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成都市一至四年级的小学生们终于告别漫长而特殊的假期,回到了久违的校园。成都高新区菁蓉小学的孩子们,也迎来了新学期最特别的“第一课”。一起来看看,在常态疫情防控下,该校是如何保障复学工作顺利推进的? (高新区菁蓉小学校长陈曦)最有特色的分流方式:打造进校文化长廊 记者在现场看到,成都高新区菁蓉小学采用了一种最有“特色”的分流入校方式——为学生打造了一条文化长廊,长廊不仅将孩子入校路线进行了规定,家长开车或步行到达接送点后,能看到醒目的下车点和路标,家长不能进入校园,孩子须按照指示,经过文化长廊,抵达学校门口。而这条文化长廊,还展示了全体学生在假期创作的近千幅“抗疫”绘画作品,有防疫抗疫知识、有为武汉加油、医护人员加油的话语、有致敬最美逆行者的画…… 一棵开“画”的树,种在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 “这些画作都是孩子们在疫情期间,自己在家里完成的,每个学生都参与了。”高新区菁蓉小学校长陈曦告诉记者,最让师生们感动的,是2年级3班的李可儿同学,90多天时间,她坚持每天画一幅画,为此,校方还为她设计了一棵开“画”的树,而这棵树,就种在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上。 防控防疫:从新学期“第一课”开始 “一米,是我爱你的距离,口罩,是我对你的微笑……”还没走进校门口,就看到这句暖心的话语。记者看到,校门前划分了4个进校通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有序列队、间隔一米测温消毒后,按指定路线进入教室。校长陈曦告诉记者,随着1至4年级学生顺利返校,全校的25个班,933名学生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校园。为此,学校还提前通过演练与实岗体验相结合,让师生们在真正复课时,能做到从容不迫。 新学期的“第一课”开学典礼采用直播形式,分班在室内观看,陈曦校长亲切致辞,她表示,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带来的诸多变化,逐步从宅家生活过渡到校园生活,从线上学习过渡到班级学习,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进入成长期,适应变化学会改变,逐渐进入正常的校园生活状态。 室外活动:分班分区进行 不仅如此,成都高新区菁蓉小学为保障复学顺利进行,还按照班级划分了活动区域。“乒乓球桌这块室外活动区域是一个班的……”校长陈曦介绍,每个班级有自己的课间活动区域,为保障防疫防控有效,学生相互之间不能到对方的活动区域去。 (食堂楼下的架空层设置成了就餐区)就餐:以前6个人一桌,现在2人一桌 此外,在就餐方面,学校将食堂楼下的架空层也设置成了就餐区,如此一来,全校就有四片区域就餐:食堂二楼是一年级学生就餐区,三楼是二年级学生就餐区,架空层给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就餐,剩下的四、五年级学生则在教室就餐。“这样,就餐就从6人一桌,变成了现在的2人一桌。”校长陈曦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为保证防疫安全,打餐也是分时段进行,一个班打完餐,下一个班才能过来打餐,尽量避免聚集情况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