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香港、上海是连接中国跟世界的门户城市,属于“内-外”要素流动的枢纽节点,便有了资格跃升为全球一流城市。 过去这么多年西部一直追不上东部沿海地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都、重庆、西安等重要城市不沿海,不沿边,十分依赖上海等跳板来融入全球贸易和产业链条当中。 换句话说,成都、重庆这类腹地,永远都是沿海中心城市的影子。经济从属关系决定了两者的强弱。 地理是不可变更的,所以这看上去像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不过,近来我发现事情正悄悄发生着变化:中央正在展开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想要把西部打造成亚欧板块的贸易中心。一旦成功,内陆地区将“沿海化”。 第一打通了连接欧洲的大陆桥。2011年,首趟“渝新欧”班列运载着惠普电子产品从重庆出发运往德国杜伊斯堡。后来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加持下,中欧班列越发成熟,定班定时,直通免检。这个历史性的创举,让西部多出了一条摆脱海运依赖的新途径。 放十几年前,这条欧亚大陆桥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铁路运输到欧洲虽然比海运快上一倍,但是成本也更高,只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负担得起。所以,中欧班列其实也是内陆产业升级下,应运而生的一个产物。 第二,即将打通连接东南亚的大陆桥。中越铁路已经有了,中老铁路预计2021年开通,为铁路直达新加坡创造条件,中缅铁路还在紧锣密鼓的勘探地段。长远来看,中南半岛将通过泛亚铁路跟中国连为一体。 在全球产业转移的第四次大浪潮中,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慢慢摆脱了农耕经济,成为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加工厂。 当地出口欧洲的货物,不再纯粹是初级农产品,而是出现了一部分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工业制造品,开始要求起较快的运输速度。 目前,这些产品的体量还是比较少的,撑不起一个完整的班列。一趟火车少说也有40来个集装箱,但有时候一批次也就几个集装箱的货。 所以,中南半岛的产品只要对时效性有要求,但又负担不起十倍于海运的航空运输成本,就必须来到中国进行集拼中转,与内地的集装箱上同一趟列车发到欧洲。 那么,谁是最合适的货物集散中心? 答案,就是离欧洲最近的特大城市成都、重庆。 今天,内地除西藏、海南外,绝大多数省市都开行了中欧班列。不过,成都,重庆和西安是最多的,2018年分别为1587列、1442列、1235列。 日行一班的常态化运营,高频率运营,意味着运输通道的稳定预期,可以吸引周边省市的产品来此周转,为更大范围的货运集散打下基础。 早在前两年,韩国LG集团就在越南运了八个集装箱的电子产品,经铁路到成都进行国际铁路中转,最终运往欧洲。媒体惊呼“全线铁路通道测试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