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交司机张某刚,无论人民日报还是胡锡进,还有那个自称高校教师的陈某,都异口同声地斥之‘报复社会’。那么,我们就以‘报复社会’为逻辑起点,做一些符合逻辑的推理,看看原因的原因在哪里。
报复社会,显然这个’社会‘被人格化了。首先这个叫社会的家伙曾经侵害过他,不然说报复社会就不符合逻辑了。这里有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有侵害才会有报复,这应该是常识。另一种是:有侵害却没有报复,应该说:这不是常识,应该是常见。如果说前者是正常社会的逻辑,后者就是’强盗逻辑‘了。侵害了别人,还指望不被反抗,太没人性了,不是么?
我们再分析一下什么是社会,这家伙究竟是谁?
大家知道:社会由人群和治理人群的政府组成;如果人群里出现强盗流氓,被侵害者可通过政府制服强盗和流氓。但政府中的腐败份子做了强盗和流氓呢?显然,被害者将孤独弱小,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人群中出现’正义的人群。那么出现‘围观改变社会’,还是出现‘幸灾乐祸’的人群,就是受害者刻骨铭心的感受了。
1688年,洛克在《政府论》中说:财产是人生存和尊严的基础,人会用生命捍卫自己的财产,所以必须建立捍卫并使个人财产神圣的政府。几百年过去了,世界历史告诉我们:显然这句话是人类政治学基本逻辑。
通过以上分析,如果出现伤害个人财产的事件,政府和其治理的人群都是有责任的。
有人说,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于是就又有人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蔑视; 一个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坐视不公必遭不公。
这就告诉人们:当你漠视别人的屈辱,甚至幸灾乐祸的时候,你就必须准备好承担一切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