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156|评论: 1

[民生杂谈] 又见“被针扎”谣言,除了辟谣,我们还要关注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5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见“被针扎”谣言,除了辟谣,我们还要关注什么?
分享:
[url=] icon-weixin.png [/url] [url=] icon-qq.png [/url] [url=] icon-weibo.png [/url]

2021-10-12 来源:新京报

1211399305_16339190555641n.png

▲10月10日,广州天河警方通报:网友自称商场内被人扎针,排除有人故意传播艾滋病。图/广州天河公安官方微博截图

10月10日,广州天河警方一则通报引发舆论关注。 根据通报,近日有两名网友先后发帖称,在广州天河某商场被人用针头扎伤,担心感染艾滋病。天河警方经过调查,排除有人故意针扎路人传播艾滋病的情况。其中一名网友因编造散布“被针扎”的虚构信息,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在网吧、公交车等公共场所“被针扎”,是早些年一度流传较广的谣言。该谣言看似提醒民众外出时小心,提防座位上可能出现的“带血的针头”,其实变相加剧了民众对于艾滋病的恐慌和歧视。 那时候,民众信谣传谣,有着与当时社会相符的心理,但可以肯定的是,造谣传谣者皆不能从中获利。

而今时过境迁,与早些年相比,当前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自媒体与流量经济的兴盛,“被针扎”谣言可以催生流量,带来真金白银的好处。 因此,当前在查获造谣传谣者之后,除了依法处罚之外,也要着重追问其动机,评估其是否从中获利。若存在借谣言谋取不当利益等现象,应附带相应的经济处罚,使造谣传谣者得不偿失。某种程度上,这也能遏制自媒体对于此类炒作的畸形需求。

此外,在广州市这两起谣言当中,有一种现象也很值得关注。 造谣者庄某供认,因不久前有不洁性行为,害怕感染艾滋病,急需阻断药物。看到此前的“被针扎”谣言的贴文后,庄某虚构“在相同区域被针扎”的经历,在同一平台发布,并与原谣言制造者取得联系,意图向其讨教获取阻断药物的途径。 可以看出,庄某虚构“被针扎”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对艾滋病检测和药物的需求。尽管庄某最终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帮助,但通过谣言来满足需求,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做法,也让社会及其本人都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实际上,我国在艾滋病的检测与治疗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制定了相应规则。比如,匿名检测、免费提供艾滋病诊疗的基本药物等。 但在现实中,确保个人隐私权和便捷获得帮助,仍是一对难以兼顾的矛盾,以至于一些免费的艾滋病保障与服务,面临难以获取的现象。 此事也警示相关部门,需要切实落实相关保障机制,在确保隐私的前提下,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满足一些人对艾滋病检测与用药需求。如此,才能真正杜绝一些非正常渠道乃至违法的方式。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当中,制谣传谣的动机与后果,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很可能还带有苗头性质。为此,广州这两起“被针扎”谣言,无论是借机赚取流量,还是希望以此获得艾滋病药物,都是值得重视的新现象。 对于此种谣言,既需要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来处理,也需要前瞻性地把握变化、更新治理策略,从而避免此类谣言的新动机催生新危害。(罗志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2-2 12:50
谣言止于智者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