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5660|评论: 2

[雄州风采] 观看《红旗渠》, 想念“东灌人” 学习红旗渠 感恩东灌人 (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看《红旗渠》, 想念“东灌人”
学习红旗渠   感恩东灌人

作者   陈永乾

b5f14c288af012091cc56429369ed62.jpg

     张恩和同志是历史见证人之一。
     2021年10月26日,我到简阳知名的养老机构“爱晚中心”去拜望90高龄的张恩和老人时,听说我在收集与“东灌”有关的资料,他不顾年迈多病,反复住院,再次拿起多年未动的笔写起回忆录。那时,他刚出院,吸着氧气,比较虚弱。
    庞征,作为简阳水电局局长是敬业的。张老告诉我,是他陪着庞征局长到省水利厅借到工程区域的航测图,搞清成都平原与简阳的海拔高度差,以便下决心搞东灌工程,当时,还希望能说服相邻的兄弟县联合一起干。可是,对方只凭想象,对水从龙泉山西面的平原流到龙泉山东面的山坡上来深感怀疑,他们抱着“远水不解近渴”的观念不放,不愿参加。庞征局长参军前学习过水利,他坚信“东灌工程”可以实施。而深受干旱之苦的简阳人民,迫不急待地要展开打通龙泉山隧洞的前期工作,庞局长决心既定毫不动摇:不找别人,咱们自己干!相关工作随即铺开。
   8月10日,县革委会选派杨昌尧、王长洪、徐世勋、姚辅华、杨正金、孙家槐、王寿良、谢有奇8人登上龙泉山,向贾家区革委会借了20元钱,就在贾家中学的空置教室内开始办公。
   9月28日贾家区首批750位民工到位,搭工棚、修通道、架电线,做了前期工作。
   老回忆,是他陪县里领导先后到邻近的某些县邀请他们联合建设“东灌”,都被对方婉拒。令人感动的是,龙泉山隧洞打通后,水流穿山而来,简阳仍顾全大局,在工程的相关设计上仍留有余地,邻县单位照样能从“东灌工程”中受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张老感慨地说:当年建设中他们袖手旁观,是因为他们抱着“远水不解近渴”的旧观念,怀疑水可以从龙泉山西面的平原流到龙泉山东面的山坡上。因不相信海拔高度的科学,怕担当“劳民伤财”责任。“东灌工程”建设的成功,说明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愚昧” ,同时证明了“谁敢知难而进,谁在逃避责任”。   
    —— 即使可以从别人的奋斗成果中得利受益,但是分享者怎么体会得到建设中的悲愁欢乐?怎么感受得到十年鏖战中,简阳一县举全县之力,开创者经过了多少艰苦卓绝?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2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当简阳盼望上级下达关于“东灌” 工程的批文时,1969年9月29日,成都军区政委、四川省革委会主任张国华同志到简阳视察工作,简阳领导惊喜万分,大家向张政委汇报了打通龙泉山,引水到简阳,解决干旱疾苦的重要想法。张政委当即表示,坚决支持简阳人民造福子孙的雄心壮志,他主动提出派驻成都的铁道部第二工程局隧道工程队支援。有了这道“尚方宝剑”,1970年2月20日,春节刚结束,简阳人民就举行了龙泉山隧洞破土动工誓师大会。
   全国劳模张泗州开挖了第一锄。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长达十年的奋战中,“东灌”建设大战场涌现出一个个英雄的集体:有“开路先锋”贾家区,有“奋战泥石流”的三岔区,有“奋战水帘洞”的红塔区,有被誉为“灯杆堡精神”的洛带区,有被称赞为“一盏马灯闹革命”的养马区,有“鸭棚子营部”的石板区,有被传颂为“舍死抗缺氧”的镇金区,有太平连的“九女突击班”、成都24名女司机组成的汽车班、红旗工程队的“铁姑娘班”,清风工程队的“女子炮工班”,棉丰工程队的“女子石工班”,灵仙工程队的“女子攀登掘进排”,石盘工程队的“红鹰战斗队”的“巾帼英雄”。
