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777|评论: 5

[文学.历史] 【头条号】诗人的等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头条号】诗人的等次



                         作者:李 霞



       古今中外传世的不朽诗篇,多是有篇有句的诗,也有有篇无句的诗。前者主要是古典诗词,后者主要是现代诗歌。

       与何为诗、何为好诗一样,都想说,但几乎都说不清,又不能不说,的确让人困惑。其原因也一言难尽,主要是主观随意太多,客观具体太少,叫人无所适从。诗,无非由诗句组成,从诗篇与诗句与诗人关系的角度,把诗人分为四个等次:一流诗人,有诗篇有诗句;二流诗人,有诗篇无诗句;三流诗人,有诗名无诗篇;四流诗人,无诗名无诗篇。

       有篇无句的诗,只能从时间与诗篇的关系,把诗人分为四个等次:一流诗人,时间越长价值越大,包括时间延长价值不减的诗人,也包括后来或者死后才发现价值的诗人;二流诗人,时间越长价值越小;三流诗人,一闪就消失不见的诗人;四流诗人,是从来没有产生过影响的诗人。

       这两个标准系列重复越多,诗人越伟大。

       这应该不失为诗的一种标准和尺度,以此重新审视我们心中的诗和已有定论的诗,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诗篇,即诗作。诗句,又称诗眼,是诗中最能打动人的句子。

       有篇有句的诗。

       一流诗人,有诗篇有诗句。

       用“锦上添花”这句成语来描述有诗篇也有诗句的一流诗人再也恰当不过了。古代的一流诗人的诗篇我们现在许多人都会背诵,不仅是因为它们短小易记,更重要的是它们诗意惊人诗句更惊人,有的诗人就因写了几句精彩的诗句而流传千古。新诗不足百年,在为数不多的一流诗人中,现代人的心灵也不时被他们点燃。

       徐志摩的两首代表作,也无愧为新诗的标本性作品。《再别康桥》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知让多少留学生魂断欧美。《沙扬娜拉》因“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使无数日本少女成了美神的化身。

       看了戴望舒的《雨巷》,谁能忘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们差点忽略了冯至的《蛇》,“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而又可怕的寂寞,除了蛇,谁还能找着更新奇的比喻。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半个多世纪来,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只要有痛苦存在,只要心还在跳动,一读这两句诗,我们的目光就忍不住要潮湿,尽管现在的年轻人不以为然且感觉有些做作。

       卞之琳的《断章》只有4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可这样的“风景”随时都在我们之间重演,尽管“你”可以千变万化。当然这首诗也给人以游戏语言之感。

       臧克家的《有的人》仍是不可替代的安魂曲。

       北岛的《回答》、《一切》、《雨夜》、《古寺》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标志。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有台湾诗人说它不是余光中最好的作品,但作为一个民族的一段特殊感情的折射,目前还没有找到替代者。

       顾城的《一代人》,说它影响了一代人一点也不过分。舒婷的《神女峰》,杨炼的《诺日朗》,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昌耀的《一百头雄牛》,也是诗歌高峰上的光芒。

       于坚有了《作品57号》、《尚义街6号》、《对一只乌鸦的命名》。

      “活着就是人类的帮凶”,这是垃圾派诗人徐乡愁的《我不想活了》里的一句。诗人这句反讽之诗,说出了现今许多人也包括广大知识分子活着的尴尬,同时也说出了他们活着的方向和活法。经过文革经历的中国知识分子,听到这句话,心里会一下涌出所有人间滋味。

       二流诗人,有诗篇无诗句。

       郭沫若是个少有的天才诗人,他的确有不少名篇,但他的名句是什么,我们却说不清了,他只有屈居为二流诗人。与郭沫若相似的还有韩东与伊沙。

       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出现后,才能说明现代诗北岛时代结束了,汉语解构诗歌开始了,或称汉诗后现代有标志作品了。但随着时间的流去,优秀的作品变成了曾经优秀的作品,优秀和重要分家了。80后诗人对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也不以为然了,“诗到垃圾为止”就像韩东当年解构北岛一样又被解构了。

       如果说韩东的解构是从过去历史开刀的,那么伊沙的解构就是从现在眼前见血的。《结结巴巴》解构了语言,《饿死诗人》解构了语言之神诗人,《车过黄河》解构了文化之神黄河。这三滴血,足以照亮诗人伊沙的一生。

