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774|评论: 1

高义奎:赶庙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庙会
高义奎
庙会,在古时侯又称”,节场
中国的庙会活动,庙会文化,传说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其佐证是《封神演义》第一回载有《纣王女娲宫进香》——进香就是烧香。那气势之宏大,何等威武奢华。但见纣王“驾出朝歌南门,家家焚香设火,户户结彩铺毡。三千铁骑,八百御林,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随行,前至女娲宫。天子离辇,上大殿,香焚炉中;文武随班拜贺”,那排场绝非民间庙会可比。传说归传说,最起码有史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庙会活动了,距今已两千多年的历史。庙会风俗与佛教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解放前,有很多寺庙都有固定的庙会期,比如,火井兴福寺观音会是农历六月十九,崇嘏山黄崇嘏诞辰会是农历六月十三,油榨桃花庙桃花会是农历三月二十八,火井高场城隍庙阴差会是农历五月二十八,等等。
高场城隍庙“阴差会”期间,夜晚,庙门外,大概有三四丈高的灯杆上要点天灯,俗称“白果灯”。三五里之外就可看见两串(共24个,或48个)灯笼,悬挂在高高的灯杆上,红红的灯光照亮夜空,特别好看。有时还有外地戏班子前来古戏台唱戏。常唱的戏目有《目莲救母》、《沉香救母》、《窦娥冤》等。一唱就是十天半月。每天午戏、夜戏,人潮涌动,十分热闹。那时,在庙会上,还有“按(抢)童子”的习俗。如果有女子婚久不育,双方父母都很着急,就要找先生算八字,烧香拜佛,祁求“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保佑生子。有钱人家,甚至不惜花钱,不择手段,请人到庙会上“按童子”。所谓“童子”,就是用桐子木头雕刻的有五六寸长,用颜色粉饰的木偶小人像。据说在庙会上抢回了“童子”娃娃,供奉在家中堂屋神龛上,这女子不久后就会怀上孩子。
旧时高场城隍庙阴差会期间的盛况现已无从知晓。这里仅摘录四川大学历史系周九香先生《城隍祭祀与崇州城隍庙会》一段记述为佐证:旧时崇州的城隍庙会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二至十五。城隍庙会是全州最热闹的庙会。八月十二日,城隍爷和城隍娘娘回家,出行至北门外永盛寺;十五日,百姓香客信众又从永盛寺将城隍神和娘娘抬回城隍庙。城隍出行队伍约一两里路长,叫做阴差会。阴间的地方长官出行,在他手下当差的众鬼卒则为之开道,尽显示城隍威风。两边街沿上是看热闹的人,每个街口都有迎驾的香案。游行后,直到晚上,这些阴差们还要在大殿和十殿前分别化妆守卫神像,直到体力不支,昏倒被抬走为止,叫做倒青桩’”只可惜,这些盛况已成遥远的历史。
旧时,火井崇嘏山,每年山上诸庙相继举行庙会,热闹非常。山上古庙遗址原有残碑一页,长近五尺,宽二尺许。上有碑文曰:“(已损)得其名。此地(已损)峰真人天仙之子(已损)修石塔、三圣宫,二十余年矣。延至(已损),光绪壬辰(1892年)春二月朔望潮期,远近男女善士,闻音显圣,从风而服,齐集进香。至七月中旬,喜得荣华祖师、文昌川主、黄侯桓侯、达摩燃灯诸佛神祗,开山显圣,普济苍生。心悦,神威浩荡,彩绣如云。男女居士,其从如雨,数百人跟随,西南二路越庙行香。回銮返驾,安座升殿,万姓沾恩。因此绅粮父老,同心协力,捐资募化,建宇起功,砌石刊座,创祖师殿。连山奇景:镇山印、金龟石、乌鱼石、铜鼓石、海螺石、天王座、荣华塔。正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神光射斗牛之墟,居民尽西南之美。善垂万世不磨,功著千秋不朽。是为序。光绪癸巳年(1893年)冬十月上浣西南众姓立”。(上文中“荣华塔”即崇嘏塔。因塔立于荣华殿外,山民俗称为荣华塔)。碑文描述了崇嘏山在庙会期间非常热闹的盛况。庙会期间,还要在山顶上的刀杆坪举办精彩的翻刀杆表演。锣鼓声声,喝彩阵阵,更增添了热闹的气氛。加之宝塔高耸,诸庙辉煌,香烟缭绕,钟磬悦耳,风景奇异,游人如织。因此,旧时崇嘏山有“小峨眉”之美誉。可惜我们现在已经不能目睹当年那样的崇嘏山庙会盛况,只能从残存碑文中领略一二罢了。  