     每一个引号都包含着许多感人的真人真事。《东灌故事》编辑群正在收集的故事中也许有的还更加动人。
    这些英雄群体中,最令人敬佩的是“开路先锋”贾家区。第一个到县水电局提出“打龙泉山隧洞”建议的,是贾家区老君乡的水利员黎成福。他们第一个提出打隧洞的书面方案,第一个开赴龙泉山为工程修路、搭工棚、架电线,第一位献出宝贵生命的水利战士来自贾家区,就在隧洞破土动工誓师大会的第三天。他们在关键时刻发出豪迈誓言:“宁蚀十斤肉,脱下几层皮,27日(1971年)打通第一段,一分一秒不能移”。经过战塌方、抗缺氧、斗洪水(河堰跨塌涌水入洞)的殊死搏斗,终于提前17个小时完成计划,还实现了“上下导坑一条线,两头钻杆杆对杆”的奇迹。贾家区的水利战士,硬是凭着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首战告捷”,扭转了“出师不利”的被动局面。“隧洞打不打得穿,逗不逗得拢”?压在水利将士心头的这些大石头,终于落地,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贾家区,不愧“东灌工程”响当当的第一。军宣队赠送他们一面锦旗,上书“没有困难在我眼下,没有艰险使我害怕,兴修水利为革命,铁山也能把它熔化!”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后,他们建立“东灌人”及“东灌之友”微信群,水利战士及后代青年陆续加入,他们用实际行动代代传承“东灌人”精神,如《东灌故事》编辑群就是“东灌之友”的主力,正在为弘扬东灌精神征稿、编辑。他们中,有“东灌”宣传队的第一任队长、第一位提出兴建“东灌”纪念馆的冷林熙,有曾在修三岔水库快拉多运竞赛中创出佳绩、现任简阳老龄协会秘书长的邓仲,有当年办油印报鼓舞“东灌”战士的高亚夫,有当年在简阳下乡的内江知青、小说《泥土上的芳华》作者游国柱。他们肩负着“东灌工程”建设者精神承上启下的特殊使命。
   别以为“东灌工程”建设,因为多是与泥、石、水打交道,就认为那是蛮干死拼,它的成功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没有铁二局的精测队,没有省、地、县三级科技人员的精心堪测和设计,没有干部战士的认真监测和施工,就不能保障长达十三里的龙泉山隧洞打的端对得准。如:内江地区水电局堪测设计队的严绍全用一台手摇计算器(不是机!)从上万组数据中先初算到精算,进行了5次以上核算、校对、修改、提级,最后将误差精确到万分之三,其中包含多少心血与智慧。后来,这个成果被编入成都工学院(后来四川大学的组成部分)的《水工建筑物》讲义和《都江堰灌区工程》一书。在施工过程中,堪测技术员在泥泞和污水中,一路沿隧洞斜井来回上下跋涉、测量指挥,她们中,毛新民和蓝蜀蓉都是拖儿带女的年轻妈妈,一干就是12小时,那得忍受多少难言的尴尬与辛酸啊!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数不清的生死考验,闯过说不尽的道道难关,顶过多少让人心惊肉跳的重重风险,1972年4月26日19时10分,在这个令人永世难忘的徬晚,东西两路水利大军打通最后一道屏障,胜利会师!欢呼声,口号声回响在龙泉山深处。喜讯飞向简城,简阳人民广播电台立即报道了这一特大喜讯。大红喜报贴到县防疫站的橱窗里,简城人民或围在高音喇叭下,或聚在大红喜报周围,奔走相告的人群沉浸在无比喜悦中,不知有多少人,尤其是工地上的水利将士们,彻夜难眠!
   