       另外,我们也不能忘了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孔孚的《峨眉秋深》,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李亚伟的《中文系》,现居美国的诗人非马《醉汉》,王寅的《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杨黎的《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与《旅途》,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余怒的《守夜人》,沈浩波的《她叫左慧》,尹丽川的《为什么不再舒服一点》。

       真想他们有让人不能不回味的“绝句”,可是我迄今仍没找到。也许诗妙句不妙也是一流诗人,但这是另一种标准了。不过诗好好不到句子上,先锋诗中此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不知这算不算诗人的悲哀。

       三流诗人,有诗名无诗篇。

       主要是一些有诗人之名而无诗人之实者,包括一些经常参加大型高规格诗会者,一些讲课、作报告、当评委、任主编、获大奖或出国者。还包括那些因某一事件而涉诗的所谓诗人。

       四流诗人,无诗名无诗篇。

       略。

       但是,当我写到“四流诗人”时,我的心酸楚了,想想大学时一帮为诗疯狂的少男少女,看看现在网络上日夜沉醉在诗歌论坛里的痴男傻女们,他们有的连工作都没有,他们有的连吃饭都没有保障,他们有的连婚都没结,可是他们为了办诗刊诗报出诗集往往不惜一掷数百甚至上千上万,看看他们的作品,极少有眼睛一亮的,可他们依然如痴如醉。说他们是四流诗人,有一点贬意,也对不起自己的良知。比起那些虽有诗名却人品低劣的著名诗人,他们才是真诗人,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诗坛才存在。就此而言,说他们是没有写出一流诗作的一流诗人一点也不过分,何况一流诗人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有时我真想问他们:你们难道真不知道,诗是现代艺术中唯一不能养家糊口的艺术?也许正因为如此,诗歌才保住了她的真身,才保住了她作为艺术中的艺术、哲学中的哲学的童贞。

       有篇无句的诗。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王国维发现的正是所谓“有篇无句”诗。

       于坚2006年在《诗如何在》一文中说:

       从词语的“有”导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这是诗歌的基本悖论。日常语言没有这种方向性,日常语言是松散的,消费式、一次性的,有当下的目的、意义而没有方向的。

       普遍经验其实是某种叫做“无”的东西。诗歌的持久性不在于它的语言形式,而在于它通过它时代的语言表达的那种普遍性的不可言传的“无”。永恒魅力来自诗所传达的无,而不是有。我们是被那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所动。

       而什么语言会构成一个得人心的具有魅力的场,这是无法确定的。任何语言都存在这个可能,任何组合方式都存在着这个可能。在诗歌上,诗人必须承认不可知,诗歌具有巫术的特征。今天,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量化,而诗也许是最后的无法量化的。这也是诗歌得以在技术时代独立并高踞于精神生活之巅的原因。

       一首诗就是一个语言的场,“篇终接浑茫”。就是语言已经被创造成为一个场,进入“意有所随,不可以言传”的境界。主题、意义、情绪、修辞、深度……都是小于场的东西,而这个场是心的在场,语言在这里已经消失。所谓得意忘言。又说到玄学了,确实,心是什么,在中国经验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无法定义。

       诗是语言创造的一个存在之场,离开了这个场,诗就不存在。

       场创造气象。有气象的诗就是王国维说的那种有篇无句的诗。

       最高的诗是存在之诗。存在就是场。最高的诗是将一切:道、经验、思想、思考、意义、感悟、直觉、情绪、事实、机智都导向一个“篇终接浑茫”的混沌之场,气象万千,在那里读者通过语言而不是通常的行为获得返魅式的体验。在存在之诗中,语言召唤,是自在、自然、自为的。

       其次是机智之诗,机智之诗是语言游戏,其最高形态是解释、理解、分析、认识世界。语言是诗人的桥梁、工具、载道的载体。机智之诗是可以想出来的,它是一种构筑,在诗里面,惟机智之诗可以习得。中唐从李贺开始,机智之诗开始登场,据说这位诗人白天骑在马上,想出一些孤立的句子,晚上就把它们连缀起来成篇。贾岛是机智之诗的典型。

       存在之诗道发自然,它是文。机智之诗追求的是“正确的诗”,什么是正确的诗,机智之诗有一个图纸。

       机智的诗人在本质上是技术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是被雅驯的诗人。

       存在之诗歌是开始的诗。机智之诗是历史的诗。

       在一个完整的现代诗人的世界中,同时存在着存在之诗与机智之诗。朴素之诗与感伤之诗。

       于坚几乎是在哲学的角度论述了什么是有篇无句的诗,即它们是存在之诗,原创的诗,有(在)场的诗,有气象的诗,混沌的诗,导向无的诗。遗憾的是,这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写意之说,含混之说,仍然没有具体操作性。

