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古城楹联小拾 杨辉祥 文/图 (原载《新邛崃》杂志2022年夏季刊) 过年时节,很多人家喜欢在门上贴对联。对联,老百姓叫对子,文雅的称谓是楹联,春节时候贴的对联叫春联。春联往往是一次性的。在过去,在一些公共建筑,如桥梁楼亭馆阁寺庙上,或者有一些大户人家,多有保存相对长久的楹联,有的为勒石,有的为木刻。我小时候看到最多的楹联是在瓮亭公园,文君井里,还有几个牌坊上。 楹联是汉字的特点与中国建筑的特色的完美结合,所以独具一格而成为中国国粹。它既可以叙事,可以描景,也可以抒情。它具有韵律美,对称美和书法美。它琅琅上口,容易记忆,很多楹联已经成为社会经久流行的金句名言。楹联大部分是面向公众的,所以也具有广而告之的特点。很多人通过楹联来对外叙述世事,表达胸臆,抒发情感,指点江山,评说历史。在过去,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写出的对联寓意深刻,也十分有趣。平乐乐善桥头的铁匠铺,有一副对联:水深火热尝尽炎凉始见才,铁硬钢优不经烧打难成器。这既是描写打铁的过程,也是寓意人生的感悟。 邛崃历史上有很多写对联优秀文化人,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最有名的是清代吴江。他在川南第一桥写下两副对联,桥北的石坊柱上对联为“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桥南的石坊柱上对联为:“好去迎仙,地绕青旗五面;快来题柱,天留文笔一枝”。“风月无边”一联,寥寥二十二字,大气,言简意赅,就将江山如画的邛崃在川内的重要性描绘出来了;“好去迎仙”一联,将历史与风景结合,极具画面感。 “天府南来第一州”这一句,已经作为现在邛崃对外的城市广告语。此联“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当时就引起轰动,收入了清代咸丰朝刻印的《古今名联集锦》,近代又入选《全国名胜楹联》。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了发扬传统文化,推动邛崃的旅游事业的发展,邛崃的很多文化人和楹联爱好者,写了不少的楹联佳作。他们用楹联来讴歌新时代,从楹联里,他们表达了对邛崃深深的眷恋和骄傲,他们赞美邛崃的壮丽河山,颂扬邛崃的辉煌历史。即使是一些看似礼佛的楹联,仍然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对邛崃深沉的故乡之爱。 漫步临邛古城,楹联已经成为古城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下面抄录的部分楹联,只是我拾得的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想以此作为引子,希望邛崃的楹联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