公司读者调查(CNRS)数据显示,《环球时报》平均每期发行量200万份,最高发行量曾达到240万份的高峰。

  以中青年读者为主,公务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白领人群和专业人士占读者总数的89%,呈现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能力的特征。

      此外,《环球时报》在国内外292条航线上实行航空发行,每期航空发行量为10万份。《环球时报》航空发行增强了报纸对高端商务人士的覆盖与接触比率,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组织的评选中,《环球时报》被评为飞机上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第一名。

  根据读者调查,每份《环球时报》平均有5个人看。这样,不包括网上受众,《环球时报》至少拥有几千万读者。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看出“环球”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在网络和微博兴起的大潮下还能取得如此业绩很说明问题啊。

  这根本源于“环球”定位对啦!

  它的定位就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代表中国及其人民为中国发声!

  所以得到民众巨大的支持!正是广大的中国人在用自已的真金白银支持“环球”!

  而那些有外资支持的自由派媒体,虽然有美台巨资的供养但业绩却每况愈下,受众乏乏,日益试微。。只好靠大量的网上水军造势。

  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办报的宗旨是反中国和反民族的;必被大众抛弃。

  在中国办报却总宣传中国社会如何黑暗,民不聊生,民族如何“劣等”,一无是处?总之,中国就无好事?

  在贬损中国的同时却又吹捧美日和台湾,鼓吹自卑自虐自残的逆向种族主义,中国就是“地狱”,美日台就是“天堂”。遵循两个凡是:凡是美日台的就是好的对的,凡是中国的就是错的和坏的。

  如此办报怎能不被中国民众唾弃?

  为何中国人挺"环球”而两岸三地民主恨国党却这么痛恨“环球”呢?

  根本在于民主恨国党亲美日台反中国反民族的汉奸本质。

  因为环球维护了中国利益,抨击了他爱的美日主子。还竟敢说台湾落后的原因在台的混乱民主制度,经济停滞无希望无未来,敢说挺台的民主们都是脑残粉。。。试想,你天天骂它爹,天天扇他们的脸,它能不和你急嘛。

  看看那些咒骂“环球”和胡锡进的都是些什么人?

  是狂热亲美日反中国,高呼宁为美狗不做中国人的汉奸西奴”民主“恨国群体。正因环球天天扇他们的脸,和其争夺中国的舆论阵地,这些亲美日反中的人渣败类才对环球是又恨又怕啊。
dxp

发表于 2020-4-2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待审核

 楼主| 发表于 2020-4-28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逸图 发表于 2020-4-27 15:42
  这种报纸能有什么销量,耗的是纳税人的钱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4-28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说八道,胡天胡地,这小子姓胡就对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