       有篇无句的诗,走向了“无”,“无”在哪里?只能在时间里。我们何不从诗篇与时间的关系,来判定诗人的等次呢。

       一流诗人,是时间越长价值越大的诗人,包括时间延长价值不减的诗人,也应包括后来或死后才发现价值的诗人。古代的一流诗人早有定论,如屈原、陶渊明、曹操、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等等。新诗百年,一切都在变化中,胡适、徐志摩,戴望舒,昌耀,余光中,海子可能性大些。

       胡适是新诗之祖,正如屈原是汉诗之祖,但胡适在新诗中的地位被弱化或淡化了。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第一页。“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这些主张,迄今对新诗创作仍有重要指导意义。胡适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并撰写现代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10月,胡适在上海《星期评论》杂志上,发表长文《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第一次正面阐述了“新诗”的内涵:“中国近年来的新诗运动可算得上是一种‘诗体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依照朱自清的说法,这篇文章在当时“差不多成了诗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规划了新诗发展的方向。由此,从“旧诗的镣铐中”如何一步步解放的过程,以及后来针对“诗体解放”展开的反思、纠正,似乎成为早期新诗历史的一条“剧情主线”。中国新诗就是从1917年胡适发表第一首诗《蝴蝶》开始算起的,至2017年正好是100年。从新诗的写作或理论来看,尤其是从新诗的写作与理论的综合贡献来看,其开创性与革命性,迄今仍无人能超越。胡适才是百年新诗的第一诗人。

       笔者认为,诗歌批评的本位是诗本批评,其他的什么批评都是诗外批评。相比,一些博士、一些教授、一些博导,虽然他们的评论文章发表了一篇又一篇,评论集子出了一本又一本,奖也获了一次又一次,遗憾的是从他们的大作中不仅难见一句真话,甚至连一句他们自己的话也难找到。 几个诗人诗评家如于坚、韩东、杨黎、沈浩波、伊沙、皮旦、白灵等等,其诗论诗评还可以一读。

       二流诗人,时间越长价值越小的诗人,如郭沬若,贺敬之等等。

       三流诗人,一闪就消失不见的诗人。不说具体人也罢。

       四流诗人,从来没有产生过大的影响的诗人。人太多,说不过来了。

       公式已在,名字常变尤其是近现代。时间不同、地域不同、读者不同,都会有所不同。

       有篇有句的诗,与有篇无句的诗,这两个标准系列重复越多,诗人越伟大。

       沈奇在《沈奇诗学论集1·无核之云》里说:

       有写给时尚的诗。

       有写给时代的诗。

       有写给时间的诗。

       优秀的诗人深刻地解说世界;

       平庸的诗人生动地模仿世界;

       天才的诗人轻松地创造世界。

       有知其名而不知其诗的诗人。

       有知其诗而不知其名的诗人。

       有既知其名又知其诗的诗人。

       把沈奇的话重新组合一下也很有意思:

       天才的诗人轻松地创造世界。有写给时间的诗。有既知其名又知其诗的诗人。

       优秀的诗人深刻地解说世界。有写给时代的诗。有知其诗而不知其名的诗人。

       平庸的诗人生动地模仿世界。有写给时尚的诗,有知其名而不知其诗的诗人。

       现在的确有经常在网上论坛出没的诗人,甚至不时还会弄出点动静来,但他们是知其名而不知其诗的诗人,有时我也想是不是自己的欣赏水平出问题了,会不由自主地去找来他们的诗看,但仍发现不了好诗,包括有人说好得了不得的诗,包括引起争议的诗。原来他们写的是“给时尚的诗”,当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是“生动地模仿世界”的诗,甚至是复制出来的诗,就现象而现象,当然是平庸的诗。所以我们看诗也得提高警惕,网络上有太多的误导与陷阱。

       有兴趣者,可自己照照镜子,找找自己的位次。

       当然,一切都会变的。知彼知己,是变的前提之一。

       我坚信,现在是汉语新诗最好的时期,更多的一流诗人正在不断涌现出来。

       2006年秋于郑州,2008年秋又改。2017年10月又改。5050字


文章出处: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30/21/39753276_938354155.shtml

