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709|评论: 27

[安岳新闻] 破解安岳大般若洞颠倒字符之谜及对三教合一的不同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破解安岳大般若洞颠倒字符之谜及对三教合一的不同看法
               作者:四川省富顺县怀德镇民主街17号 刘春涛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岳大般若洞颠倒双人字符的研究,给出了这是一个佛教典故的答案,并对该洞属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一个具有开创新,颠覆性的观点。
关键字:颠倒双人字符;非三教合一:佛度五比丘

四川省的安岳石刻闻名于世界,非常具有悬疑色彩的大般若洞则位于安岳市石羊镇箱盖山上,因洞中有一对非常神奇的颠倒人字图案而惊艳于世界,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前往探秘。
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4.2米,宽4.2米,深4.8米。洞顶中部圆圈中所刻的一个直径约两米的“人”字就是人们一直苦苦思索而难有答案的历史之谜,七百多年来,鲜有人识。民间流传“两个人字颠倒颠,认着便是活神仙”,更是说明了这个颠倒“双人”的玄奥莫测。 微信图片_20200721213903.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38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721213814_ycyasuo.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资阳大众网论坛上中元觀流”这位作者把前人研究分析“双人”的结果归纳得相对完善,虽然学术界未对任何谜底达成共识,分歧严重,但我这里还是借用一下他们的观点,展示一下我们的知识界前辈对“双人”之谜所付出的努力。
一.回顾历史,致敬前辈。
1.  原四川省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道教研究所副所长王家佑先生和袁曙光先生在安岳石窟造像调查简报,认为此颠倒的双人图似变化儒家之‘仁’字,或与地方古风有关。”
2.  原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四川《巴蜀史志》副主编、副编审 汪毅先生在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一书,认为颠倒的双人图,乃系“化”字,“与洞内所刻的三教造像有关,即充当了倡导儒、释、道三教之间相互教化、互为融合的表现符号。”其后他又发表了《从安岳大般若洞三教合一造像论其思想性和文化意义》(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1期)再次认为颠倒字符为“化”字。
3.  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胡文和先生在四川道教佛教石刻艺术》一书,认为“两个颠倒的‘人’字,乃是道教太图,即阴阳两仪的形象化。
4.《四川文物1996年3期,赵辉志先生在安岳华严洞大般若洞两人字辨释一文中,认为“佛”字,而不是“化”字,更不是“太极图”
5.  《四川文物1997年2期,张划先生安岳大般若洞怪图辨析一文中认为这一怪图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义词’”;“它不仅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宗教内涵,也具有至为深刻的哲学意义。”其结论是:“双人图涵盖三教,包容列经,对应万物,象征宇宙;对三教融合的历史进程,对古人宇宙观、方法论、儒道易学、丹学及宋代图书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具有认识价值和启发意义。双人图的最成功之处有三:一为颠倒,二为二进,三为至简。大道至简,越高层越简,越简而其包容性越大,涵盖面越广。从哲学角度,双人图与太極图一样,均涵盖整个宇宙。而从宗教角度,双人图可对应三教,太極图则不能。”
6.  《普州文学》2004年10月(总第3期),李再红同仁在破释安岳大般若洞两人字之悬谜》中,认为图是佛经之“心”字
7.中元觀流(笔名)在安岳石刻:两个人字倒顺图示之我见(资阳大众网论坛, 2018/6/25)中认为:这是中国“三教合一”的教育标志。
还有不少研究者,都各有见解, 但说法不一,不再赘
以上诸多观点都未获公众认可,我也认为不是正确的答案,我觉得上面的观点要么太过牵强,要么小题大作,牵扯太广,生搬硬套,偏离本意。
我们之所以要破解这个历史之谜,不是为了当“活神仙”,而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意,搞清楚历史的真相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我研究自贡市级文物怀德白塔和破解国保文物富顺文庙裸体男童塑像之谜的经验,尝试对安岳大般若洞顶的颠倒双人字符进行破解。
  • 确定洞主人身份,找准主角。

