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堪称电子烟市场的“剁手”月。随着国家颁布《电子烟管理办法》与《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果香口味的电子烟已经停产,“水果味”电子烟陷入“一弹难求”状态。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8月发布数据表示,市场上约有1.6万种电子烟口味。新奇的口感、漂亮又炫酷的外壳,很快吸引了一批追求新鲜感的青少年开始抽电子烟。
然而,电子烟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第一、水果味电子烟也是烟
“水果味”,只是电子烟披上的一层“糖衣”。尽管电子烟不燃烧,但仍然含有尼古丁。
许多青少年认为抽电子烟≠抽烟,实际情况却是尼古丁不仅会让人上瘾,还会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影响注意力、学习能力等等。
电子烟会导致细支气管闭塞性肺炎,也被称作“爆米花肺”,这是一种严重致命且不可逆的肺病,电子烟的烟雾气溶胶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增加,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长期抽电子烟,还会增加肺癌等癌症风险。电子烟虽然没有经过燃烧,但加热后的产物也可能致癌。
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表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
国外专门研究癌症的机构在对12个电子烟样品进行研究时发现,甲醛检出率100%、乙醛检出率100%、丙烯醛检出率91.67%、邻甲基苯甲醛检出率100%。其中,甲醛、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
也就是说,每抽一口电子烟,都可能离癌症、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近一点点。
2、“水果味”更易诱导青少年
造成“入门效应”
“水果味”电子烟中可能添加了香料、香精,市场上的电子烟90%都是非烟草口味,青少年对此警惕较低,“入门效应”明显。
什么是“入门效应”?就是本来不吸烟的人,因为接触电子烟而产生尼古丁依赖。
2019年,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2.7%的初中学生和2.2%的高中学生已经开始使用电子烟。
先入门,再上瘾。2019年,美国青少年中爆发了电子烟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研究发现,电子烟所含的维生素E醋酸酯经高温降解后释放的毒性物质对肺部有危害。
2021年,加州大学约翰.皮尔斯教授发现,使用电子烟会直接导致青少年日后烟草成瘾。
此外,“水果味”电子烟所含的香精之间相互作用,存在不确定性,除了可能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还可能裂解成其他不明物质,对身体造成未知的长期影响。
第三、关于电子烟的误区
误区一: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
目前没有确凿证据支持,使用电子烟可有助于提高戒烟率。
电子烟上瘾,主要是因为尼古丁,而电子烟的尼古丁浓度可以调节,很多人就以为可以逐渐减少对尼古丁的依赖,觉得抽电子烟不会上瘾,随时抽两口。、
结果戒烟戒了个寂寞。
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浓度从0mg/mL到36mg/mL不等,36mg/mL是什么概念?
一根传统香烟尼古丁浓度的3倍。有些电子烟液中的尼古丁浓度高达60 mg/mL甚至更高。
举个例子,一个人原本一天要抽半包香烟,用了电子烟后,以香烟+电子烟的组合,控制自己少抽5根香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1+1≥2!
正如《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数据显示,大多数电子烟使用者同时都会使用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
此外,由于电子烟刺激性相对较小,吸电子烟的人往往会吸入得更深,导致双乙醇、甲醛、乙醛等有毒物质进入体内。
所以,电子烟不仅不能戒烟,还可能加重吸烟的危害。
误区二:电子烟没有二手烟?
烟味小,但仍存在有害物质
很多人以为电子烟没有二手烟,主要是抽电子烟时没有了燃烧后产生的测流烟雾,只有吸电子烟的人呼出的气,烟味相对来说就小了很多。
但是换个想法,难道抽电子烟的人自带空气净化器,把二手烟过滤了?显然不会。
烟草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固体悬浮颗粒物,而电子烟烟液雾化后产生的固体颗粒很少,主要是以气溶胶或液态颗粒为主,其中就有尼古丁、甲醛、乙醛、PM1.0、PM2.5。
总之,抽烟100%有害健康,抽电子烟——即使是“水果味”电子烟同样如此。
那么,怎样减轻抽电子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