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味觉记忆(叁)
——油茶
味觉记忆这个系列文字搁起来了两年,今天再读(壹)(贰)后感慨颇多。于是决定再续前文,继续寻梦往昔岁月。
今天想说说油茶。其实油茶是个很古老的吃食,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期。是不多的几样流传了几千年的古食。亦菜亦饭是中国上古传统食品的一个特点。现如今的藏食:酥油糌粑在功能上就完全继承了上古油茶。
历史渊源本文不在赘述,还是书归正传,说说那记忆中童年的味道。
乐山油茶,不得不说是油茶界的一朵奇葩。众所周知,油茶分南北两大流派:北方面粉咸油茶,南方米粉甜油茶。我们乐山的却是不南不北的米粉咸油茶[捂脸]。既有南方米粉细腻化渣的温婉,又有北方盐咸姜辛的犷达。形成我嘉州独特的性格美食。
童年的记忆是在那萧瑟的冬天,清晨推开家门,手里拿上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大搪瓷盅盅一边哈气一边小跑,穿过北门桥跑到里仁街靠张公桥的油茶店。外面一般排着队,等到轮到我了:
“阚嬢嬢,打碗油茶![呲牙]”
“加蛋不?[发呆]”
“不加。[撇嘴]”
阚嬢嬢接过盅盅嘀咕一句“拿弄大改盅盅[发怒]”,然后像是表演杂技一样行云流水的打上佐料:盐、味精、葱花、黄姜末、辣椒面、芽菜。锅里的米糊舀上一大勺,看看盅盅,邹邹眉头再添小半勺。回头抓一大把油馓子码上去递出来:“端到,看烫!”
[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接过盅盅,左手换右手的边换边往回走。
到家把馓子一搅转了分成三小碗,就着厂里伙食团的大馒头,一家人就热碌碌的吃顿早饭。
记忆中,那个油茶的油馓子刚刚拌匀的时候,入口油韧又不失酥脆,恰到好处的一点盐味极大的增强了适口性,咔嚓一下,馓子崩碎开来,臼齿把姜末和着葱花一磨,那股辛辣浓香烘托出辣椒面的热烈在唇舌尖上舞蹈着,芽菜的醇香清脆被这股热烈一激发,再被米糊温柔的一包裹再顺着喉头咽下食道。热碌碌的从口到胃,幸福感油然而生!
可以想象,冬日的清晨,这一口滚烫辛香是多么多么的幸福 !
多年后,心里的一个结就是“加个鸡蛋是啥味道?”
当年一个鸡蛋五分钱呐!加不起呐!
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吃过加鸡蛋的油茶,总是想保留着那份神秘与期待:那是个什么味道?呵呵 !
庚子中秋八月十六夜码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