  • 大般若洞与《大般若经》

其洞名为大般若洞,所以,这个洞与《大般若经》有必然的联系,那么《大般若经》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佛经呢?
《大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共600卷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
《大般若经》是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开演的甚深经典,被称为“佛母”,所以从洞名“大般若洞”我们能够确定洞中央的中心人物一定是释迦牟尼佛,尽管释迦牟尼佛手中未持标志性器物——空钵。
  • 《大般若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大般若经》的核心为《心经》,其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一个字:空。
    现在流传最广的《心经》版本是唐代三藏法师玄奘所翻译的,全文仅二百六十字,是大乘佛教六百卷《大般若经》中最短的一篇。《心经》虽然字数最短,但却讲明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缘起性空的大智慧。在《心经》中有这样一句经文:“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似乎为我们找到正确答案进行了暗示。

  • 颠倒双人字符代表的是:一个未被重视的佛教故事和佛理

  • 颠倒梦想与众生颠倒
    什么是颠倒梦想?
    颠倒梦想有四种——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空为有,以无我为有我。大概意思就是说:佛教说的苦你认为是乐,佛教说的不净你认为是干净的;佛教说的无常,你认为是常的;佛教说的无我,你认为是永恒的。
    在下列佛教经典中我们能寻找到“颠倒梦想”和“众生颠倒”的诠释:
    1)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1)中的经典原文:“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
    2)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中经文记载:但愚痴众生颠倒想覆。不知不见不生信心。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天眼。观察一切众生。观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能在于身中。而不知见。我当教彼众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妄想颠倒垢缚。具见如来智能在其身内。与佛无异。如来实时教彼众生。修八圣道。舍离虚妄颠倒。离颠倒已具如来智。
    3)《楞严经》(第一百六十六段)中记载:“由是故有,众生颠倒。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
    所以,找到“颠倒梦想”或“众生颠倒”,已经打开了通往最终答案的法门。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认为颠倒双人字符代表的就是是佛教里的“众生颠倒”的含义,因为“众生颠倒”里的“众”字已经有两个“人”在里面了,已经非常之接近。但是我依然觉得仅仅一个“众生颠倒”的概念似乎太模糊,而且不精准,最多也就说对了三分之一。
    为什么只说对了三分之一,那还有三分之二是什么呢?
    还有三分之一是我们对洞顶颠倒字符最本真最细致的辨察,最后三分之一则是找到颠倒字符表达的深远意义。
  • 一个佛教故事里深藏的答案
    我认为,洞顶的颠倒字符不是一个字,它表达的是佛教对世界的一种看法,是一部佛经里一个未被重视的佛教故事的意象表达和对深奥佛理的无声传递。
    那这是一部怎样的佛经呢?

这部佛经就是大名鼎鼎的《楞严经》,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它是佛陀的弟子们整理记录佛陀的言行说法的一部著名佛经,所以《楞严经》依然是属于释迦牟尼佛的,并且《楞严经》和《大般若经》宣讲的义理是相通的。
在《楞严经》(卷二)里记载着安岳大般若洞颠倒双人字符最原始,最直接,最本真的答案,原文如下: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
下面我结合以上经文详细破解颠倒字符的含义:
  • 颠倒的两个人字,一个代表的是经文中的“汝等之身”,一个代表的是经文中的“如来之身”,“身”分别代指凡人之“人身”和如来之“法身”,在大般若洞顶,古代雕刻设计师使用“人”字间接而形象的刻画出了经文中的“汝身佛身”的概念(用两个相互颠倒的人字来形象的描绘了“汝身”和“佛身”两个颠倒的身体),“若此颠倒,首尾相换”,所以,两个人字首尾颠倒完全是依据佛经而作。
  • 颠倒双人外部的大圆圈,则是经文“圆妙明心,宝明妙性”的意象表达,“圆妙”一词直接升华为包围颠倒双人字符的一个大圆圈。
  • 仔细辨察,颠倒字符圆圈内和外都有无数阴刻的斜纹线,(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没注意过),而就在不远处的华严洞顶与之类似的“唵”字圆圈内外却没有这样的斜纹线。这有什么区别呢?这种斜纹线是什么呢?