2.https://open-hl.toutiao.com/a6877341865964732940/?utm_medium=webview&vivo_news_comment_data=%7B%7D&vivo_news_source=1&vivo_news_comment_data_checksum=99914b932bd37a50b983c5e7c90ae93b&isNews=1&showOriginalComments=true&crypt=6904&req_id=202010010608510101980230974349B807&item_id=6877341865964732940&showComments=0&gy=7abb1a624876c549674f8b8580ecde7c296365b34b5192d53a9573eae4d44be2b3a37a640d148ee37deb758b937f1052928439279af710207974fab207793e816e25858a0bcadcf70cb311ccd4a79852a7f66c8eb3703843c4bf5c8b62f931062b72a8811f1174fa82efa4c6344c12cd435b1dc60fed9a46f271c9af6f25de39b03ef34ba3e98db852b742744bf7d606&a_t=311605751112680142651358584&label=vivo_llq_channel&utm_source=vivoliulanqi&utm_campaign=open&dt=vivo%20V3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诗歌发展演变纲要


                       作者:夜郎



     1976年以后,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与人文环境的改善,中国诗歌突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诗歌开始现代化,涌现出了很多好的诗人和好的诗篇,中国诗歌的天空上可以说是群星璀灿,交相辉映,又迎来了一个诗歌的黄金时期。如果按照诗歌美学的差异性和对时代的影响和贡献,这三十多年来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时期,我们来把他们一一梳理一下:


第一个阶段:“朦胧诗”时代 (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
开一代诗风,诗歌从政治的附庸和代言的身份独立出来,诗歌把神变成了人,表现手法以象征为主,诗意朦胧,甚至有些晦涩,反映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情结,是一种带有伤痕的抒情。中国新诗从此以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主流,打破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单一的审美方式,诗歌开始多元化。诗歌理论界曾经对“朦胧诗”发生了长达六年的争论。著名评论家谢冕、孙绍振、徐敬亚的三个“崛起”论,是最重要的诗论文章。

1.最具标志的旗帜性人物:北岛,顾城

2.其他代表人物还有: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车前子,王小妮,骆耕野,严力等。

3.同时期的伴生诗群:

1).地下诗歌——代表诗人有:黄翔,哑默
2).知青诗歌——代表诗人有:食指
3).白洋淀诗群——代表诗人有:多多,芒克,林莽等
4).新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叶延滨,雷抒雁,张学梦,叶文福等
5).新边塞诗——代表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昌耀
6).新乡土诗——代表诗人有:饶庆年,陈所巨,梅绍静,雷恩奇
7).无法归类的代表诗人还有——李钢,付天琳,丁鸣等


第二个阶段:“第三代”诗歌 (八十年代中期和后期)

1986年,由徐敬亚策划,安徽的《诗歌报》和深圳的《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现代诗歌群体大展”,共有六十多个诗歌群体或流派参展,散落在民间的诗人从此揭竿而起,“第三代”诗歌便从地下浮现出来。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他们主张反崇高,反文化,反抒情,追求一种平民化和日常化的诗风,甚至日常到琐碎和无聊的程度,以叙述为主,诗到语言为止,实际上是对朦胧诗和意识形态的强烈反拨。

1.最具标志的旗帜性人物:韩东,于坚

2.其他代表人物还有:李亚伟(莽汉主义),万夏(莽汉主义)周伦佑(非非主义),杨黎(非非主义),翟永明(女性诗歌),伊蕾(女性诗歌),唐亚平(女性诗歌),欧阳江河(新传统主义),廖亦武(新传统主义),尚仲敏(大学生诗歌),石光华(整体主义),宋渠宋炜(整体主义),大仙(求道诗),孟浪(海上诗群),王寅(海上诗群),丁当(他们诗群),吕德安(他们诗群),京不特(撒娇诗),默默(撒娇诗),和没有诗群可倚的杰出诗人阿坚,王小龙,柏桦,曹建平,开愚,贝岭,张锋等等

3.同时期的伴生诗群:
1).新死亡诗派——代表诗人有:道辉,林茶居
2).新乡土诗——代表诗人有:姚振涵,柯平,高凯,周民,陈惠芳
3).表现主义诗歌——代表诗人有:叶辉
4).城市诗——代表诗人有:宋琳,张小波,付亮
5).不变形诗——代表诗人有:阿吾,斯人
6).圆明园诗歌——代表诗人有:黑大春
7).中间代——代表诗人有:安琪,中岛,世宾,格式等(这是第三代的余脉,活跃在下一个时期,搁在这里好归类)


