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本报《旅游》栏目
嘉宾:西昌鑫龙国际旅行社董事长魏叔康
泸沽湖女儿国旅行社执行总经理封洪英
西昌铁路旅行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德龙
教育旅行社经理肖霞
金英旅行社总经理马小莹
交通旅行社经理伍棉秋
大凉山旅行社经理王梅
问题:西昌如何打造凉山旅游大门户?
怎样把彝族文化资源做细做精?
西昌的旅游景点该怎样包装?
观点总结:7家旅行社老总认为,西昌旅游的现状概括起来是:1、规模不大,特色不强,档次不高。2、景区景点功能单一、老化,产品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缺乏精品。3、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普遍处于“小、散、弱”状况,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旅游市场不规范。
点睛还需民族文化
观点:旅行社老总们认为西昌旅游资源丰富,但点睛之笔必须是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旅游名城,西昌旅游一定要在民族文化上下功夫。应该坚持挖掘民族特色,把门可罗雀的奴隶社会博物馆打造成荟萃民族风物的精品。合理使用现在的资源,使整个行业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大打文化牌。
声音:西昌鑫龙国际旅行社董事长魏叔康:
“西昌最引以为豪的是邛海、泸山、卫星基地等几个景区景点,西昌旅游多年来也是主要靠这几个景区景点苦心经营。可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因素,这几个地方多年来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很难再有让游客感兴趣之处。”
“正是由于邛海、泸山和卫星基地的盛名,使西昌其他独有的旅游资源被掩盖了,难觅新的旅游卖点。”其实,许多游客到西昌除了游山玩水之外,还有一个目的:感受凉山州府的民族文化氛围。
西昌铁路旅行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德龙:凉山州内的旅游业者可以主动地开发一些高端市场。比如可以为一些高收入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深入式的旅游,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似的一个景点接一个景点的赶场子,而是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景观、人文等,通过个性化的服务产生高附加值的旅游项目。
综述:做景点要从市场出发———凉山的很多景区非常有特色,有很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但这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很多景点的规划都是所谓的专家们拍脑门做出来的,根本没有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导致景点卖不出去,做出来的产品成不了好的商品。
做好西昌旅游门户———就目前看,能展现彝族文化的地方,都在我州较为偏远的县,山高路远。对大多数游客来说,乘车到各县领略民族风情是不现实的。那么,政府可否通过协调,将各县的艺术团引入西昌,与西昌旅游相结合呢?本来民族风情园是硬件设施很不错的一个地方,现在却几乎搞成了儿童游乐园,为什么不尽快丰富和完善它的内容,在此处展示我州独有的民族文化风采呢?
客人来了,一到西昌就能感觉到凉山的神奇,浓郁的彝族文化。比如说,导游在接待游客进入凉山时就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导游的着装有些随意,导游如果能穿上有特色的民族服装,让游客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凉山的民族文化,那就更好了!还有,游客一进入西昌城区,拿什么给游客看?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充分展示凉山州以彝族文化为代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特色,通过开发彝族文化精品,从城市风格、建筑特色、文化设施、民族艺术、民族服饰、民族风情、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民族历法、民族工艺、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展现彝族文化风貌。做好奴隶社会博物馆、民族风情园为代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彝族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
建设一批民族文化工程———西昌要站在全州旅游发展的思路上,开发一批民族文化珍贵资源,培养出一批民族文化优秀人才,创作出一批民族文化艺术精品,推出几个具有国内较高水准的彝族歌、舞、剧作,建设一批民族文化基础工程,以彝族文化为特色的彝族风情等特色文化和艺术精品得到展示和提升,建成具有鲜明彝族特色的旅游文化基地。
各旅行社老总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目前西昌旅游景区(点)开发的总体水平不高,还没有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旅游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许多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出来,有些很好的旅游资源却被低水平的开发糟踏了;缺乏具有较深文化内涵、高质量、高品位和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尤其是缺乏具有轰动效应的精品。
旅游市场需规范
现象:西昌旅游市场存在无序恶性竞争。
声音:交通旅行社伍棉秋:由于进入门槛低,有的旅行社下设七、八个部门,这些旅行社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机、一台传真机即是一个独立对外营业的单位。“有的甚至租办公室的钱都省了,就在家里办公。”由于这些“皮包社、黑社”经营成本低,纷纷采取“超低价”的手段同正规旅行社争夺客源。“以前到泸沽湖3日游的报价是1180元,现在300元客户还说是天价。眼下,接一个游客的平均毛利仅20元,长此下去,旅行社怎么经营、怎么发展?”