这种斜纹线刻画的是海水纹,代表的是海水,海潮之意,所以这些斜纹线刻画的就是经文中的“海潮音”,“海潮音”布满圆圈内外,就是经文中”发海潮音,遍告同会”,“目为全潮,尽瀛渤”,广布天下的意思。
“目为全潮”什么意思?即把它认为是全海之潮,就是全部的大海。
“穷尽瀛渤“的“瀛”就是大海;“渤”就是内海。以为我这一点点小水泡,就是整个大海。内海、外海、大海统统包括在内了(圈内海水纹代表内海,圈外的海水纹代表外海,内外连接成片),所以这圆圈内外布满的斜纹线就是海水,就是海潮音,就是目为全潮,就是穷尽瀛渤,这完全是依据佛经而作。 微信图片_20200721212700.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721213241_ycyasuo.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颠倒字符出现在洞的顶部也能从该段经文中找到依据:”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因为前面有一个“垂金色臂,轮手下指”,所以,对应的这里就应该暗含一个“佛即竖臂”“举手上指”与之对应,虽然经文中没有把“举手上指”记载下来,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举起手臂,指向上端(洞顶),告诉阿难(十大弟子之一),像这样颠倒,首尾交换。
    所以颠倒图案出现在洞的顶部也是依据佛经而指。
    以上分析思路,与我在《破解富顺文庙裸体塑像未知的谜题》论文中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多个塑像及图案进行单独破解,却又能整体统一。
    3.颠倒字符的深远意义
    详细破解完颠倒双人字符的含义后,我们已经能够领悟到这其实就是一场释迦牟尼佛传法讲经的法会,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与“颠倒”有关的精彩故事,它表达了一种佛教对世界的看法,对我们以后深刻理解大般若洞的文化内涵极有帮助,这种“远离颠倒梦想”的宗教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追求金钱,追逐名利,追逐面子。往往丢失健康,丢失亲情,丢失自由,丢失生命,这是当今社会真实的颠倒状态。又比如有的人对待“幸福”的态度,认为钱越多越幸福,所以不顾一切的追求金钱而忘记道义,忘记孝心或者说忘记休息最后人财两空,他最终得到幸福了吗?这难道不是一种颠倒的人生追求吗?
    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人生观,这是佛留给我们的思考。所以说大般若洞的“颠倒观”依然适用于当今的社会,,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哲学深度。
    综上几点,我已经破解了安岳大般若洞颠倒字符之谜,同时,破解此颠倒之谜也激发了我对大般若洞是否属于三教合一洞的重新思考。
    四.大般若洞并非是三教合一洞
    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观点,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观点,甚至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因为我看到几乎所有对安岳大般若洞的研究都是清一色的认为这是一个三教合一洞。而我提出这个开创性的观点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有充分的依据。