第三个阶段:“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时代 (80年代末到90年代)

早在第三代时期,诗人们就已经明显地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即“日常”化和“文化”化。日常化的一支后来演变成了“民间写作”(又叫口语派),文化化的一支后来却演变成了另一极的“知识分子写作”(又叫学院派),加上后来又加盟了很多诗人,终于在20世纪末爆发了著名的“盘峰之争”。两个相反方向的写作互相指责,互不相让,虽然有争夺话语权的嫌疑,但更是诗歌美学之争。

1.最具标志的旗帜性人物:海子(知识分子写作),伊沙(民间写作)

2.其他代表人物还有: “知识分子写作”有欧阳江河,西川,王家新,臧棣,骆一禾,廖亦武,陈先发,陈东东,戈麦,张曙光,孙文波,唐晓渡,西渡等等;“民间写作”有韩东,于坚,侯马,徐江,贾薇,宋晓贤,沈奇,谢有顺,朱文等等

3.同时期的伴生诗群:

1).校园青春写作——代表诗人有:汪国真
2).新乡土诗——代表诗人有:汗漫,简人(李云良)
3).意象诗——代表诗人有:余怒,秦巴子
4).打工诗——代表诗人有:谢湘南
5).红色诗歌——耿翔
6).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有:谯达摩,莫非,树才,牧野,严家威,庞清明等(这是介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间的群体,大致活跃在下一个诗歌时期,搁在这里好归类)
7).无法归类的——代表诗人有:杨克,杨健,雷平阳,胡续冬,阳飏,梁平等等


第四个阶段:“下半身”与“垃圾派”时代(新世纪的头10年)

这是网络诗歌的一代,虽然这个时期的写作很多,但下半身和垃圾派已经成了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写作,引领了一个诗歌时代。一个写“性”,一个写“屎”,他们共同把后现代诗歌推到了极致。“下半身”与“垃圾派”齐名,在诗坛有“北有下半身,南有垃圾派”的说法。从他们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争议不断,赞扬与批评,吹捧与贬损,充斥着网络和报刊的每一个角落。

1.最具标志的旗帜性人物:沈浩波(下半身),徐乡愁(垃圾派)

2.其他代表人物还有: “下半身”诗群有朵渔,南人,尹丽川,巫昂,轩辕轼轲,盛兴,李红旗,李师江,马非,朱剑,水晶珠琏,巫女琴丝,晶晶白骨精,折荷,溜溜,莫小邪等等;“垃圾派”诗群有皮旦,管党生,余毒,管上,李磊,蓝蝴蝶紫丁香,训练小猪天上飞,蔡俊,小月亮,赵造,红尘子,陈衍强,力比多,温永琪等等。

3.同时期的伴生诗群:
1).废话写作——代表诗人有:杨黎,何小竹,乌青,竖,邝贤良,华秋等和后来的梨花体诗人赵丽华
2).荒诞诗歌——代表诗人有:飞沙,祁国,远村
3).物主义——代表诗人有:苏非舒
4).打工诗——代表诗人有:郑小琼
5).低诗歌——代表诗人有:龙俊,花枪,丁目,典裘沽酒,杨春光,凡斯,小蝶等
6).同性恋诗歌——代表诗人有:墓草
7).中产阶级诗歌——代表诗人有:白鸦,北魏,吕约
8).无法归类的——代表诗人有:刘川,春树,口猪,姚彬,蒋浩,黄礼孩等

文章转载来自“中国文学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f59190102yxxn.html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大致走向


【叶延滨】:
中国近30年的开放,在诗刊出现的超越者,走向各自不同。最为人熟悉的是现代主义的这一支,走向是向西,向西方的主流文化与主流诗歌潮流靠近,从朦胧诗发端,升级换代,到了知识分子写作就算高端,再向上,就难有大作为。最活跃的是贴近生活姿态向下的一支,走向是向下,市井俚语,三教九流,从深圳青年报的“大展”发端第三代,到口语,到民间写作,向下到极至也就分了两个岔,下半身垃圾派。 (叶延滨的文章:《为诗歌提供新的可能性》


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大致走向(图表)

发生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早期
80年代中期、后期
90年代
新世纪00年代及以后
艺术走向
(向西)
  朦胧诗
      第三代
(学院派倾向一支)
知识分子写作
艺术走向
(向下)
      第三代
(口语派倾向一支)
民间写作
下半身
垃圾派


2017年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5-14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22-5-1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百年,三度繁荣。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