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与信仰
文/南湖居士
俄乌之战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局势走向是各方媒体关注的焦点新闻,关于是非对错的激辩,也引来了广大网友参加热议。笔者先前在论坛里面发布了相关的帖子,很多回复内容表明,支持普京的委实不少。
然而,从互动过程中来看,他们对“偶像”的了解,其实停留在非常表浅的层面。虽是崇拜,又不愿意去深入挖掘,这个硬核的大脑当中,所思所想究竟为何物。提及欧亚主义的名词,绝大多数人几乎一无所知,偏偏单纯地拿履历光鲜、表现强势、敢于冒险,作为喜欢的理由。于是乎,因为持有好感,所以认同与赞赏普京的一切,自然沦为了“唯立场论”的附庸,闹出“认亲不认理”的笑话。
如果说一位政治人物心怀宏伟远大的抱负,本是无可非议的,可是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构想,未免太不切实际。通过威权的、保守的、沙俄传统的价值观复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美其名曰后工业文明时代。未来能否获得成功,目前还不容易判断,以目前的国际反应而言,估计可能性十分渺茫。不过,企图借此对付现代文明世界,否定人类的当代文化成果,便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了。举个例子,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失败尝试,大概是前车之鉴吧。
深奥的东西聊的多了,反而招来拒绝思考者的厌恶。那么,科普到此为止,我们回到立场的话题。假使一个人的眼中只有立场,注定变得心胸狭隘。其根本原因在于,立场仅仅是站队的选择题,它不需要讲道理,不需要接受知识,亦不需要明辨善恶,只用把自己的荣辱,完全寄托在某个团体,甚至是某个人物的利害得失上面,便足够了。至于绝对服从的结果,往往是丧失理智的效愚忠。譬如,中国古代有“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日本武士道曾经的“切腹自尽,以谢天皇”,希特勒同样说过“我的意志决定一切”……
记得念大学的时候,和一位同学探讨华人的信仰问题。我提出的观点是,想让民众真正的树立信仰,我们还得依靠许多代人的不懈努力。当时他立即反驳道,中国人一直是有信仰的,这个信仰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以为,如今走进类似误区的人仍然普遍,连信仰和立场的基本概念都没弄明白,最后免不了混为一谈。信仰的对象是一种主义,或者一种教义,以客观事物为奋斗的目标,能够根据固定的标准区分美丑;立场却完全相反,所有论调和举动,在维护主观事物的基础之上出发,没有原则,输赢胜负成了唯一的评价方式。
那就是立场与信仰的本质差别,凡是有利于个人崇拜的偶像,“唯立场论者”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寻找各种各样生硬的借口打圆场,替其掩盖过失与罪行,哪怕是昧着良心的颠倒黑白。最典型的案例,是劣迹艺人偷逃漏税遭到曝光后,粉丝们竟然盲目地声援明星的违法行为;还有几个月前的“女子与老外吵架”事件,多少人在没有理清楚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只是一向看不惯外国人的缘故,然后带着成见在评论栏表态。
总之,若是世人抛弃了信仰,取而代之的是立场,大家乐意的,或是被迫的,统统卷入无底线的恶意攻击,恐怕离天下大乱已然不远了。届时,山头派系林立,建设法治社会更是无从谈起。但愿人们在往后的岁月里,多学习一点,多钻研一点,少一点浮躁,遇事保持冷静去分析。开放包容,我们的进步道路才能越走越光明。
2022年4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