  • 为什么学术界一致认为大般若洞是三教合一洞?
    那是因为,学术界认为:在释迦牟尼佛两边,分别有一尊孔子和一尊老子塑像,孔子代表的是儒家,老子代表的是道家,释迦牟尼佛代表的是佛家,这就是三教融合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00721212314.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721212328.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为什么认为释迦牟尼佛两边的塑像是孔子和老子?
    那是因为,在我们的认知范围中,老子和孔子的典型特征都是须发浓密,长胡子飘飘的年长者,在安岳大般若洞中的释迦牟尼佛旁边的两尊塑像恰恰就是这样的形象特征,并且他俩的长胡子都是白色的(年老者),所以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释迦牟尼佛两边的塑像就是孔子和老子。
  • 疑点一:还有一位长胡子塑像是谁?
    如图示,从图片上看,在老子下方的一尊塑像也是白胡子老者,其胡须长度差不多到了腹部的位置,比孔子和老子的胡子还长约一倍,这一把长胡子有点像《三国演义》中关羽(关云长)的胡子,但是其衣着明显不是武将着装,这位长胡子又是哪位呢?我未见过大家对他的介绍,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吧。 微信图片_20200721212452.png
  •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721212428.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721212415_ycyasuo.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老子两位长胡子之外出现了第三个长胡子,这是我对三教合一观点的第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三位长胡子?难道他是民间供奉的武财神关二爷?这是四教合一?
  • 疑点二:三教创始人塑像为何大小不均等?
    很明显,孔子与老子比释迦牟尼佛小数倍,厚此薄彼太过严重,说明地位的严重不平等,真的是为了突出佛教吗?并且在前辈们的研究论文中也提到:“宋时,执政者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更加重视儒家伦理纲常,将儒家的地位尊崇极限,而佛教实力在中原已经衰弱,可为什么安岳大般若洞中释迦牟尼佛却被尊为主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为疑点二。
  • 疑点三:五个小佛龛并非左右对称,里面分别是哪五位?
    经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孔子下方的石壁比较平整,无佛龛痕迹,所以释迦牟尼佛背靠这一侧从上到下总共有五个小佛龛,并非左右完全对称,除了孔子和老子,还有三位又是谁?有资深研究者认为,“上面左右两位分别为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中间左右两位是老子和孔子,下方左右分别为佛和观音像,左右对称”,其实这个表述已经不准确了,同时也是充满了矛盾和错误,我剖析如下:
    首先,下方只有左边有,右边没有(很平整,仅有一个小圆圈,并且都非常小,它绝不是佛龛,),就已经不对称了。其次说下方有佛而又没具体说是什么佛,就说明该研究者已经不知道那是谁了,只好用了一个泛称:佛。
    观音像又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有观音的显著特征吗?我是只看到长胡子老头一位,难道是我眼花了?还有就是就算有观音,观音立于释迦牟尼佛之侧是否合理?观音不是该立在阿弥陀佛左侧吗?
    还有就是该研究者认为上方左右为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如果真是这样,且不说阿弥陀佛和药师佛的塑像远远小于释迦牟尼佛是否合理,就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塑像远远小于再往旁边点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这一条,我就觉得很矛盾,一个等级为佛,一个等级为菩萨,等级高的佛为什么要比等级低的菩萨个头要小,非常之不合理,并且无标志性特征佐证,所以上方左右不可能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此为疑点三。
  • 疑点四:前面我在破解颠倒双人符号的时候已经讲了,这是一个释迦牟尼佛传法讲经,讲授“颠倒梦想”“汝身佛身”的场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分别代表西方极乐世界和东方琉璃世界,这两尊佛参加释迦牟尼佛的法会(出现在这个场景中)是否合理?此为疑点四。
    从以上诸多疑点说明:我们不能完全准确的辨认出五个小佛龛中的五位神像,更不能确定释迦牟尼佛身旁的两位一定是孔子和老子,自然不能断定大般若洞是三教合一洞。
    五.如果仅仅考虑释迦牟尼佛左右两边这两个佛龛,其余三个佛龛视而不见,我可以认为两位胡须老者是两位护法国王。
    1.波斯匿王与释迦牟尼佛
    如果大家都仅仅从相貌和胡须去作判断,那我也可以说,孔子其实不是孔子,老子其实不是老子,而是最早护持释迦牟尼佛的两位护法国王——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王
    波斯匿王(梵 Prasenajit ),是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与摩竭陀国隔河相望,憍萨罗国摩竭陀国为当时印度最大的两个
    波斯匿王与释迦牟尼佛同龄,曾辩论而结成好友,视释迦牟尼佛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
    波斯匿王与释迦牟尼佛关系密切,释迦牟尼佛舍卫国实为憍萨罗国国都——舍卫城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舍卫国的袛园精舍(地名)宣说的,例如:《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等,可见释迦牟尼佛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波斯匿王在释迦牟尼佛初期传法的过程中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外,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支撑。
    2.频婆娑罗王与释迦牟尼佛

