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资阳大众网论坛上“中元觀流”这位作者把前人研究分析“双人”的结果归纳得相对完善,虽然学术界未对任何谜底达成共识,分歧严重,但我这里还是借用一下他们的观点,展示一下我们的知识界前辈对“双人”之谜所付出的努力。 一.回顾历史,致敬前辈。 1. 原四川省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道教研究所副所长王家佑先生和袁曙光先生在《安岳石窟造像调查简报》中,认为此颠倒的双人图“似变化儒家之‘仁’字,或与地方古风有关。” 2. 原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四川《巴蜀史志》副主编、副编审 汪毅先生在《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一书中,认为颠倒的双人图,,乃系“化”字,“与洞内所刻的三教造像有关,即充当了倡导儒、释、道三教之间相互教化、互为融合的表现符号。”其后他又发表了《从安岳大般若洞三教合一造像论其思想性和文化意义》(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1期)再次认为颠倒字符为“化”字。 3. 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胡文和先生在《四川道教佛教石刻艺术》一书中,认为“两个颠倒的‘人’字,乃是道教太極图,即阴阳两仪的形象化。 4.《四川文物》1996年3期,赵辉志先生在《安岳华严洞大般若洞两人字辨释》一文中,认为是“佛”字,而不是“化”字,更不是“太极图”。 5. 《四川文物》1997年2期,张划先生在《安岳大般若洞怪图辨析》一文中认为“这一怪图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义词’”;“它不仅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宗教内涵,也具有至为深刻的哲学意义。”其结论是:“双人图涵盖三教,包容列经,对应万物,象征宇宙;对三教融合的历史进程,对古人宇宙观、方法论、儒道易学、丹学及宋代图书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具有认识价值和启发意义。双人图的最成功之处有三:一为颠倒,二为二进,三为至简。大道至简,越高层越简,越简而其包容性越大,涵盖面越广。从哲学角度,双人图与太極图一样,均涵盖整个宇宙。而从宗教角度,双人图可对应三教,太極图则不能。” 6. 《普州文学》2004年10月(总第3期),李再红同仁在《破释安岳大般若洞两人字之悬谜》中,认为图是佛经之“心”字。 还有不少研究者,都各有见解, 但说法不一,不再赘述。 以上诸多观点都未获公众认可,我也认为不是正确的答案,我觉得上面的观点要么太过牵强,要么小题大作,牵扯太广,生搬硬套,偏离本意。 我们之所以要破解这个历史之谜,不是为了当“活神仙”,而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意,搞清楚历史的真相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我研究自贡市级文物怀德白塔和破解国保文物富顺文庙裸体男童塑像之谜的经验,尝试对安岳大般若洞顶的颠倒双人字符进行破解。 其洞名为大般若洞,所以,这个洞与《大般若经》有必然的联系,那么《大般若经》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佛经呢? 《大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共600卷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 《大般若经》是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开演的甚深经典,被称为“佛母”,所以从洞名“大般若洞”我们能够确定洞中央的中心人物一定是释迦牟尼佛,尽管释迦牟尼佛手中未持标志性器物——空钵。 颠倒梦想与众生颠倒 什么是颠倒梦想? 颠倒梦想有四种——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空为有,以无我为有我。大概意思就是说:佛教说的苦你认为是乐,佛教说的不净你认为是干净的;佛教说的无常,你认为是常的;佛教说的无我,你认为是永恒的。 在下列佛教经典中我们能寻找到“颠倒梦想”和“众生颠倒”的诠释: (1)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1)中的经典原文:“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 (2)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中经文记载:”但愚痴众生颠倒想覆。不知不见不生信心。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天眼。观察一切众生。观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能在于身中。而不知见。我当教彼众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妄想颠倒垢缚。具见如来智能在其身内。与佛无异。如来实时教彼众生。修八圣道。舍离虚妄颠倒。离颠倒已具如来智。“ (3)《楞严经》(第一百六十六段)中记载:“由是故有,众生颠倒。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 所以,找到“颠倒梦想”或“众生颠倒”,已经打开了通往最终答案的法门。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认为颠倒双人字符代表的就是是佛教里的“众生颠倒”的含义,因为“众生颠倒”里的“众”字已经有两个“人”在里面了,已经非常之接近。但是我依然觉得仅仅一个“众生颠倒”的概念似乎太模糊,而且不精准,最多也就说对了三分之一。 为什么只说对了三分之一,那还有三分之二是什么呢? 还有三分之一是我们对洞顶颠倒字符最本真最细致的辨察,最后三分之一则是找到颠倒字符表达的深远意义。 一个佛教故事里深藏的答案 我认为,洞顶的颠倒字符不是一个字,它表达的是佛教对世界的一种看法,是一部佛经里一个未被重视的佛教故事的意象表达和对深奥佛理的无声传递。 那这是一部怎样的佛经呢?
这部佛经就是大名鼎鼎的《楞严经》,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它是佛陀的弟子们整理记录佛陀的言行说法的一部著名佛经,所以《楞严经》依然是属于释迦牟尼佛的,并且《楞严经》和《大般若经》宣讲的义理是相通的。 在《楞严经》(卷二)里记载着安岳大般若洞颠倒双人字符最原始,最直接,最本真的答案,原文如下: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 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 下面我结合以上经文详细破解颠倒字符的含义: 颠倒的两个人字,一个代表的是经文中的“汝等之身”,一个代表的是经文中的“如来之身”,“身”分别代指凡人之“人身”和如来之“法身”,在大般若洞顶,古代雕刻设计师使用“人”字间接而形象的刻画出了经文中的“汝身佛身”的概念(用两个相互颠倒的人字来形象的描绘了“汝身”和“佛身”两个颠倒的身体),“若此颠倒,首尾相换”,所以,两个人字首尾颠倒完全是依据佛经而作。 颠倒双人外部的大圆圈,则是经文“圆妙明心,宝明妙性”的意象表达,“圆妙”一词直接升华为包围颠倒双人字符的一个大圆圈。 仔细辨察,颠倒字符圆圈内和外都有无数阴刻的斜纹线,(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没注意过),而就在不远处的华严洞顶与之类似的“唵”字圆圈内外却没有这样的斜纹线。这有什么区别呢?这种斜纹线是什么呢?
这种斜纹线刻画的是海水纹,代表的是海水,海潮之意,所以这些斜纹线刻画的就是经文中的“海潮音”,“海潮音”布满圆圈内外,就是经文中”发海潮音,遍告同会”,“目为全潮, 穷尽瀛渤”,广布天下的意思。 “目为全潮”什么意思?即把它认为是全海之潮,就是全部的大海。
“穷尽瀛渤“的“瀛”就是大海;“渤”就是内海。以为我这一点点小水泡,就是整个大海。内海、外海、大海统统包括在内了(圈内海水纹代表内海,圈外的海水纹代表外海,内外连接成片),所以这圆圈内外布满的斜纹线就是海水,就是海潮音,就是目为全潮,就是穷尽瀛渤,这完全是依据佛经而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