让我们看看今天的庙会景况吧!2013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是火井高场城隍庙庙会期。早晨,台子坝周边的街道两旁,就陆续摆满了各种摊点。有卖香蜡钱纸和银子的,有卖各种小吃的如:豆花儿饭、麻辣烫、烧鸭子、猪头旺子、馒头包子、抄手汤元、凉糕凉粉,等等 。有卖啤酒饮料、香烟糖果、瓜子水果的,还有卖氢气球等儿童玩具的,甚至还有气枪打靶的玩意儿呢!。总之,物资丰富,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遍布全街。叫卖声声,吆喝不断,人声鼎沸,好生热闹,真是庙会搭台,经济唱戏。
有民间组织者,居士婆婆白瑞云等,自筹资金,从邛崃城里专门聘请文艺表演队(因为现在没有川剧团)来高场演出助兴。还专为庙会租赁搭建了偌大的彩布凉棚和几十套桌凳。参加庙会的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高场台子坝集中,好象过年一样。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一阵激烈的鞭炮声中,庙会正式开始。但见浓装艳抹的文艺表演队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整齐的表演服装,踏着矫键的步伐,鼓乐齐鸣,绕场一周,整队入场。会场上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主持人白女士作了温和简短的开场讲话之后,文艺队表演开始。今天的文艺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表演生动活泼。有悠扬婉转的歌曲如《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等,声情并茂,动人心弦。随着高音喇叭传出高亢悠扬的音乐旋律,演员们个个精神百倍地翩翩起舞,时而翻转腾挪,时而俯仰激昂,扣人心魄。还有相生小品,幽默滑稽,令人捧腹大笑。整场表演干净利落,演出效果极佳。会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回荡长空,经久不息。两个多钟头的演出,会场上高潮迭起,阵阵欢呼声和热烈掌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接着,举行敬神活动。无数善男信女,涌入城隍庙堂(其实就是几间简陋的小房)。只见殿堂神龛上,坐(塑)着半人高的三五尊粗糙的神像。神像前有一排香炉。神龛脚下,摆着三五个蒲团,以供信徒们朝拜下跪时垫膝之用。只见男女居士们,挨个焚香化纸,作揖,下跪,磕头。一脸虔诚模样,顶礼膜拜不止。并不断传出敲磬和木鱼之声,不时还耳闻“阿弥陀佛”的悠悠佛号声。善男信女中,有的一边烧香磕头,一边低声嘀咕,口中念念有词,似作虔心求神许愿之状。还有特别烧“高香”的,每枝“香” 高有三四尺,像大拇指粗细,犹如鹤立鸡群,昂头傲慢,超出众“香”,十分抢眼。庙堂上一片庄严,居士们一脸虔诚,大有立即感动神灵之势。只见殿堂内,燃烛焚香,烧钱化纸,香烟缭绕,人声鼎沸。香灰越积越多,钱纸越烧越旺,积成了小火山。人在一丈开外,也灼热难当。有的人已汗流满额,有的人已退离老远。燃烧仍在继续,信众越来越多。将庙会的热闹气氛推到高潮。
看!庙堂前正在举行“贡天”的大型活动,又是一番宏大的景象。只见,由无数长条形木片做成的宽大木排上,成千上万支蜡烛等距离横、竖排成一大片,同时点燃。点点烛光闪烁,排排光焰摇曳,一片火的海洋,蔚为壮观。有许多善男信女虔诚祷告,无数游人拥挤围观,兴致昂然,十分有趣。这是佛事一个不可或缺的亮点,使庙会佛事活动又达到新的高潮。