    频婆娑罗王是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国王。他与王后韦提希夫人都是皈依佛陀,深信佛法,是佛教最初的护持者。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中听佛讲法成阿那含
    释迦牟尼佛证道之前,频婆娑罗王曾祈请释尊于得道后先至王舍城受其供养,释迦牟尼佛默许之。后释迦牟尼证得佛果,即先至王舍城说法,频婆娑罗王亦于迦兰陀建竹林精舍,供佛弟子止住,供养僧伽,护持佛教,为最初之外护者,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之一。
    • 经文记载的波斯匿王的形象特征符合条件
      波斯匿王的形象特征出自《楞严经》(卷二),也就是在前面我们破解颠倒双人字符那段经文的前面两段的位置,(相隔距离之近,不仅仅是巧合),原文如下: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从以上经文中我们知道波斯匿王当时已经62岁,年老色衰,其年龄和相貌特征符合大波若洞内须发飘飘的塑像特征。同时,波斯匿王也是参加了这个讲授“远离颠倒梦想”的传法会的,因为他在场,所以他出现在释迦牟尼佛之侧条件成立,并且上面讲了,波斯匿王对释迦牟尼佛的贡献很大,大般若洞把波斯匿王安排在释迦牟尼佛旁边,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上面我引用的波斯匿王与释迦牟尼佛对话这一段离颠倒字符的谜底原文只隔两段,距离之近,相当于同出一处。
    • 频婆娑罗王与波斯匿王年龄相差不大
      资料记载频婆娑罗王在位时间是在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其岁数应该比释迦摩尼还年长一些,据说波斯匿王与释迦摩尼同龄且为同一天出生,所以频婆娑罗王就应该比波斯匿王岁数还要大,波斯匿王在经文记载中已经样貌衰老,所以频婆娑罗王的形象特征更符合须发苍苍。
      综上4点,我已经打破了安岳大般若洞一定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洞的老观点。但是,我分析其为波斯匿王和频婆娑罗王两位护法国王的观点是设定了限制条件的,(在开始论证之前我就说了)这个条件是:五个佛龛只看这两个佛龛,其余三个置之不管。
      那么,其余三个佛龛真的不要了吗?
      当然要呀,我们必须尊重这个洞的完整统一性,我上面的论证其实只是模仿前辈们只分析两个佛龛的一种结果,它还不是最终的答案,下面我结合这五个佛龛,展开论述。

    • 释迦牟尼佛身后的上中下层的五个佛龛里,设置的是最早接受释迦牟尼佛度化的五位比丘。

    • 何为五比丘?

