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龙山镇有白虎山,上有白虎洞。
车出龙山场,向北行驶在一条碾得坑坑洼洼的乡间水泥路上,车窗外是雄伟的大山,青翠的林木,清晨的空气有说不出的清新,我们的阆中朋友直呼是天然氧吧。其实,这条路最让人惊奇的是,它穿过董永村。董永,这个七仙姑与董永的凄美爱情故事,让在氤氲山气笼罩下的山峦,更显得深远而神秘。车过五柏树河,进入金斗地界。抬头仰望,起伏的山岭,点缀在绿树丛的小洋楼,山谷中潺潺流水,房前整理柴火的农人、房前屋后觅食的鸡鸭……真有人在景中走之感。
我们在村主任的带领下继续上行,前往白虎洞。这洞当地人叫向言昌洞,我们叫它白虎洞,与白虎山同名,有气势、好宣传。
车子行进中,往往是前边山间似乎无路,可绕过山包,却又峰回路转继续前行。磕磕碰碰,终于来到白虎洞下。
不过,要到洞中,还得走一段小路。
小路由南向北,在高耸入云的古树与灌木野草中穿行,我们手脚并用,用手拨开剌条,脚下寻找靠实的踩脚点,好不容易来到洞下。
白虎洞,在一黝黑的足有二三十米高的绝壁之上。让人称奇的是,绝壁之前,有不到一米宽的陡峭的石坡,直到离土路的十多米的第一层洞口。石坡上开有梯步,与绝壁相交处有排水沟,向外一边的安装过栏杆的小圆孔。洞口呈长方形,近两米高,目测其长宽高为10米*4米*2.5米。进门左手边,有石刻“同治二年三月初四开起”“匠师向玉芳”以及费用功价等字样;整个洞穴全系手工凿成,有能圈成独立的圈栏,显然是能长期养牲口的地方。
出洞门,沿石坡上攀约30厘米的梯步十多步,梯步陡峭约45o,手脚并用地进入第二层洞穴。
第二层洞穴有南北两洞口,为南进北出。其长宽高约为20米*4米*2.5米,至北有洞口。如第一层一样全系手工凿成,按长度方向东南走向,与洞门相对的石壁上有50厘米左右等距离排列的上下两层圆孔,与之相对的壁上有粗大的凿痕凿成的竖状穴槽;空旷的洞穴中,有原石留下的五六十厘米粗的方柱支撑;向西凿有一小室,内供观音菩萨像。主洞内有依次分布有卧室、厨房、舂米碓窝、水井等,一应生活设施,井然有序;光溜溜的碓窝底、熏黑的洞顶、畅通无阻的排水孔,显示出能长期居住的惬意。与观音像个对的一面有十余步石阶上第三层洞穴。其石阶中段有近一米垂直无梯步,靠几个乱石与一边的树杆棒做支撑方可攀上,似我们常说的“奈何桥”般。
说来奇怪,进洞前,我就担心洞内有蝙蝠。这可是新冠肺炎疫情期病毒的传染源,很可怕的。不过,洞内没有想像中成群的扑楞楞往外飞的蝙蝠,令人直呼观音菩萨保佑。
第三层洞穴,洞口刻有“有备无患”匾额,上有“道光十五年端午日造”,落款“洞主贡生向家桂立”;左右有楹联。柳体字铁画银钩,笔力遒劲。与第一二层洞穴不同的是,此一层不是在整个崖石上开洞门,而是在岩壳上用约50厘米见方的石条砌成,门上两角有蝙蝠形雀替,南边砌有交错的两层长方孔。其长宽高约为25米*3米*2.5米。洞口外绝壁台阶处有水井。出洞口俯瞰,绝壁之下,乱石中曾经的战壕依稀可见,白云中只见老树树冠,长藤茅草交错緾绕……宁静、幽冷。
其实,下山还有一条小道。它从绝壁前的石坡几乎是直上直下,如果不是有断断续续的石阶,简直可以如溜梭梭板般的溜下来了。
村主任告诉我们,白虎洞之南有观音洞,内供观世音菩萨。北有杨家洞,下有玄祖庙。其间还有三把瓢,再向南,便是金斗寨。如此看来,金斗寨、白虎洞、杨家洞互为犄角,是绝佳的防御体系。难怪当年红军在吊猴垭建立乡苏维埃,而白虎洞,便是其战地医院。
当地人说,洞主向言昌(章),背盐出身,是大盐商。苍溪士绅多有凿洞避兵匪之举(如白莲教时期的运山猫儿垭),我想,向言昌的洞也是如此。可惜的是,向言昌(章)的洞没有如贾家洞一样成为书法宝库、办学基地,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
这儿还有个疑问,第一层洞“同治二年三月初四开起”,第三层明显标有“道光十五年端午日造”,落款“洞主贡生向家桂立”。第三层要早第一层28年(同治二年为1863年,道光十五年为1835年)。向言昌(章)洞,是当地人的叫法,洞内的石刻没有看见向言昌(章)字样。而第三层“洞主贡生向家桂立”则是清晰可见。且第三层洞穴的布局格调之高、石刻之精美,也确实符合洞主的贡生身份。显然,向言昌(章)与向家桂不是同一人。向言昌(章)与向家桂是何关系,还得考证。
听老者说,此地原为大牟县,因有孙子打爷爷的大逆不孝之事发生,便撤了县,搬到苍溪了。当年,董永曾在白虎山下打柴,与七仙女育有一子,便是董仲舒。七仙女上天后,董仲舒长成一少年,遇袁天罡转世的算命子,告诉其从三角塘洗澡的天鹅中寻找妈妈的办法,母子终得相见。
诚然,这些传说,是野史,有多少真实性,还得考证。不过,少有被世人知晓的金斗有此一山一洞,其风光的险峻、传说的美好,实为前人留给龙山人的宝贵遗产。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