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北大某校区主要原因就是北大说的现有校区超了容量,既然超了容量为什么还要扩招?有几年在本科生招生中说的因为报考踊跃就扩录,这些年专业型硕士招生中居然提供不了住宿,提供不了就走读,那么学生的钱从哪来?专业型硕士早就应该取消了,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没学要考法律,考上还是学习法律,这是什么教育?本科学习法律是大概,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还是大概,这是什么逻辑?
北大采用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现在用现代法修建教学楼和住宿楼,也在外观上保留古建筑风格,什么百年建筑不能动,那千疮百孔的建筑保留是一种伤害。也明白修建需要时间,在内部设施完毕后应该有一年的通风空运行检测工作,现在成为北大某校区可以没有问题,但之后不可以。
北京大学也可以有研究生校区和本科生校区,分开设置,同时必须放弃深圳研究生院,都只能在北京,还要在北京城区。因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开设置校区更是利于学生成长,可以有着文科类研究生校区和理工类研究生校区。再说医学院,以上已经谈及过修建,现在做不到,但以后医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都是在一个校区学习(可以是放在生物系下面),可以大三以上学生到医学部学习,不能再有“北京大学医学部”这个招生单位存在,如果做不到同意把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组建北京医药学院,和北京大学合作办学,北京医药大学只存在医学类专业,不仅仅可以和北京大学合作办学,还可以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办学,研究医事法律和医疗管理所需要的医学知识由北京医药大学提供,主流倾向是在综合大学设置医学院,但是确实难,那就采用合作办学方式进行。有着660分的临床也要有着560的护理招生,不是可以有,是必须有。对于本科生宿舍编制6人,硕士不超过4人,博士不超过2人,对于硕士博士来讲最好是一人一个小单间,在一个大房间里,可以不用屋内卫生间,但是每层楼都应该有合适的洗漱位置,如果按照60人配,应该至少有着12个蹲位和水龙头。
当下已经认识到52年院系调整和跨市设置校区存在的问题,应该是有着一些整合,整合可以有着学科互补又可以有着专业更为集中的合并,级别相差不大,在一个地方内,比如西北大学合并西北政法大学是看重他的法学,复旦大学合并华东政法大学也是这样。
再说回北大校区设置,本科生是在北大未名湖校区,研究生理工类可以是用中国科学院中关村校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并),文科类可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并),鉴于扩大那么医学院采用合作办学方式。对于理工类研究生校区在中关村设置,中国科学院大学现有校区转为他用,对于中国科学院下属全部研究所转制,要么是与驻地高校合并,要么转为事业编制,要么转为公司制,都不得在冠以中国科学院名字,不得在再全国范围乱建,比如上海研究所就改为上海天文研究中心,事业编制。
至于北京吉利学院校区以后转变为昌平区的中学办学校区又或者成为中国政法大学或者中国石油大学办学校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