    五比丘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之父净饭王派遣随侍释迦修道的五位臣仆,这五位 侍从在印度一个叫鹿野宛的地方接受了释迦牟尼佛的度化修得正果,所以称之为五比丘。
    五位比丘的名字在不同的典籍中各不相同:
    《中本起经》——拘邻、拔提、摩男拘利、十力迦叶、頞陛。
    《佛所行赞》——憍邻如、跋陀罗、十力迦叶、波涩波、阿湿波誓。
    《佛本行集经》——憍陈如、跋提梨迦、摩诃那摩、波沙菠、阿奢逾时。
    《过去、现在因果经》——憍陈如、跋陀罗阇、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阇。
    《四分律》——憍陈如、婆提、摩诃摩男、婆敷、阿湿鼻。
    《新婆沙论》、《法华文句》——憍陈如、跋提、摩诃男、婆敷、頞鞞。
    《最胜王经》——阿若憍陈如、婆帝利迦、摩诃那摩、波湿波、阿说恃多阿鞞
    《无量寿经》——了本际、仁贤、大号、正语、正愿。
    《法华玄义》——頞鞞、跋提、俱利、释摩男、十力迦叶
    我们没有必要去追究哪个版本的对,哪个版本的错,这里我们只需要明白五个佛龛对应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最早度化的五位比丘即可。
    • 佛度五比丘,具有开创性意义,地位殊胜。
      原始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在鹿野宛向五比丘初转法轮时宣说的是阐诠四圣谛法的《转法轮经》以及“八正道”和《无我相经》,而根据大乘佛法的判断,释迦牟尼佛得到后宣说的却是《华严经》,具体的细节我们不必深究,总之,佛度五比丘,法轮初转(一个佛学名词),在整个佛教史上举足重轻,具有开创性意义,地位殊胜,所以五比丘出现在最靠近释迦牟尼佛的两侧,也说明了五比丘与释迦牟尼佛的亲近关系和崇高地位。毕竟这是曾经照顾释迦牟尼佛饮食起居,保护他安全的的五位贴身侍从啊,最早最忠实最亲近的信徒,紧挨其身旁,理所当然。
    • 佛理相通
      佛度五比丘所宣讲的“四圣谛法”“八正道”《无我相经》等内容与《大般若经》和包含颠倒字符谜底的《楞严经》佛理相通,与上文引用过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中经文记载的如来实时教彼众生修八圣道舍离虚妄颠倒。离颠倒已具如来智“义理相通。
      五比丘修“八正道”与洞顶的颠倒双人字符完美的联合到了一起,前后照应。

    • 五比丘与十大弟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释迦牟尼佛的第一个僧团。
      五比丘与十大弟子共同出现在释迦牟尼佛的背面一侧,所代表的含义就是释迦牟尼佛最早建立的一个僧团,从开始,二皈依改为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释迦牟尼佛背面的十大弟子紧邻五比丘这个逻辑关系是经过设计建造者深思熟虑的。佛弟子,广义上讲为信佛的人,狭义上讲,指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时的直传弟子,狭义的佛弟子就是五比丘和十弟子。
    • 法会模式
      五比丘与十大弟子的同时出现也说明了这是一个传法授经的佛会现场,与前面释迦牟尼佛讲解颠倒字符“汝身佛身”的法会模式构成一致,前后照应。
      从以上几点得出五个佛龛里是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论时的五比丘是有道理的。

    • 五比丘的外形特征

    • 五比丘的平民化
      因为五位比丘最先属于释迦牟尼佛的仆人,所以在着装和相貌上可以雕刻得比较平民化世俗化,而须发未剃的样貌恰恰符合这样的平民风格。
      2.“善来比丘”的最初出处
      “善来比丘”是帮助有缘人出家剃度的一句法语,释迦牟尼佛一念此句,弟子头发胡子就会自行掉落,身披袈裟。
      《过去现在因果经》中记载:“于时世尊,唤彼五人,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衣,即成沙门”,这是释迦牟尼佛最早用“善来比丘”来为弟子剃度的记载。从“善来比丘”一词,我们就应该知道他们五人当中必有须发浓密之人,不然头发胡子怎么掉落下来?
      3,五比丘之首——憍陈如的介绍
      据印尼(中国的邻国)帕奥禅师(帕奥禅林第三任住持)在《转正法论摘选》中的介绍:释迦牟尼出生时憍陈如已经35岁,释迦牟尼成佛时,憍陈如已经70岁,所以,憍陈如符合须发飘飘,须发苍白的外形条件。
      4.影视画册里的佐证

