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大佛 ------三访大同石笋山摩崖石窟 约四十年前,我在大同学校任教,有学生告诉我,官厅石笋山有一个石刻大佛,有一座寺庙,叫大佛寺。当时,我很想去看看,有老师劝住我,说路远且险,没得看头,于是没有去成, 约三十年前,我已经调回城里工作,省文物考察队要去大同考察石笋山摩崖石窟,车停在市委,我搭了他们的车前往。到了大同,车不能上大佛寺,就只好停在金凤桥那里,走路上山,当地老百姓闻风而至,一两百人浩浩荡荡陪着只有十几个人的考察队,到了石窟。大同的老百姓,很兴奋了一阵子,他们期望,大佛的发现,为他们发展旅游带来发财的机遇。 约十五年前,我骑自行车到了石笋山摩崖石窟,当时大佛寺里有四位七八十岁的居士,三男一女,中午,我在那里吃了斋饭,我要付费,他们不收。于是,我捐了一百元作为重建大佛寺的功德。他们要在本本上给我挂名,我谢绝了。 五月二十八号,我与大飞哥又去了石笋山,山门前,那块乌龟石横卧在我的面前,上次看它,上面正晒着玉米。那棵皇柏,依然保持一种直冲云霄的架势,旁边,一位整理秧田的大姐,继续向我重述也许已经几百年的关于皇柏,皇坟,乌龟石的传说故事。但我曾经捐款的大佛寺,没有重建。 离石窟不远,大佛寺旁边,有一农户,不知何时,新修了一栋两层的建筑,其房屋建筑明显按照农家乐要求设计的。有几个标准间。但现在他们并没有接待游客。我问,参观大佛的游客多不多?他们说,还是很多。果不其然,我停留在那里的时间内,就看到三批,十多个游客到这里参观。有两个成都的小伙子,还向我打听这个石窟的基本情况和邛崃石窟的分布。 这家农户平时还受文管部门的委托,代为管理石窟,打扫游道的卫生。男主人摆了一个管理中遇到的的趣事,他说,山下有一个居士婆婆,有一天急匆匆提了一桶油漆到了山上,说是大佛给她托梦,大佛说它没有衣服穿,冷。要她给他穿衣,居士婆婆于是买了漆,来给大佛涂漆穿衣。男主人对她进行了阻拦。说,这是国家级的保护文物,是不容许涂漆的。那个居士婆婆才放弃。 我问到了古人为什么要在这个山头开凿石窟,是不是这里的石质好的原因,他说,石质也不是很坚硬。在这里开凿佛像,可能是过去这里是交通要道的原因。 我们到了石窟前。 百鸟啾啾,草木荣荣。周边的树木比三十年前更茂盛,有些地方,我只能透过树叶的间隙才能领略大佛慈悲对人心的洗涤与震撼。 我徜徉在这些艺术珍品前,仿佛听到了一千多年前在这深山里,匠人们的叮叮当当的开凿声,他们把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对人生的感悟,对神的敬畏,通过凿尖,拼命地,一笔一划地雕刻在这些石头上,也凝固在这些石头里。现在我仿佛看到的不是渺渺神佛,而是唐大历年间有血有肉的芸芸众生。我似乎看到了在我面前,他们的哭泣,他们的笑颜,他们的捶胸顿足,他们的洋洋自得。 三十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的佛像就是这个样子,三十年后,我已经垂垂老矣!但庄严佛像仍然庄严,威猛力士还是那么威猛,曼妙飞天还是那么曼妙,脚踏莲花的菩萨仍然那么性感。。。。其实,一千多年来,何尝不都是如此!从唐王朝的强盛繁荣,到五代十国的动乱,从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到南宋在成吉思汗铁蹄下的偏安一隅,从明太祖朱元璋的“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的霸道诗句,到崇祯皇帝惶惶然吊死煤山,正如被传说逃到大同的南唐皇帝李煜面对王朝灭亡政权更迭,发出的悲鸣,“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腥风血雨,改朝换代,历史轮回,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但是,面对人世间纷纷扰扰,一千多年来,石笋山摩崖石窟里的庄严佛像仍然庄严,威猛力士还是那么威猛,曼妙飞天还是那么曼妙,脚踏莲花的菩萨仍然那么性感。。。 一千多年过去了,下一个一千多年开始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即使人类之间杀得个天昏地暗,血流成河,石笋山摩崖石窟里的庄严佛像依然庄严,威猛力士依然威猛,曼妙飞天依然那么曼妙,脚踏莲花的菩萨依然性感。。。。 不信,请怀著虔诚之心,注视大佛的双眼,他是那样悲悯和坚定,这些悲悯和坚定会慢慢充填你的内心。 动荡的人间,永远的大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