    1972年5月1日,简阳县隆重召开庆功大会,100名英姿焕发的水利战士组成的报喜队,在简城大街小巷巡游三周,简城人民万人空巷。20名优秀的水利战士登上主席台,少先队员为英雄们献上了鲜花。这是简城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热烈场面,在那个年代水利战士就是简阳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0月1日零时,龙泉山隧洞西端的水闸开启,长达十三里隧洞线上,沿途每个斜井旁都挤满了人群,记下了滔滔岷江水第一次通过龙泉山隧洞的分分秒秒。凌晨1时25分,第一波银水从龙泉山隧洞涌出,顿时响起群众的欢呼声。人们从四面八方专程赶来,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和老太婆,守望了一整夜。此时,热泪奔涌,情不自禁高呼起来:“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他们用颤抖的双手捧起甘甜的泉水吸进掉了牙的嘴里,搅动着舌头品味着这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幸福!
    这样激动人心的场景不是电视电影编导出来的,这是发生在“东灌”建设中活生生的事实。
    1973年2月25日,经四川省革委会批准,简阳县举行“庆祝简阳龙泉山引水工程第一期工程竣工通水大会”。会前会后,从 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报导。
    2月1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凿山引水灌良田,艰苦奋斗谱新篇》的专题录音报道,同时播出诗朗诵《龙泉赞歌》。
    2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打通龙泉山,引水都江堰》的专题新闻报道,四川台一天转播三次。
    2月20日成都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前身)播放了峨眉电影制片厂录制的《都江银水穿龙泉》的记录片。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庆祝大会当天,在龙泉山隧洞正上方搭建了主席台,另分设三个会场,约十余万人参加。
      会议空前隆重,在24响礼炮声中拉开帷幕。由工程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陈元忠主持,内江地委副书记、简阳县委第一书记陈涛致辞,四川省委书记李大章为正式通水仪式剪彩。
      会议有239个单位750多位来宾参加,其中有来自河南、山西、湖南、江西、贵州、新疆、福建、西藏等省区的代表,还有43个单位送来贺电、贺信、锦旗和其他纪念品。他们参观工程后,学习了经验受到了鼓舞。
      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人民出版社、人民画报、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科技教育电影制片厂、四川日报、四川画报、四川人民出版社……等新闻单位及中国秋季广交会都先后对龙泉山水利工程进行了报道。
     不仅如此,“东灌工程”还引起了国际的关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副局长郑尼·马丁率团到来考察,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的古斯塔夫森先生也到访“东灌”工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灌工程吸取了红旗渠因漳江上游被截流,水源得不到可靠保障的教训,为避免“东灌工程”与原都江堰灌区争水源,在四川省水电厅金监副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大胆改变原来的长藤结瓜的方案,把原计划建87座中小型水库改为建超大型的三岔水库。这样一方面可在旺水季节从都江堰引水储蓄于库,一方面可在旺水季节收集雨水于库,从而保障工程自身四季水源充足。这样的方案对工程全局来说是非常科学的,是长远宏伟之策。但是三岔镇及附近的老百姓必须付出极大的牺牲,库区人民眼看盼望了千百年的甘泉流到自家门口,却为顾大家而要舍小家,扶老携幼,依依不舍,流着热泪,几万人告别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热土。有位老太婆,已经走了一段路的她,突然转身回去,含着热泪捧起一把老房基的土,小心翼翼地装进小袋里,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寄托对故土的思念……。这样的场景,不是编剧故意的设计,也不是导演为了“扇情”,而是让真事告知你,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能创造历史奇迹!在党的教育下,老百姓能顾全大局!
      回顾759个日日夜夜,在打通龙泉山隧洞的每时每刻,长达十三里的施工面上泰山压顶,水利战士们面临着粉生碎骨的巨大威胁。再说,因为隧洞太长,分段开挖,还得担忧“打不打得穿,逗不逗拢”,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万一出错劳民伤财等等顾虑,都是压在领导干部肩头的千斤重担。“东灌工程”水利将士这种“泰山压顶不弯腰,千斤重担挺脊梁”的担当精神是“东灌工程”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在龙泉山隧洞建设中,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四川省第二水利工程队和水电部第七工程局灌浆队、内江的红卫煤矿对我们“东灌”建设均给与了大力支援。铁二局李文德、姚仲伯和省二队的张志明,三位工人老大哥的坟墓至今安葬在他们曾经为之献身的龙泉山隧洞旁的山上,日夜守护着“东灌工程”第一水库的平安,默默守望着绿水青山和附近田野的丰收景象。
     铁路建设者走南闯北,辗转四方,念想一直存在心中。李文德的儿子李庆树,直到退休多年后,他自己也成年过花甲白发苍苍的老头了,才于2021年10月8日,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来到父亲的坟墓前,第一次给父亲深深地叩头。

af5cc18034c98f6a9817c80f71220d9.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