    1)有一部流传甚广的佛教画册叫《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创作者不详,有视频认为是龙多尼玛——藏传佛教第七世活佛),其中的一张度化五比丘的画,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五位弟子全部是须发浓密,胡子修长,完全能达到孔子老子的胡子境界。
    • 在印度的影视剧中,释迦牟尼佛度化五比丘的画面里,五比丘更是胡须浓密而修长,如图 微信图片_20200721213855_ycyasuo.png
  •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721212355_ycyasuo.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图片_20200721212346_ycyasuo.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7-2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其他一些流传甚广的画片依然胡子特征明显,如图
    综上所述,我认为安岳大般若洞里释迦牟尼佛两旁的塑像不是孔子和老子,这个洞不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洞,释迦牟尼佛后方的五个佛龛里的是:释迦牟尼佛在鹿野宛度化的五位比丘。
    关于安岳大般若洞是否属于三教合一洞的探索,就像洞顶的颠倒字符之谜传递的信息一样:孰是孰非?谁正谁倒?谁对谁错?到底什么才是对大般若洞最正确的理解?想必读者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参考文献:1.安岳华严洞大般若洞两人字辨释,赵辉志,(《四川文物1996年3期
              2.安岳大般若洞怪图辨析,张划,(《四川文物1997年2期
    3.《从安岳大般若洞三教合一造像论其思想性和文化意义》,汪毅,(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1期

             4.《安岳石刻:两个人字倒顺图示之我见》,中元觀流(笔名),(资阳大众网论坛,2018/6/25)
    作者简介:刘春涛,富顺县怀德镇人,资深股票投资人士,文史爱好者,《探秘怀德古镇.穿越千年的画意》的作者,市级文物怀德白塔的研究功臣,《破解富顺文庙裸体塑像未知的谜题》的作者。
    著作权声明:本篇原创文章《破解安岳大般若洞颠倒字符之谜及对三教合一的不同看法》是刘春涛先生呕心沥血,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盗用本文研究成果作为他用的,作者保留一切途径追诉之权利!
  • 2022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7-22 22: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7-23 19:1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颠倒的两个人字符号,楼主的解释为汝身佛身。个人觉得有点牵强。一,佛与人,地位和数量上是不平等的,佛是教化大众民众的部分团体,民众是受教化的大众。二,佛已经不是人了,佛家思想境界已经远超民众大众,故而佛身不坏,人的肉身将死,汝身是人的肉身,佛身是佛身。三,颠倒的两个人字符号,是处于同一个同心圆内中心位置,位于佛窟上方,估计世界范围内,这种符号都是极其罕见的,如果是汝身佛身之意,为何独独的仅此安岳一家?四,颠倒的双人字符号,是否一定是人字呢?几百年前的宋朝,是出了名的书法朝代,从起笔运笔的字体上看,不像宋朝文字字体,它这里可以是酷似人字的其他符号吗?

    比较认同楼主的是,此石窟是佛教僧团,绝非儒释道三教合一。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0-7-24 14:58
    说法不一  还是一个迷

    发表于 2021-5-14 13:1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不二法门,两人实为一人,看懂颠倒木偶人就明白是什么了,留个悬念在这里。   
    IMG_20210420_102306.jpg
    IMG_20210420_102222.jpg

    发表于 2021-5-14 13: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字文化源远流传,文字演化历程与宗教义理,深入探讨让人震撼,再观下面两图,若有契机可解悬疑!
    Screenshot_20201120_030231_edit_76339672290955.jpg
    Screenshot_20201120_030138_edit_76378583748761.jpg

    发表于 2021-5-14 14: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双人颠倒字符是佛教的一个符号。也可以作“心”字理解。有人品的人是正人君子,心为善心。颠倒的人字,指卑鄙的人,心生恶意。

    发表于 2021-5-14 15:4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亦非肉团心,回到本源上的"心”禅宗"直心是道场,道建立在“德"上,所以古人写"德”为“惪",直心也,亦佛教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教人成佛先建立在人格品行的升级提升,所谓“人成即佛成”……,巧的是古时的人字有写法,倒过来就是“心”,契合《般若》等经义与佛法教义与修证所指。当然,义含善与恶,契入佛教三世因果,汇通世物,有相与无相,世俗二谛圆融,乃“中观”或“中道”也!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