金英旅行社总经理马小莹:“表面上占了便宜的游客实际上成了最终的受害者,他们被引诱来往于价高质次的自费景点和购物点,正常的游览时间被压缩挤占,实际支出往往大大超出所报团费。”
铁路旅行社副总经理党德龙:“恶性竞争破坏了西昌旅游行业的总体形象。”
综述:打价格战仍是商家唯一的手法,这是各旅行社之间大都回避不了的做法,所以价格因素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交通旅行社伍棉秋和泸沽湖女儿国执行总经理封洪英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一个旅行社没有太多的下级部门,但是现在旅行社为了把市场做大,下级部门也相对增加,比如说西昌有21家旅行社,每个旅行社下属4个小部门,那么西昌这一行业就有84个部门。部门增多难免以低价来营销。价格下来了,对游客有什么好处吗?老总们回答说,不仅没有好处,相反对游客的出行没有基本的保障。因为旅行社组一个团价格没有上去,一是对游客造成旅游质量风险;二是旅行社无意中增加了自己的负担,像280元这么一个团,旅行社的利润空间少了,游客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旅行社对游客的赔付,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做票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随着“5·1”、“10·1”机票不打折、酒店涨价以及搭车涨价现象使得报价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景区,让游人在选择凉山旅游时有了更多的犹豫。另外,返程票也是制约旅行社操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西昌市本身始发站就很有限,过去,仅有的一些卧铺票基本上就是掌握在各旅行社的票务人员手中。为满足游客的需要,这些人还将攀枝花等地的卧铺票网罗到西昌,解决游客返程问题。收取了不低的手续费,以及其他原因,遭到人们质疑。今年春节黄金周就让有的旅行社因为得不到返程卧铺票,只有临时购买飞机票,增加了成本,导致无利可图。担心重蹈覆辙,一部分旅行社在招徕游客时顾虑重重。因为,谁都不愿意做亏本生意。
“天生丽质”还要善于营销———各旅行社老总意识到,旅游业是“注意力”产业,要想保持对游客的长久吸引力,仅靠“天生丽质”是不行的,还要善于营销。“西昌有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放眼全国甚至省内,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西昌与他们比起来并不差劲,有的时候西昌还超过了他们。西昌要想吸引国际旅游者并保持对国内游客的长久吸引力,就必须充分了解国内外旅游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策划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然后通过最有效的推广和促销手段把他们吸引过来。”“今年1月6日—12日由州委书记吴靖平带队在成都、重庆两地举行的‘阳光之旅’宣传促销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策划典范。通过‘阳光之旅’宣传促销,春节黄金周期间,西昌市接待游客10.46万人次,同比增长56.12%;旅游收入1706万元,同比增长120.41%。”老总们说,“可惜,这样的营销策划搞得太少了。”
教育旅行社肖霞,在国内旅游交易促销会上,由于投入不足,“连一个像样的展台都没有,仅在人堆里散发些宣传资料而已”,未起到好的宣传效果。各旅行社希望政府加大对西昌旅游营销的力度,突出旅游品牌和主题宣传,增加宣传经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广告等宣传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提高西昌的知名度。
景区景点老化:正视现实解决问题
现象:看一下旅行社的广告就可以掂出西昌的“分量”———泸沽湖、木里香巴拉之旅……鲜见“西昌”端倪,它的“出镜”方式顶多在行程中作为一种进入泸沽湖等凉山各旅游景点的一个驻足。让更多的游客忘了西昌。
数不清的景区景点、全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国家级的3A景区、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西昌向来不乏诱惑力,但为什么就无法打动游客?从西昌景点的具体分析上不难看出,除邛海、泸山这样的自然风景名胜之外,也没有什么风景是通过人工装饰出来的。泸山、邛海、螺髻山、卫星基地虽各具特色,但也过于大众;邛海公园、卫星基地也缺乏非去不可的底气。如果把西昌单个景区景点置于整个旅游大环境中比较的话,西昌的景点既不完全吻合凉山民族游的定位,更缺少美姑、昭觉、布拖的民族特色和人文气息,放到全国来看就更是缺少显著特色;最要命的是,西昌的景区景点老化严重,老总们表示凉山在大力宣传促销的同时忽略了旅游景点的开发。一个缺乏新元素的旅游城市自然要被市场无情冷落甚至抛弃。
声音:西昌鑫龙国际旅行社、泸沽湖女儿国、教育旅行社:“旅行社必须面对市场,现在的游客来凉山就是冲着泸沽湖来。我们必须根据游客的好恶选择目的地。他们并不否认西昌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邛海、泸山、螺髻山……风景好,但游客玩了之后感觉毫无民族特色———这是事实。游客要看的是他们听得多的民族风情的东西,这是他们想去感受的。
据老总们分析,近几年来两大黄金周外出旅游急剧降温,旅行社并不火爆的原因有很多,但西昌的景点老化则成为游客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同一目的地的景点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缺乏吸引力,许多爱新鲜的游客抱怨没什么好玩的。此外,担心景点人满为患令人出游顾虑重重,不少游客选择了避峰出游。
态度———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各旅行社的老总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迎接八方佳宾。但目前的形势逼着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营销仍然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还有时间与主流媒体接触,把更多游客吸引到凉山来。各旅行社要抓紧平时的机会,迅速组织外联,抓紧确认旅行计划,争取组来更多的团队,招徕更多的游客。红色旅游让我们看到了凉山的旅游氛围由冷变热、人气渐旺的良好势头,我们要抓住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契机和西昌创建优秀中国旅游城市的大好契机,进一步升温凉山民族特色旅游。作为四川南大门的凉山可以依托民族特色旅游,加强与周边市场的联系,大力发展旅游,为西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也希望职能部门能配合我们将更多的游客吸引进来,留住客人,为凉山的旅游发展大计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