此时已是中午。信徒们要在庙会上午餐素斋(无酒无荤的素食),旧时谓之吃“斋饭”。一般吃斋饭的人,都事先要到庙会执事挂功处“挂功”。所谓“挂功”就是捐钱,捐钱完全自愿,出以公心,一元两元不论,也有二三十元,抑或更多。在佛殿神像前,多摆着“功德箱”,信徒们可随意向箱中投币,多少不论,此谓之献点“香油钱”。众人午餐斋饭,没有吆五喝六的猜拳行令,没有醉态朦胧的推杯换盏。吃斋饭一派祥和文明的气氛,充满温馨。这又是一番鲜见的景象。
斋饭后,稍事休息。庙会便进入“踩莲花”的佛事活动,又将庙会推上一个新的高潮。
其实,所谓“踩莲花”,就是善男信女们一边唱佛句,一边跳舞,类似于藏族的“跳锅庄”。这还真是有意思呢!一般都是,无数善男信女围成一个大圆圈,手牵着手,边唱边跳,歌声整齐,清脆响亮,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信徒们尽情歌舞,罔顾万物,欣喜若狂。具体做法是,先由一位声音宏亮的女士独唱一段歌词,此谓之“念佛句”。紧接着,众人齐声和唱“阿弥陀佛”佛号,如像川剧里的“帮腔”,此谓之“落佛句”。譬如,有一段《巴山子,叶叶长》的佛句是这样唱的(先由一人独唱):“巴山子,叶叶长,巴心巴肝想爹娘。爹娘远,路又长,转块弯弯又哭一场。”紧接着由众人和声齐唱:“嘞吔哎嗨啊——,阿弥陀吔哎嗨佛!”佛声悠扬婉转,旋律清新悦耳,唱者声情并茂,尽情抒发。听者如痴如醉,一饱耳福。又如,有佛句如此唱道:“阳雀叫唤李贵阳,苦命女儿欠亲娘。过河过水都不怕,翻山越岭急见娘。”再如一首《星秀子,林令排》曰:“星秀子,林令排。爹吃烟(雅片烟),妈打牌。半夜三更不回来,看你的幺儿咋下台?”等等。仔细探讨这些佛句的内容和主题,大都是健康的,多为劝化世人,积德行善,惜老怜贫,激浊扬清,鞭笞邪恶,褒扬正义,等等。如前面那首《巴山子,叶叶长》的佛句,描写一个乖巧远嫁的女儿,受到男家的严格管束,长年累月难见父母,巴心巴肝想见亲爹娘的凄婉情景。多么真切感人,多么令人同情啊!。再如前面那首《星秀子,林令排》,只用几个简洁的佛句,便勾勒出一对不务正业的夫妇,成天吸毒赌博,不管儿女死活的深刻形象。听后令人发指,叫人揪心。还有一首佛句《虼蚤王》巧妙唱道:“我本家中虼蚤王,妈妈生我前足短来后足长。黑灯瞎火看不见,妈妈带我上破床。十床棕毯我梭透,最后碰到一个美娇娘。腰杆上咬她一大口,她五个手指叉住我。进牙关,放中间。好狠心,真凄惨。砰乓一声咬破我,卟的一声送我出牙关”。看吧,这户穷人家多么贫穷,晚上没有油灯,只能是“黑灯瞎火看不见”,睡的是“破床”,垫的盖的都是“棕毯”,连“虼蚤王”也饿慌了,好不容易“最后碰到一个美娇娘”,才将这美食狠狠地“咬她一大口”。殊不知突然遭她用手指“叉住我”,把“我”迅速放进嘴里,“砰乓一声咬破我”,并迅速“卟的一声”把“我”吐在了地上。 通过“虼蚤王” 精彩风趣地自述遭遇的描写,聊聊数语,便从侧面把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情景,淋漓尽致地突现眼前,令人顿生同情。这个通俗易懂的佛句,堪称绝妙的文章啊!
这些佛句,大多是内容短小精干,取材随意自然,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演唱旋律悠美,格式固定,句子押韵流畅,朗朗上口,易记易诵。这种特殊的庙会文化,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大家喜闻乐道,广为流传。
民间庙会千古流传, 历久弥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它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和享受的同时,又寓教于乐,使人受益匪浅。庙会文化是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典之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8-1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